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本網專稿

“兩個屏障、兩個基地、一個橋頭堡” 內蒙古這樣抒寫發展新篇章

白建平 富麗娟
2021年11月30日20:56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內蒙古今后五年的奮斗目標是什麼?

11月27日,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在首府呼和浩特召開,黨代會報告中指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牢固樹立我國北方重要安全屏障,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內蒙古,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推動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綠色低碳轉型,推動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優質高效轉型﹔提升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建設水平。”

宏偉的事業在拼搏奮斗中鑄就,壯麗的華章在砥礪前行中書寫。藍圖已經繪就,內蒙古全區2400萬各族人民精神振奮、豪情滿懷。

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銘記“國之大者”

“黃河變綠了,黃河清,千年夢想今成真。”來自內蒙古鄂爾多斯的攝影家王建中深情地說。這位在黃河邊上長大的攝影師,對當地准格爾黃河大峽谷十分迷戀:“黃河變綠是綜合生態系統治理的結果,不論是植樹造林,治理水土流失,還是攔河造壩,最終讓我們看到了碧波蕩漾的母親河。”

俯瞰准格爾黃河大峽谷。王建中攝

在初雪飄揚的冬季,走進准格爾黃河大峽谷,仰望峽谷漫天飛舞的輕霰,俯瞰峽谷粉妝玉砌的厚重。准格爾黃河大峽谷位於蒙晉陝黃河大峽谷准格爾段,地處蒙、晉、陝和呼、包、鄂兩個金三角的腹地,水域長達80多公裡,是黃河流域上最具特色的峽谷地貌,擁有豐富的自然與文化資源。

近年來,內蒙古堅持把保護母親河擺在突出位置,不斷實踐治理與保護黃河的路徑,率先啟動禁牧、退耕、還林、還草等生態措施,積極開展黃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研究與創新,每一片綠色,都見証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執著努力和綠色發展理念的根植人心,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己成為北疆兒女的共識。

河水清清,候鳥自來。

遷徙候鳥在烏梁素海水面上嬉戲。羅躍忠攝

秋末冬初季節,隨著北方地區氣溫下降,大批向南遷徙的候鳥在內蒙古烏梁素海停留覓食、補充能量。

烏梁素海地處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境內,位於歐亞大陸鳥類遷徙的主要通道上。內蒙古通過深化“一湖兩海”治理,通過生態補水,擴大烏梁素海水域面積,改善水體水質,通過水生態治理,烏梁素海水質由過去的劣五類到2020年全年穩定和優於五類,部分區域、部分時段、部分水質指標達到了四類、三類,甚至有的達到二類。水質的顯著改善,吸引了大量的鳥類來烏梁素海棲息、繁殖,魚類的品種和數量也明顯增加。

正如黨代會報告中所說,內蒙古生態環境如何,不僅關系全區各族群眾生存和發展,而且關系華北、東北、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內蒙古必須負擔起的重大政治責任,是我們必須銘記於心的“國之大者”。

以內蒙古之穩守衛邊疆安全,拱衛首都安全

“這裡冬季漫長,凍結期長達7個月,無霜期僅90天左右,最低氣溫能到零下50多度。習近平主席在回信中提到守衛邊疆的堅定決心和昂揚精神,我們體會最深。天寒地凍的風雪巡邏路上,隻要是向著界碑前進,我們就會渾身充滿力量。”三角山邊防連哨長肖澤雨說。

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三角山哨所官兵在極寒天氣中進行抗嚴寒體能訓練。丁鵬攝

肖澤雨是湖南湘潭人,2018年軍校畢業后來到哨所。哨所海拔高,北風呼嘯、寒氣逼人﹔然而,在漫長的冬日裡,戰士們不畏嚴寒,像樟子鬆一樣站立在崗位上。

2014年1月26日,習近平主席踏冰雪、冒嚴寒視察三角山邊防連,勉勵官兵“為祖國站好崗、放好哨、守好邊”。2015年2月16日,習主席又回信勉勵官兵“為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再立新功”。

統帥的鞭策就是練兵備戰的不竭動力。全體官兵鉚足了勁兒狠抓實戰化訓練,從思想到行動都統一到備戰打仗上來,練兵熱情持續高漲。

“茫茫的雪原,洒滿了春光,騎上戰馬巡邏在北疆。哈拉哈河舉起了哈達,主席來到我身旁……”這首《主席來到我身旁》官兵們耳熟能詳。嘹亮的歌聲,每天都在祖國北疆的巡邏線上唱響。

內蒙古在國家安全穩定大局中地位很重要,責任重大,必須強化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加快構建大安全格局、完善大平安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確保社會更安定、人民更安寧,以內蒙古之穩守衛邊疆安全,拱衛首都安全。

“平安內蒙古”,邊疆安全之外,城市、牧區的平安建設如何進行?

