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报道】
内蒙古:以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护花小使者”陈海叶精心打理班级的植物。人民网 富丽娟摄
“很高兴自己能成为一名光荣的护花小使者,我要把班级中的植物照顾好。”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二小学5年级的陈海叶骄傲的介绍着自己的角色,自今年“七个一”工作落实以来,学校在每个班都设置了诸如“护花小使者”“节能小卫士”“图书管理员”等岗位,学生自愿申请成为岗位负责人,陈海叶就是其中之一,此外学校还从多方面入手让全体学生参与劳动。在劳动技能活动中,学生们翻动勺铲,添上各种调料,一个个身着围裙忙的不亦乐乎,不少的学生在这里学会了人生的第一道菜;在学校木工坊,高年级的学生谈论着材料尺寸,熟练的使用着刨子、锯子等工具,不一会儿,一件件的精美的作品便被打磨出来。
在康巴什区第二小学劳动技能活动中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烹饪。人民网 富丽娟摄
康巴什区第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制作木工。人民网 富丽娟摄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启动了“七个一”工作,其中“每周一节劳动教育课,每月一个劳动实践日”的劳动教育要求,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实践活动为突破,推动劳动教育破题,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让学生们在劳动中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努力培养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在确保全区中小学生满足劳动教育课程课时和课程标准上,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小学劳动教育相关工作的通知》,筹备成立了“自治区学校劳动教育教学与实践指导委员会”,并在兴安盟举办中小学劳动教育集中调研和现场会,推动全区劳动教育逐步规范化管理。
各地各校也在不断创新劳动教育举措,拓宽劳动教育途径,逐步形成了日常化、规范化、多样化的劳动教育格局。包头市石拐区充分挖掘本土资源,研发了家庭、校内、校外系列课程,开发了门户网站、大数据平台,移动应用APP,智能终端电子手环等数据应用矩阵,以制度体系化、智慧信息化保障地区劳动教育与研学实践工作开展。
包头市石拐区劳动教育与研学实践大数据服务管理平台上线启动。人民网 富丽娟摄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万合永小学制定了《万合永小学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万合永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还根据基地面积及土质特点,对基地种植作物进行了统筹规划,将基地划分为七个板块责任区,即1至6年级每班一个责任区、教职工一个责任区,承包到班级和到教职工。多样的劳动实践机会,使学生更愿意、更喜爱、更自觉的投身劳动实践。
万合永小学的学生们在各自责任区进行劳动实践。人民网 富丽娟摄
万合永小学的学生们在各自责任区进行劳动实践。人民网 富丽娟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