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盟市>>呼和浩特

推进文旅融合让诗与远方“牵手”

2021年08月02日09:38 |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小字号

每逢节假日,来呼和浩特莫尼山非遗小镇游玩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大家动手捏捏面人、做做手工布艺、拿起火钳烫一张皮画、捏一件陶艺,在寓教于乐中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首府文旅融合,正在让诗与远方“牵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作为推进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从政策扶持、产业融合、人才引进、创意设计、举办活动等多方面促进呼和浩特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高了首府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呼和浩特市旅游产品的美誉度、影响力,提高了文化旅游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呼和浩特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44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18家、3A级旅游景区19家、2A级旅游景区7家。有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1家,星级宾馆饭店30家,农家乐旅游接待单位近600家,住宿接待床位15.7万张;有旅行社233家、持证导游员6350余名;有旅游客运企业12家,旅游直接就业人数2万余人,间接就业人数达12万余人。

“我们带孩子出来玩,就是想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传承传统文化,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种下文化的种子。”近几年,研学游在首府中小学逐步推广,前段时间,赛罕区金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托县牧勒研学实践基地。在染坊,孩子们学习了印染技术,在小方巾上染出了色彩缤纷、形状各异的图案;在农耕坊,孩子们推磨研磨粮食,体会食物的来之不易;在织布坊,孩子们坐在纺车前,穿梭丝线,体验织布过程……一天的研学游让孩子们收获满满。

为加快首府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呼和浩特市积极申报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中草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等,推出《千古马颂》等一批旅游演艺项目,打造蒙古风情园等一批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文化与旅游融合程度不断提高。呼和浩特市还成功举办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中国·呼和浩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活动等一系列大型节庆活动,推动呼和浩特市文旅品牌塑造。

以旅兴文,呼和浩特市加大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步伐。目前,呼和浩特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近30个,通过对这些文化旅游重点项目的建设,进一步丰富了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提升了景区品质和吸引力。

以文促旅,呼和浩特市旅游项目文化内涵得到极大提升。通过对演艺资源进行整合利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旅游演出市场,鼓励运用现代高新科技、创新演出形式,提升节目创意,突出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打造优秀文化旅游演出节目。

目前,呼和浩特市民族文化、草原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民间文化、现代工农业文化等与旅游产业融合程度越来越高。呼和浩特市充分发挥首府在全区文化产品创意和设计的人才优势,并通过创意转化、科技提升旅游纪念品的品质,丰富产品形态,增加旅游纪念品的附加值,开发了融合地区文化特色、形式多样、总类丰富的旅游纪念品和文化产品,使这类产品都能成为呼和浩特的文化新名片。

呼和浩特市文旅部门采取精细化管理措施,加强景区管理,下足“绣花”功夫,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在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方面,加快推进道路、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标识标牌、停车场、厕所、垃圾站点等配套设施建设。今年新建了两处“昭君博物院”道路标牌,更新了敕勒川草原两条主干道(呼和塔拉大街、机场高速)沿线12处旅游道路标牌,新城区在5处原有交通标牌处增加“敕勒川草原”交通标识。

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方面,托县河口管理委员会郝家窑村、和林县新店子镇胶泥湾行政村、赛罕区黄合少镇石人湾村、回民区攸攸板镇东乌素图村、新城区水磨民俗文化村5个村被评为2020年度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积极打造“国际草原文化创意设计之都”。借助“2020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手工艺和文创旅游精品展示活动”的开展,5天内,各企业现场销售总额约为95342万元,签定各类合作意向47项。

目前,呼和浩特市正开发建设一批品牌文化旅游景区、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历史文化特色街区等重点文化旅游融合项目。积极推动草原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升大召历史文化旅游区、昭君博物院等现有文旅项目,培育华谊兄弟敕勒川星剧场美好生活综合体、呼和浩特市文化客厅等新型文旅项目,催生文旅新业态,打造文旅融合新引擎。(记者 刘丽霞)

(责编:孟佳澍、张雪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