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鄂托克前旗

鄂托克前旗城川镇:产业兴 百姓富 生态美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鄂托克前旗发布
2021年12月03日09:56 | 来源:鄂托克前旗发布
小字号

麻黄套村的现代农牧业物流园区、呼芦素淖日村的湖羊养殖繁育基地、巴彦希泊日嘎查的“牧与禾”研学旅游、糜地梁嘎查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近年来,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坚持不懈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先后创建了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国家AAAA级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全国卫生镇和自治区文明村镇,并成功入围2020年中国特色小镇品牌百强榜。一项项指标竞相“站高”,一家家企业相继落户,农牧业、旅游业、绿色能源等多产业全面开花、齐头并进。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城川。乡村振兴蕴藏着每个乡村和每位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城川镇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强村固基、富民兴农、人居提质、文旅融合,城川镇的田野必将绘就收获的金色。

以优带优,打造农牧业发展更优品质 。

在麻黄套村的白萝卜种植示范基地,放眼望去满眼绿色,地里一排排萝卜长势喜人,水灵灵的萝卜让人垂涎欲滴。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忙着拔萝卜、挑捡、装筐。在物流园区内,大家正忙着将一个个洗得白白净净的大白萝卜装袋上车,准备运往浙江、福建、西安等地,现场一派热闹又繁忙的景象。而这一景象得益于麻黄套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17年3月,麻黄套村引进了汇能工贸有限公司、中川三和有限责任公司、富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并采取“党支部+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村企共建扶贫方式,大力推行无公害种植,发展成片规模的特色种植业基地。通过精品育种、打造品牌等科学手段,不仅提高萝卜的品质和产量,还带动当地30多名老百姓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新路子。

“这几年我们想利用整体规划,把我们麻黄套村打造成全旗、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麻黄套村党支部副书记苏占平说道。

白萝卜种植基地作为麻黄套现代农牧业示范园的一个缩影,映照着城川镇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进城川镇呼芦素淖日村,“咩咩”的叫声时不时从沿途的羊圈里传出,孙仲礼正在对养殖场内的母羊进行喂食。孙仲礼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到湖羊养殖场务工,每天从事喂羊工作,随着场里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每年近五万元的收入让他干起工作来也格外尽心。

城川镇呼芦素淖日村村民孙仲礼:“冬天了,也没事,我们这有个养殖场,我过来这打点工,挣点钱,每月4000块钱,好养活家庭”。

孙仲礼口中所说的湖羊养殖场,正是呼芦素淖日村在2020年投资600多万元建成一处占地4.7万平方米的湖羊养殖繁育基地。目前,基地内已引进湖羊种公羊、湖羊基础母畜等1000余只。据了解,湖羊是一种羔皮、肉食兼用绵羊,羊毛厚密,容易滋生细菌,湖羊在闷热阴湿的地方待不得,羊棚必须建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还得装上换风机来通风散热。为了防疫,还需定期给羊棚喷雾消毒,给羊一季度打上三至四次防疫针。

“小肥羊”除了住得好,还得吃上用青贮玉米、麦草等混合而成的草料,并有足够宽阔的“操场”舒展筋骨。合作社负责人谢振礼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按照目前的规模,每只种养按1500元计算,每年经济效益保守可达60万元以上,以后将继续扩大湖羊产业规模,覆盖到更多有劳动力的农户,大力发展羊产业,让羊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鄂托克前旗瑞峰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振礼:“下一步,我打算把我们湖羊养殖基地,慢慢扩大,同时把基础母畜发展到3-5千只,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做出特色,打出品牌,带动周边畜牧业提质增效,提高农牧民收入”。

产业链“联”起来,价值链“长”起来。从独特资源到生产要素再到发展优势,鄂托克前旗城川镇的农牧业生产在提质增效的绿色律动中开启新征程。

以“红”促“燃”,红色旅游“红”出新高度 。

参观红色展馆,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体验红色魅力……随着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阳早寒春三边牧场陈列馆、王震井纪念园等一批红色景区的不断成熟完善,前来观光的人络绎不绝,鄂托克前旗城川镇成了红色旅游的网红打卡地,呈现出一派红火兴旺的喜人景象。而城川镇巴彦希泊日嘎查的“牧与禾”希泊尔小居作为体验式研学旅游的“新生儿”,也在红色旅游中持续升温。

瓜菜采摘、生态观光、手工艺制作……走进“牧与禾”希泊尔小居,呈现在眼前的就是这样一幅幅悠闲、恬静的农家情景,浓厚的乡土气息、独特的田园文化扑面而来。以农牧产业为基础,以半农半牧为特色,以红色、农耕、游牧文化为支撑,以文化旅游开发项目为抓手,“牧与禾”正在以这样的方式把自家庭院改建成牧家乐,把现有牧家乐改建成体验场所……截止目前,“牧与禾”共接待游客400余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万余元。

一张张红色名片将鄂托克前旗的红色资源变现,老百姓正在生态秀美、产业富民、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大道上阔步前进。红色旅游产业链正在向农牧区产业基地延伸,鄂托克前旗城川镇以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了一批又一批各具特色的研学实践户,辐射带动周边1000余户农牧民吃上了“旅游饭”,提高了“红色小镇”的承载能力,发展了“红色经济”。

以“绿”生“金”,农牧民喜添“阳光收入” 。

广袤的草场,曾经用肥美的牧草喂养成千上万的牛羊;神奇的梦想,如今用太阳的光照造福成千上万的百姓。在鄂托克前旗城川镇糜地梁嘎查的光伏项目建设基地,数万块安装好的太阳能电池板正沐浴着阳光,整齐列阵,蔚为壮观。据了解,光伏项目于2021年6月开工建设,通过采取“党建+企业”的模式,积极引进内蒙古耀翔盛世光伏电力有限公司,共投资2500万元,建设占地210亩,年发电大约850万度,年创收为250万元的5兆瓦光伏扶贫电站项目。记者还了解到,光伏项目的建设可每年为嘎查固定分红20万元,连续分红25年。土地租赁费为每亩每年200元,210亩共补偿4.2万元。

扶持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为了延伸光伏产业链条,城川镇将充分发挥光伏项目的带动作用,打造糜地梁红色影院、糜地梁鄂尔多斯婚礼体验基地、伊克柴达木嘎查智慧牧场、城川嘎查小杂粮加工厂等,并采取“农光互补、畜光互补、渔光互补”的建设模式,把光伏项目与城川镇研学旅游景点统筹规划开发,精心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观光路线,形成“研学+旅游+商贸”的产业格局。通过全力打造“光伏+乡村旅游”,进一步研发制作特色美食、纪念品、民族服饰等产品,有效破解嘎查村集体经济薄弱和农牧民增收渠道单一的难题,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民心工程、阳光工程。

一座光伏电站,一张“阳光存折”,短期效益加长期“红利”,光伏项目将发展清洁能源与农牧民增收致富紧密结合,实现了农牧民增收、生态多赢多重效应,为群众种下了一个“金太阳”,为乡村振兴输送源源不断的“动能”。

红色立城,绿色富川。近年来,是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发展势头最好、质量最高、变化最大、农牧民幸福感最强的几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5亿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450元,年均增长7.4%。如今,城川镇通过特色产业的不断壮大,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农牧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红色产业和绿色产业的深度融合,奏响“红绿”交响乐,并努力创建乡村振兴示范镇、红色研学旅游融合发展示范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和全国文明村镇。

如今,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幸福画卷正在城川这片沃土上徐徐展开。(白亚梅)

(责编:苗阳、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