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本网专稿

内蒙古:贯彻新发展理念 进一步加强草原保护修复

2022年04月22日17:11 |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小字号

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刘艺琳摄

人民网呼和浩特4月22日电(刘艺琳)4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邀请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对《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解读。

据介绍,《意见》包括总体要求、工作措施、保障措施三部分,三十项具体措施,其中有二十三项是具体业务措施,有七项是组织保障措施。涉及草原保护、修复、合理利用、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草原确权登记、产业发展、科技支撑、制度建设和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在总体要求上。将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始终坚持的原则。明确了2025年和2035年的工作目标,强调了内蒙古草原植被盖度要持续稳定在45%以上。

一是严格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明确了将生态保护红线内、各类自然保护地内和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草原均需划入基本草原的要求,并将基本草原面积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约束性指标。严控基本草原开发利用,确需开发利用基本草原的,需严格执行占补平衡,在旗县(市、区)或盟市行政区域内补充同面积、同质量的基本草原。

二是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按照《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有关规定,结合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将严重退化沙化、不适宜放牧利用的中度退化沙化和其他需要禁牧的草原划为禁牧区,禁牧区每5年划定一次。禁牧区以外的草原落实草畜平衡和休牧制度,休牧期不少于45天。探索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多元化补偿机制。落实草原生态保护成效与补奖资金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严格执行保护者补偿奖励、损害者赔偿制度。

三是严格落实草原分区用途管控制度。按照生态保护红线内草原、生态保护红线外基本草原和一般草原分类,实行差异化用途管控,严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线,严守草原生态保护底线。

四是严格落实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制度。重点保障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民生工程建设项目使用草原需求,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建设项目和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占用草原。规范临时使用草原行为。加大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放管服”改革力度,加快优化审核审批程序,积极推进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五是完善草原确权承包经营机制。加快完善草原资源确权登记,落实草原承包颁证工作。推进草原“三权分置”工作,明确草原所有权、使用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

六是建立草原数字化监管新机制。按照数字化监管、网格化落责、法制化规范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旗县(市、区)、苏木乡镇、嘎查村三级草原管护网络。积极构建“林长+检察长”协同工作机制,利用地理信息和高分遥感技术,借助大数据平台,构建空天地一体化草原生态数字监管平台,健全草原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数据信息共享机制,提升草原数字化监管水平。

七是稳步推进国家重大生态治理工程建设。坚持尊重自然、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量水而行的原则,组织实施退耕还草、重点区域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项工程,用好国家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补助资金。科学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加快退化草原植被和土壤恢复。加强项目管理,加大治理区后期管护,不搞破坏式、应急式、低水平修复。加强草原资源保护、退化草原治理、生物灾害防控、草原防灭火工作。

八是提升草种业发展水平。完善草品种区域试验站建设,加强新草品种审定,选育一批适应性强的良种。研究出台优良草品种繁育生产补贴政策,培育一批现代化草种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力稳定、产业化经营的草种繁育基地。保护草种质资源富集的天然草原,鼓励开展野生乡土草种采集和利用,探索野生乡土草种在草原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中的应用机制。加快形成“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的草种业。强化品种认证、产地认证和质量认证,强化行政许可后续监管。

九是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完善草原保护制度,健全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加大草原法律法规宣传和贯彻实施力度,建立健全违法举报、案件督办等机制,依法打击各类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建立完善草原行政执法监督与草原刑事司法有效衔接机制,依法惩治破坏草原的犯罪行为。

十是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大科技对草原生态保护的支持力度,开展草原保护修复重大问题研究,尽快在退化草原修复治理、草原土壤健康评价、生态系统重建、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智慧草原建设、草原碳汇方法学等方面取得突破。建立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和草种保护育繁与应用标准化体系。加强草原学科建设和高端人才培养,构建产学研推用协调机制,推动草原生态保护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加强草原保护修复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永泉表示,下一步内蒙古将继续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一线一区两带” 科学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提升草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巩固和提升草原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