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本网专稿

领悟人民心声 讲好新时代内蒙古故事

富丽娟 王慧 李睿
2022年01月20日14:08 |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小字号

这几天,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格外忙碌,他们正在着手准备2022年迎春联谊会,届时,来自全区各艺术门类的老中青艺术工作者将欢聚一堂,同台献艺,共同展示内蒙古文艺的魅力。

就在不久前,在全国文艺界深入学习贯彻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时期,内蒙古作家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内蒙古美术家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内蒙古戏剧家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大会现场。人民网 王慧摄

“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近年以来,内蒙古文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与人民同向同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热忱讴歌火热实践,豪迈书写时代精神,为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作出了贡献。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冀晓青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希望内蒙古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造导向,大力弘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进一步聚焦现实题材创作,以各自擅长的文艺方式,讲好新时代内蒙古故事,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描绘新时代内蒙古的壮美画卷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祖国北疆,深深扎根于内蒙古奋斗历程中,并赋予各族人民强大精神力量的,是蒙古马精神。今天,生活在北疆大地上的草原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弘扬蒙古马精神,以快马加鞭的劲头和万马奔腾的气势,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2021年10月份,第九届冰心散文奖获奖名单公布,内蒙古作家王樵夫散文集《纵马草原》榜上有名。

谈及创作初衷,王樵夫告诉记者,写作过程中,自己被一匹匹蒙古马感动着,也被蒙古马精神鼓舞着。“蒙古马虽然没有国外名马那样的高大个头,但生命力强、耐力强、体魄健壮。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王樵夫感慨地说,“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早已融入人民的血脉,同样也深深扎根在中国大地上。

王樵夫(中)在牧民家中采访。人民网 富丽娟摄

全书共18篇散文,其中有17篇写的是蒙古马,每一篇从蒙古马写起,记录了贡格尔草原上一个个蒙古人或蒙古族家庭与蒙古马之间的感情故事,既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情节,也有牧民与马打交道的智慧,同时,也有对草原生态、游牧传统、人与自然的和谐等问题的深刻思索。

写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王樵夫坦言:“我的左眼曾经两度眼底出血,红色的血液弥漫了整个白眼球,我想到了放弃,但是我一想起奔跑在草原上的蒙古马,我就又投入到写作之中。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不能被磨难压垮,而是愈挫愈勇,顽强拼搏,永不言败。”

《山那边》剧照。人民网 王慧摄

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生活,用心用情用功创作精品力作,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创作的路上永不停歇。

“《山那边》是我在艺术剧院、二人台艺术团任职期间和创作生涯中的收官之作。我们在剧中设计了一条路,用这条路来表现走出那条路后山那边的美好。”二人台表演艺术家武利平介绍说。

漫瀚调现代戏《山那边》以国家精准扶贫和振兴乡村战略为背景,用艺术手法抒写了大井洼村村民在脱贫致富道路上历经坎坷、艰难跋涉,最终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高珊、王长水为代表的基层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打赢了一场实实在在的“脱贫攻坚战”,最终修通了通往外界的公路,使老百姓看到了“山那边”的美丽风景和对未来的希望。

这部剧具有浓郁的内蒙古西部地区特色,人物朴实自然,语言生动、诙谐、幽默,是一部贴近老百姓审美需求,接地气、有温度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

“脱贫攻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决战。”武利平告诉记者,2018年起自己和创作团队开始着手拍摄这部剧,团队先后到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凉城县、卓资县等贫困程度比较突出的地方,走进农牧民群众的家里,听他们讲述脱贫前后的生活对比,讲述山村巨变,讲述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就是要把这伟大的巨变、伟大的决战搬上舞台。”武利平感慨地说。

近年以来,内蒙古文联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乌兰牧骑精神等全局性工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以“草原儿女心向党”“永远的春天”“文艺扶贫奔小康”等为主题,组织开展了文学、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戏剧、影视、曲艺、杂技、民间文艺、文艺评论、文学翻译等一系列活动,营造了良好文化文艺氛围,彰显了新时代草原儿女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心向党的昂扬精神面貌,一批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现实题材文艺精品脱颖而出。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领悟人民心声

来自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摄影家王建中有一个愿望:把《黄河变绿的地方》办进冬奥会,告诉世界中国生态发生的历史性变迁。“人们把摄影家的称号赠予我,但我觉得我不是一个摄影家,而是一个发现者、一个文史工作者。人们把黄河三峡看作摄影精品,而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山河文献,理解为我献给这条河、献给家乡的礼物。”王建中深情地说。

王建中在拍摄黄河三峡。人民网 富丽娟摄

在2021年9月召开的第八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王建中的《黄河变绿的地方》摄影展亮相。展览的作品总长度为500米,共48幅,面向国际社会浓墨重彩地展现了中国准格尔的秀丽山水和壮丽的生态景观,引起强烈反响。

黄河流经准格尔旗的部分约为197公里。2005年7月,在这段风光无限的长河中,王建中游历了3个月,最终确定以“黄河变绿的地方”为主题,把准格尔黄河大峡谷作为主要拍摄场景,坚定了拍摄黄河专题的目标和方向。

“一个景点至少要跑五六次,下去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想要什么了。哪个局部、体现什么效果,我心中都有数。从感情上来说,不是我拍到的光影与众不同,而是我可能比其他摄影师更深情。”王建中说。

王建中拍摄的黄河准格尔大峡谷。王建中 摄

在历时15年的黄河专题拍摄中,王建中对摄影的“痴”和“爱”,扎根在心灵深处。经过艰难困苦的跋涉,王建中单次拍摄最久时间长达8个月,在这些拍摄的岁月里,他淋过雨、耐过饿、挨过冻、受过伤……他带着情感去拍摄,饱含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文艺工作者要带着感情去创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领悟人民心声。