如今,移動互聯網已成為人們傳播信息和社交往來的重要平台。在互聯網+時代,如何最大限度地服務群眾、守護群眾平安,是政府職能部門應該考慮的問題。內蒙古創新開發“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便民窗口,打造“24小時警局”,群眾有困難在網絡平台上求助,警察會立刻解決,用網絡打造老百姓手指尖上的警察局,實現警民溝通零距離、解決問題全面覆蓋。

為人民利益而戰,內蒙古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充分利用草原110、蒙古包哨所、奧特爾流動警務室、“24小時警局”等特色警務,著力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形成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方位守護平安、零距離服務群眾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獵鷹”“巴爾虎”等特戰分隊,成為反恐維穩、掃黑除惡的“重拳”﹔“雲劍”“震懾”等系列專項行動取得喜人戰果,讓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更有保障。

如今,內蒙古不斷開創新時代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新局面,匯聚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情報互通、資源共享,聯防聯治、聯控聯管”的強大合力,北疆“鋼鐵長城”越筑越牢。

努力實現“兩率先”“兩超過”,領跑新能源賽道

作為風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內蒙古的風電項目也在加速落地。就在不久前,內蒙古大唐托克托200萬千瓦新能源外送項目在呼和浩特市開工。

內蒙古托克托200萬千瓦新能源外送項目效果圖

內蒙古托克托200萬千瓦新能源外送項目作為國家第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是大唐集團在國家多能互補一體化開發下的先行示范項目。項目投產后,內蒙古區內綠色電力將與火電打捆輸送至京津唐電網負荷中心,滿足其經濟快速增長的電力需求,保障首都北京安全穩定用電,有效實現區內清潔能源在更大范圍的優化配置,並為存量火電送出通道利用率提升,以及新能源規模化、集中化、基地化開發探索寶貴經驗。

“內蒙古將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建設國家現代能源經濟示范區,推動內蒙古由化石能源大區向清潔能源大區轉變。”黨代會報告指出, 內蒙古將全力推進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開發利用,建設一批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在全國率先建成以新能源為主體的能源供給體系、率先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到二〇二五年新能源裝機規模超過火電裝機規模、二〇三〇年新能源發電總量超過火電發電總量,把內蒙古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新能源產業高地。

目前,內蒙古已經建成多個煤炭供應保障基地,煤炭總產能13.4億噸,佔全國的1/4,千萬噸級煤礦產能超40%,單礦平均產能達260萬噸,為全國平均水平3倍。為了增加電力輸送供應,電力總裝機達到1.45億千瓦﹔同時建成5條特高壓、11條超高壓電力外送通道,輸電能力達7000萬千瓦,均位居全國第一,成為全國最大電力保障基地。

轉型發展中的內蒙古,正逐步擺脫“一煤獨大”的依賴局面,充分利用風光資源優勢轉向新能源發電,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穩步助力踐行“雙碳”目標。

推動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優質高效轉型,發揮獨特優勢

“咱們的‘三合大米’具備了肥沃的土壤、潔淨的水源和優良的空氣三大要素,故而成就了卓越的品質。”家住興安盟烏蘭浩特市三合村的張海峰,說起當地生產的稻米滿是自豪之情。作為80后的新一代農民,張海峰組織全村803戶農民種植了2萬多畝優質水稻,統一品種、統一品牌闖市場。

空氣清新潔淨,水資源充沛純淨,土壤肥沃干淨,興安盟是一方“綠色淨土”。目前興安盟134萬畝的綠色有機稻田,年產75萬多噸稻米,佔內蒙古全區水稻產量的60%以上。

興安稻米香。人民網 富麗娟攝

“興安大米”是眾多“內蒙古味道”的品牌之一。

內蒙古人均土地面積是全國人均的6.47倍,人均耕地面積是全國人均的4.75倍。日照充分、雨熱同季,“黃金奶源帶”“葡萄酒黃金帶”“馬鈴薯種薯黃金帶”“肉羊產業帶”“玉米黃金帶”自西向東漸次排布……發展現代農牧業,內蒙古優勢獨具。

著眼大局大勢,統籌謀篇布局。加快推進農牧業現代化,促進牧區又好又快發展,內蒙古快馬加鞭。

確保耕地數量,遏制“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提升耕地質量,新建高標准農田,推進鹽鹼化耕地改良和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夯實糧食生產“命根子”。“十三五”期間,建成高標准農田4125萬畝,改良鹽鹼化耕地157.2萬畝。實施種業發展行動和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建設農作物、林草和畜禽種質資源庫,提高育種創新、良種繁育能力,推進育繁推一體化。

