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的年轻人正在种植他们研发的新品种。人民网 王慧摄
走进清水河县,乡间道路两旁的庄家已经有半尺高,田间的几位年轻人正在地里忙乎着…… “过去种地的场景已经看不到了,如今只要有手机就可以随时查看田地里庄家的长势。”清水河县当地龙头企业负责人刘峻承介绍说,乡村振兴要推动智慧化,从2019年开始,他所在的企业开始探索智慧农田的灌溉,农民只要拿着手机就可以远程操控灌溉,精准施肥。这个技术在内蒙古已经很常见了,但是在清水河的小乡村里敢于实践是很不容易的。
当地龙头企业负责人刘峻承介绍智慧化农田。人民网 王慧摄
“一家富不算富,能够带动当地村民共同致富才是作为企业应有的担当。”刘峻承说,我们企业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合作十分紧密,内蒙古农业大学的科研成果可以在企业里转换,企业在把成果产业化的同时开展在校生的乡村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田间地头体会到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
如何将乡村振兴落到实处,清水河县作为地处呼和浩特市最南端的小县城,率先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首个乡村振兴创新联合体。面对境内坡梁旱地多,滩川平地少,黄河沿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3亩的窘况,清水河县政府创新发展理念,将政府与企业与高校联合,发挥政府政策保障、高校科学种植优势和企业规范化运作,推进乡村振兴落到实处,让村民真正享受到红利。
从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到清水河担任挂职副县长职务的苏和告诉记者,依托政府扶持,内蒙古农业大学与清水河当地企业联合,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当地种业、畜牧业的品质,从而更好的带动村民致富的项目。另外从农村建设方面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同时内蒙古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当地企业的研究团队正在共同研发的“渗水地膜旱作技术”,是一项主要应用于我国半干旱地区的技术,运用该技术可达到节本增效、安全环保、优质高效的目的。
当地农民就近就业。人民网 王慧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地群众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不足2700元增长到2020年的14940元,增长5.5倍。农村基本医疗、义务教育、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农村公路、生产用电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更加完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坚持扶贫扶志相结合,内生动力进一步加强。开展以正反激励为主的“三扶三增三提升”工程,兑现奖励资金50.3万元,激发群众奋发向上的精气神。开展解决贫困老人养老与收入难题的“孝扶共助”工程,累计有21354名(次)贫困老人参与,人均每年增收1940元。
“清水河县乡村振兴创新联合体建设,标志着清水河县乡村振兴建设已经吹响号角,清水河县得到了在农业方面内蒙古最具权威的内蒙古农业大学的支持,专业性非常强,另外有十名法人特派员团队来全面支持呼和浩特市,专家工作站第一站就落在了清水河,下一步我们会列出细则,抓紧落地,并且操作性要强。”清水河县委书记张科灵接受采访时说。
清水河县乡村振兴创新联合体的落成搭建了政府与企业与高校的强强联合平台,下一步,创新联合体将重点围绕“建设种业基地、实现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打造校地合作样板”三个方向开展合作,共同发力推动当地乡村振兴,惠民富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