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梁棚改:12.4万人的“安居”梦想

2021年06月13日09:20  来源:内蒙古日报
 

北梁北区。吕必得 摄

“变了,彻底变了。”陈来喜坐在银匠窑公园的长椅上,盯着眼前林立的高楼、穿流的车辆和过往的人群,陷入了沉思……

思绪回到8年前的2013年,包头市东河区原三官庙社区居民陈来喜住在“锅连炕”的老式平房里,和邻居们共用一个不到5平方米的小院,每天不是听老伴抱怨水管裂了或是电路断了,就是和几个大爷一起“窝在”小巷子的一个角落抽烟聊天,直到有一天社区党员干部入户征询拆迁意见,他才估摸着,好日子可能有盼头了。

那是一个闷热的夏天,陈来喜居住的小巷来了一位“新客人”,一辆挖掘机通过坑坑洼洼的街道,缓慢地走来,不一会儿,他家的房子轰然倒下。“看着自家的房子没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毕竟住了30多年,有感情了,而且未来是甚样子没法预料。”陈来喜说。

说起棚改,陈来喜最感谢的人是时任财神庙街道办事处主任石丽娜。“她给我耐心细致地讲政策、谈补偿、议未来,最让人感动的是她打着吊瓶来工作,我当时就流下了眼泪。”

“像陈来喜这样住在棚户区的居民,当时北梁地区就有12.4万人,其中包括1.2万失业人员和3万低保人员,90%的家庭人均居住面积小于15平方米,我们采取‘5+2’‘白+黑’的方式推进棚改工作,只为让老百姓早日实现安居。”石丽娜介绍说。

作为内蒙古规模最大的集中连片城市棚户区,如何改?怎么做?一系列的难题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前来调研指导。在居民高俊平家中,年仅4岁的光屁股男孩儿高宇博从衣柜里爬进爬出的画面在央视《新闻联播》栏目播出后,引起很大反响。当时,李克强副总理告诫当地官员:“对棚户区的老百姓而言,住房就是‘天大的事’,这里的棚户区改造进程必须加快,要切实让老百姓从‘忧居’变为‘宜居’。”不到1年,高宇博全家就搬进了新建的惠民新城。

提起当时的棚改情况,安居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崔强记忆犹新。他说:“当时我在回民街道办事处三官庙社区工作,负责为北梁棚改居民办理动迁安置事务。记得李总理来北梁调研,非常认真细致,棚改的一些关键数据总理都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总理跨过山丘、走过工地,给我们战斗在棚改一线的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棚改消息传出后,在北梁居住的群众沸腾了。东河区融媒体中心主任张丽枝回忆说:“北梁棚改工作难、投入大,但为了群众利益,包头市下大力气改造这个片区,造福居住困难的群众,让他们有一个新家。”

2013年9月,包头市委、政府依据入户调查掌握的情况,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征求居民代表意见,编制《房屋征收补偿方案》等一系列惠民政策。

对于这场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棚改项目,作为亲历者的张丽枝历历在目。“全市共抽调9名市级领导干部、72名县级干部、2000多名市区机关干部组成征收安置工作队,建立市级领导包联街道(镇)、县级干部包联社区(村)、科级干部包联片区、普通干部包联到户的四级包联机制,形成了推进棚改拆迁的强大合力。”到2014年底,历时15个月,分布在北梁13平方公里上的4.7万户、12.4万人口,全部征拆完毕。

动迁工作开始阶段,张万宝老人放出话:“我家2个儿子,都没有工作,不给3套房别想让我拆。”负责对接工作的陈秀华一入户,就被他家贫困的生活状况深深触动了。她心中明白:对这样的困难户光宣传政策不够,得让他真正得到实惠。

为能够实现老人利益最大化,陈秀华每天起早贪黑,开着私家车拉着他忙前跑后,帮助他丈量、计算、选房、签约,陈秀华终于感动了这位老人。最后,张万宝不仅带头成为铁西办事处第一个搬出北梁的居民,还主动加入了棚改工作队,当起了居民代表。时至今日,老人说起陈秀华为他服务的事仍激动不已:“有一天,雨下得特别大,陈秀华开着自家的车帮我搬家,当时,我真的感觉过意不去,慢慢地理解了棚改工作。”

“群众的幸福生活,是靠党员干部的勤奋和汗水打拼出来的,那个时候我们采取的是一片区一支部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以200户左右为单位,划片建立了123个党支部,从帮助居民填写申请表开始,到看房、选房、跑银行、签协议、办手续、领钥匙、搬新家,党员干部人人都担起了政策宣传员、民意征集员、矛盾化解员的重任,这才换来棚改的成功。”陈秀华说。

从“百日攻坚”到“春季会战”“秋季会战”,北梁棚改工作提前一年完成征拆任务,创造了不到2年时间、12.4万居民得到妥善安置、拆除面积468万平方米的棚改奇迹。

时任东河区委副书记、区长的史文煜回忆说,整个征拆过程未出现一起群体性事件和安全事故,也没有发生一起重大治安案件,北梁居民反而为棚改干部送来了3000多面锦旗,包头也因此被国家住建部授予“全国棚户区改造示范城市”。

说起如今的幸福生活,居民高子文眉飞色舞:“我家的楼房宽敞明亮,家电齐全,应有尽有,小区干净整洁,到处是草和树。”

家住安居社区的李翠霞,每周六日都会在党群服务中心舞蹈室排练节目。“过去我们的业余生活就是蹲在巷子里织织毛衣、唠唠家常,连一块跳舞的地方都没有,现在好了,有宽敞的舞蹈室和专业老师指导,有时还能在北梁社区网络电视台上看到自己,这就是我向往的美好生活。”

“一站式”服务大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活动室、棋牌室、书画室、阅览室、舞蹈室、声乐室、居民议事厅、妇女创业园、党员活动室……在杨圪塄街道北梁新区服务中心所辖的7个社区,都能看到这样的配置。“社区的各类功能室全部免费为居民开放,我们还会经常组织居民开展厨艺大比拼、趣味运动会、健步走等活动,全力满足居民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杨圪塄街道党工委书记孙文刚介绍说。

站在北梁看北梁,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彰显着12.4万人的安居梦想,这是包头市浓墨重彩书写的民生画卷,也是共产党人用智慧、勇气、担当践行的“人民至上”理念的最佳诠释。(记者 刘向平 通讯员 杨程宇)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