內蒙古現代化擠奶車間。人民網 富麗娟攝

實施奶業振興三年行動,規劃建設黃河流域、嫩江流域、西遼河流域和呼倫貝爾、錫林郭勒草原五大奶源基地,實施“種養加”(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一體化。制定傳統乳制品地方標准,傳統乳制品佔全區乳制品產量近10%。

實施“蒙”字標認証,通過“高標准+嚴認証+強監管+優服務”的方式,推動更多優質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黨代會報告指出,內蒙古必須肩負起、履行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產業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為國家提供更為穩定、更加安全、更多綠色的能源和農畜產品。”扎賚特旗綽勒銀珠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朴成奎說,綽勒銀珠米業作為首批“蒙”字標認証授權企業,要在提質上下功夫,在創新上做文章,擦亮“內蒙古制造”金招牌。

堅持綠色興農興牧、科技興農興牧、質量興農興牧,內蒙古高起點謀劃和推進農牧業發展,下大氣力轉變傳統農牧業生產經營方式,推動農牧業集約化、規模化、高端化發展。

提升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建設水平,“通道經濟”向“落地經濟”轉變

一輛輛滿載進口煤炭和銅精礦的貨運車漫道長驅一字排開,陸續從無人值守的貨運通道入境,這是疫情期間中蒙邊境上唯一保持不間斷通關的公路口岸——甘其毛都口岸的日常場景。

甘其毛都口岸的遠程運行智能卡口。人民網 富麗娟攝

即使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影響,今年上半年,內蒙古自治區口岸經濟依然取得了亮眼的成績。作為我國向北開放的陸路樞紐,內蒙古不少口岸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實現進出境中歐班列數與進出口貿易值雙增長。

內蒙古地處“三北”,外接俄羅斯、蒙古國,具有發展沿邊開放的獨特優勢,是我國向北開放的前沿。目前,內蒙古共有經中國國務院批准的對外開放口岸19個。其中,對俄邊境口岸4個,對蒙邊境口岸10個,國際航空口岸5個。

如何提升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建設水平?

黨代會報告進一步指出,把自身開放融入國家開放總體布局,以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為驅動,創新開放型經濟體制,營造開放型經濟環境,提升開放層次和水平。

在提升向北開放層面,內蒙古要大力發展泛口岸經濟,優化口岸資源配置,加強面向腹地的重大基礎設施和重要樞紐節點建設,集中力量打造重點貨物集疏中心,促進資源轉化園區提檔升級,構建形成口岸帶動、腹地支撐、邊腹互動格局,推動“經濟通道”向“通道經濟”轉變,推動“過路經濟”向“落地經濟”轉型。

如何解決“通道經濟”向“落地經濟”轉變,內蒙古一直在尋求良策。

“十四五”時期,內蒙古將以滿洲裡口岸為核心,額布都格、阿日哈沙特、黑山頭、室韋、阿爾山等公路口岸和海拉爾航空口岸為支點,推動形成以國際貿易、商貿服務和跨境旅游為主導的東部口岸功能組團。同時,以二連浩特口岸和呼和浩特航空口岸為核心,以鄂爾多斯航空口岸和包頭航空口岸、滿都拉公路口岸和珠恩嘎達布其公路口岸為支點,打造國際貿易、國際物流、加工制造、生產性服務、商貿服務為主導的中部口岸功能組團﹔以策克、甘其毛都公路口岸為核心,以烏力吉公路口岸為支點,聯合腹地能源礦產品加工基地,打造以能源和礦產品進口加工為主導的西部口岸功能組團。

內蒙古還將大力培育甘其毛都口岸和策克公路口岸、呼和浩特航空口岸作為重點口岸,探索貿易與產業結構的多樣化,推動加工業與制造業落地。

同時,要集中建設滿洲裡、二連浩特和呼和浩特等陸港空港口岸主陣地,改變口岸同質化競爭、孤立式運行狀況。在泛口岸經濟方面,內蒙古將貫通陸海空網聯運主通道,謀劃推進重要樞紐節點城市、貨物集疏中心和資源轉化園區建設,形成口岸帶動、腹地支撐、邊腹互動格局。

新的畫卷已然徐徐打開,素有“蒙古馬”精神的內蒙古人民在持續奮斗中展現內蒙古擔當、貢獻內蒙古力量、綻放內蒙古風採,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定會更加亮麗!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