“草原是我情感表达的初衷,是我创作的源泉。每次到草原上写生采风都能感受到草原的博大宽广和草原人民的真情。”内蒙古青年画家颉元芳告诉记者。

在第三届中国美术奖评选中,颉元芳创作的水彩画作品《远方》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浓厚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征脱颖而出,荣获全国唯一的“中国美术奖”水彩画金奖,实现了内蒙古美术作品“中国美术奖”最高奖零的突破。

《远方》描绘了身穿蒙古族传统服饰的一男一女,他们站在辽阔的草原上眺望远方,晨光映照在他们的脸上和身上,背后是壮美的草原和蜿蜒流淌的河流,整个画面凝练厚重,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坚强、深沉、内敛、淳朴的情感,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向往。

水彩画作品《远方》。受访者供图

“在草原上采风的那段日子,我们每天都会骑着摩托车到附近的一家牧民家中,看他们一家人劳作,挤牛奶、放牛羊、做奶豆腐……这家人保持着草原上游牧的生活习惯,对我们特别热情,就像自己的家人。”颉元芳告诉记者,自己生在草原、长在草原,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有着深厚的情感:“草原是壮美、博大、宽广的,草原人是深沉、内敛、坚强、勇敢、真挚、醇厚的,无论是风景画还是人物画,都传达了我心目中的草原,表达了我对这个地方和这个民族的热爱。”

近年来,内蒙古大力弘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切实推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开展了内蒙古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挂联活动”,常年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基层一线采风创作,感受基层发展,挖掘鲜活素材,推出优秀作品。八次文代会以来,内蒙古文联共组织各类文艺惠民活动累计200余场次,直接服务群众近200万人。2020年,内蒙古文艺志愿者协会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4部门共同授予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服务组织。

同时,内蒙古文联积极探索文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成立了内蒙古文艺志愿者协会,获批成为全国文联系统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试点单位,以“到人民中去”“礼敬乌兰牧骑”等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文艺演出、文艺培训、文艺支教、结对帮扶活动,走遍了全区12个盟市和绝大部分旗县区,在纪念自治区成立7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与中国文联在兴安盟联合举办的两场大型惠民演出活动,在全国文艺界引起强烈反响。

在守正创新中打造更多精品力作

在蓝天下跳起欢快舞蹈,在毡房旁唱起悠扬长调。新时代的乌兰牧骑,有哪些新内容、新发展?

乌兰牧骑冬日下基层演出。人民网 富丽娟摄

冬日的乌拉特草原寒风凛冽,但潮格温都尔镇西尼乌素嘎查牧民乌日根巴图的家中却是暖意融融。“旗里的乌兰牧骑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演出,还把党的政策、贴心服务送到了牧民的心坎上。”牧民乌日根巴图说。

乌拉特后旗乌兰牧骑成立基层服务小分队,以“文艺+”的形式即文艺演出+理论宣传宣讲+乡风文明建设宣传+综合文化服务+反非法反违禁宣传等,进行送文艺、文化、文明、法律等“综合服务”。小分队不论走到哪里,都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宣传、反非法反违禁宣传,和交通安全知识、金融诈骗及非法融资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此外,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与农牧民同劳作,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如今,家住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贡宝拉格苏木的牧民图雅,每天最好的休闲方式就是在手机短视频平台点开“网上乌兰牧骑”账号,欣赏各地乌兰牧骑的精彩表演和各种服务:“我是看着乌兰牧骑的演出长大的,小时候牧区来了乌兰牧骑的演出队伍,我们高兴得像过年。如今打开手机就能看到他们的演出,特别亲切,也特别喜欢。”

基层群众的文化消费新理念,不断对乌兰牧骑的服务内容和方式提出新要求,“网上乌兰牧骑”应运而生,各地乌兰牧骑在各类新媒体平台上注册政务号。在网上乌兰牧骑队伍建设方面,内蒙古开设了网上乌兰牧骑网络服务公共账号,每支乌兰牧骑开设一个政务账号;组织乌兰牧骑队员开设个人抖音账号,抖音平台对政务账号和个人账号进行“内蒙古乌兰牧骑队员”认证,实现了乌兰牧骑队伍整体上网,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和群众的观看需求。

创新让文艺在新时代有了新内涵、新服务,同时创新也让传统的经典作品绽放出新的光辉——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就是很好的例子。

内蒙古艺术学院师生用6年时间精心打磨,再次将小姐妹这个红色经典形象以舞剧的形式搬上舞台,主创团队巧妙地在结构上进行大胆创新,让当代孩子们的心理空间与英雄小姐妹的心理空间双线推进、叠加交错。在对比强烈地揭示了老故事的现实意义同时,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再次给人们留下了非常生动、感人、难忘的艺术形象。

舞剧以广为传颂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真实的英雄事迹为蓝本,将蒙古族的舞蹈艺术与民族音乐艺术及蒙古族服装、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到了舞剧的编创当中,以当代视角与多重空间的表现手法,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生动再现了龙梅和玉荣的英雄事迹,真实质朴地演绎了当代小学生与60年代小姐妹心灵的碰撞与交融。

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演出现场。人民网 富丽娟摄

“其中戏中戏设置的精巧构思、别具一格的舞蹈风格、极具感染力的音乐及舞美设计,给现场观众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效果。”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文联副主席、内蒙古舞蹈家协会主席赵林平说。

奋进的号角再次吹响。展望新征程,全区广大文艺工作者将继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守正创新中打造更多精品力作,讲好新时代内蒙古故事,共同促进内蒙古文艺事业从“高原”到“高峰”的突破!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