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將更多目光投向殘疾人和老年人群體

2021年09月28日08:29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走進烏蘭察布市商都縣一戶居民家中,半身癱瘓的女主人張有粉顯得特別高興:“自從有了無障礙升降平台,我不靠家人幫忙也可以自己出門了。”商都縣殘聯給她安裝的無障礙升降平台,提高了張有粉的生活自理能力。

  為殘疾人消除生活障礙,給他們再造一個生命的“支點”,是做好殘疾人輔具適配服務的應有之意。為老年人提供智能技術服務,為他們插上智慧的翅膀,是增進全體人民福祉的應有之義。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內蒙古把為殘疾人提供康復輔具器材適配服務,為老年人提供智能技術服務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列入省級層面任務清單。全區上下著力在為民服務解難題上下功夫求實效,通過建立廳際聯席會議制度,印發重點任務清單,逐條推進落實,將惠民之政、利民之舉精准送到群眾身邊。

  近來,自治區殘聯的“家庭無障礙改造行動”走進全區多個社區,把適配的無障礙電子產品、智能輔助器具等設備,送到殘疾人家中。“我們已為4000多名殘疾人提供包含語音電子盲杖、助視器等近9000件輔助器具,讓他們能夠有尊嚴地生活。”自治區殘聯副理事長賈鵬說。

  “自從有了這個智能語音電飯煲,我的生活變得更有滋味了。”興安盟盲人張淑芝按著語音電飯煲,邊燜米飯邊說,笑意寫在臉上。

  為深入開展康復輔具、智能技術進社區工作,今年7月,自治區殘聯和自治區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共同策劃“2021年大愛北疆 助康圓夢——慈善草原行”公益捐贈活動。活動歷時13天,為烏蘭察布市等7個盟市18個旗縣區的社區康復機構、殘疾人家庭等,開展公益捐贈活動52場次,捐贈了價值800多萬元的輔具、康復器械,為57名視力患者進行了白內障手術,為6名殘疾人適配了假肢,為70多名兒童提供了矯形器適配服務。

  自治區殘聯為殘疾人提供輔具適配,突出“量體裁衣”式的個性化服務,打通殘疾人康復服務“最后一公裡”,幫助殘疾人更好地融入社會。

  “有了假肢,等於有了雙腿,干點活也不費力。”殘疾人王勇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今年8月,自治區民政廳、殘聯聯合出台《“助康工程”項目實施管理辦法》,為全區符合項目要求且有輔具需求的殘疾人群體免費配置假肢和矯形器及助行類、視力類等方面的康復輔助器具,為具有手術適應症的肢體(脊柱除外)畸形患者進行手術矯治,並進行康復訓練。

  為了使殘疾人獲得高匹配度的輔具,自治區康復輔助器具中心以集中和入戶的方式開展篩查評估並提供輔具適配服務項目,開展殘疾人康復訓練、理療體療、巡回修理等服務。截至目前,全區66個旗縣區對近1000名假肢矯形器需求的殘疾人進行篩查評估,確定符合人數461人。

  如果說,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智能技術在老年群體面前劃出一道無形“鴻溝”,那麼現在“鴻溝”正在被努力填平。

  為推動老年人應用智能技術,自治區民政廳在老年人申領津補貼工作中開通親友代辦、線下辦理等便民利民措施,全面提高老年人生活便捷水平。同時,加強養老服務信息管理系統運營管理,錄入高齡老人信息53.7萬條。

  阿拉善盟民政部門為社區老人們下載了“學習強國”APP,便於他們隨時觀看新聞,並先后開展8場智能手機使用專題培訓,還為社區老人辦理了高齡津貼線下申請。烏蘭察布市對社區工作人員開展宣傳和培訓,專門解決老年人運用高齡津貼智能技術的問題。錫林郭勒盟民政局與教育部門擬定培訓方案,推動老年人便利使用智能設備。

  今年7月,自治區衛健委在全區醫療衛生系統開展“實施進一步便利老年人就醫舉措行動”,改善老年人看病就醫體驗。

  手機打開微信,搜索“內蒙古人民醫院”,挂號、繳費等字樣特別醒目。每個微信賬號可以綁定5個人,隻要家裡有1人會使用智能手機,就可以幫助老年親屬挂號。目前,遠程醫療服務網已覆蓋全區102個旗縣區,可為老年人提供遠程診斷、遠程醫療等服務。

  在雲診室試點工作中,充分融入方便老年患者的就醫服務流程。

  9月15日,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雲醫在線”開啟首場直播,知名專家、教授圍繞疾病的診治和健康話題與廣大網友互動交流。3個小時的直播,有270多萬網友在線觀看。

  據了解,自治區衛健委持續推進各項措施惠及老年人群,實施“智慧助老”行動,提升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的意識和能力,逐步建立老年人應對“數字鴻溝”的長效機制。(見習記者 梅剛 李存霞 王坤)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