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话牛“势”

——通辽市肉牛产业发展系列报道之二

2021年05月31日09:11  来源:通辽日报
 

  走进伊赛牛肉有限公司屠宰加工生产线,去皮、分割、称重、包装……在各环节工人们技术娴熟的操作下,一头肉牛从出栏到变成产品只需不到一天的时间。

  通辽市肉牛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在业界有着“世界肉牛有中国、中国肉牛看通辽”的美誉。作为集肉牛养殖、屠宰分割、饲料加工、牛肉深加工和连锁专卖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食品企业,河南伊赛集团十分看好通辽肉牛产业发展前景,2016年5月,该集团打造的内蒙古伊赛牛肉有限公司20万头肉牛全产业链项目入驻开鲁县工业园区。

  “我们的项目包括10万吨饲料加工,就是我们自己给牛‘配餐’;我们有5个养殖场,2020年存栏20万头,2021年计划增加到30万头,这些牛为屠宰分割提供稳定货源;屠宰分割生产线日屠宰量为660头,年可屠宰20万头肉牛;2021年我们的2万吨肉制品深加工项目开工,包括5000吨牛肉干、5000吨酱卤牛肉,并计划充分利用当地红干椒资源加工1万吨牛肉酱;我们还有配套建设的冷链仓储物流……”站在伊赛牛肉有限公司厂区内,负责人详细介绍了企业生产流程和计划,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安置就业5000人,带动5万户农户增收。

  在雨田农畜交易市场里,运牛货车司机提到的育肥基地,就是开鲁县东风万头育肥牛场,是伊赛肉牛屠宰分割生产线的“货源”之一。该场2019年11月建成,委托伊赛鼎牛养殖公司进行经营管理并承担养殖及市场风险,开鲁县扶投公司负责日常监管,县政府保留养殖场肉牛的所有权,获取保底收益。

  牛市上采购的活牛,经过体检、接种疫苗后,就可以搬进育肥牛场了。经过育肥的肉牛,达到标准体重后,就可以进入屠宰环节。

  “通辽有打造肉牛全产业链的绝对优势。”东风万头育肥牛场场长毛晓俊伸出三根手指——第一,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肉牛品种好、育肥快;第二,健全的肉牛交易流通体系,收牛的时候可以依托当地的牛市,节约物流成本;第三,通辽处在黄金玉米带上,优质饲料供应充足,再加上多年来形成的完善的饲草料保障体系,让牛肉品质更有保障——细数通辽肉牛产业发展优势时,这位沉稳的小伙子话语间带着自豪。

  为突出优势,进一步推进肉牛产业发展,通辽市把肉牛产业列入千亿级绿色农畜产品产业集群重点建设任务之一,到“十三五”末,全市牧业年度牛存栏达到295万头,肉牛屠宰加工能力80万头,牛肉产量保持在20万吨左右,各项主要指标均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一。通辽的牛肉及深加工产品不但享誉国内,还走出国门,被端上中东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餐桌,是名副其实的“国际明星”。

  通辽肉牛产业发展势头正猛,东风万头育肥牛场乘“势”迅速发展壮大。该场通过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流转周边农户土地3000亩发展青贮种植,采取“企业+农户”的模式订单种植青贮7000亩,每亩实现纯收入350元以上,带动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100万元以上。玉米青贮饲养育肥牛,每头牛比传统玉米加秸秆饲养节省成本972元,饲养周期缩短20天左右,节约粮食约130公斤,1万头育肥牛年可节约粮食约1300吨。

  “标准化养殖不但可以节约粮食,还能实现‘循环经济’呢。”毛晓俊指向圈舍里的牛粪,详细介绍起“循环经济”来——

  牛场内建有4000平方米粪污堆放场和14000立方米沉淀池,每年可产生粪约4.2万吨,经堆积发酵后还田利用,可以满足1万亩青贮玉米和东风镇0.68万亩红干椒种植的有机肥需求。另外,经三级沉淀的尿液和污水氧化发酵90天后,可通过水肥一体化的方式灌溉农田。同时场内建设有机肥厂1处,年处理粪污能力可达20万吨,粪污摇身一变成了有机肥,牛场也实现了种养结合、循环发展。

  牛场里每栋棚舍都有专人负责,精心照料每一头牛。

  “我们这个牛场是整合扶贫资金建设的,企业负责经营、承担风险,每年按总投资额的12%给贫困户分红,牛场聘用贫困户做饲养员,他们一年收入不少呢!”毛晓俊说完就走进棚舍,和其中一位饲养员攀谈起来……(记者 贾雪)

(责编:张雪冬、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