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人性化服务 新城区全力破解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办证难”题

2021年05月19日10:52  来源:活力新城
 

历史遗留建设项目的不动产权证办理工作,是关乎群众安居乐业的一件大事,“办证难”曾一度成为困扰首府市民住房问题的“一大痛点”。2019年以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和人性化的服务,全力解决房地产项目遗留问题,破题“办证难”顽症,让越来越多的居民拿到了这张象征安稳幸福的“红本本”。

5月17日下午,笔者来到新城区成吉思汗大街街道办事处房地产遗留项目不动产转移登记大厅,在门口迎面碰上刚交完登记材料正要出门的韩大爷:“资料都交上去了,下个星期就能拿上房本了。”韩大爷难掩喜悦的对笔者说。据了解,韩大爷原是毫沁营村的村民,2008年回迁至现在的塞外康居小区,一直没有办理房本。今天准备齐全材料来办理分户产权证,办理的特别顺利,一次通过,他十分高兴,就期待着下周一快点来领产权证了。

走进登记大厅,数个窗口前都有群众在排队办理业务,窗口工作人员接过群众递来的材料,查验,审核,盖章,整个流程规范严谨而快速。大厅入口处还不时有群众进来,在服务台处询问后就到相应窗口办理,整个大厅内忙碌而有序。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登记大厅设有预分户和不动产登记两个功能区域,其中预分户区域按照小区名称又分为5个窗口,居民只需根据小区名字到相应窗口办理预分户后就可以到不动产登记区域办理登记,流程非常明了,省去了群众很多麻烦。“我们大厅周六日都不休息,像今天人比较多,能办理一百四五十位居民,”据工作人员介绍,“按照优化营商环境‘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居民只要材料齐全,基本都是来这边登记一次性通过,最快不到一周就可以领取到产权证书了。”

据了解,为了方便群众尽快办理分户登记,新城区范围内共设立了8个这样的房地产遗留项目不动产转移登记(分户)社区受理点,覆盖了城区所有8个街道,市民无需排队取号,携带申请材料就近选择到所在街道的受理点即来即办,极大方便群众办证。

有了好的政策,如何让群众知晓也是考验受理点服务群众能力的重要一环。“许多业主不急于办理产权证、业主本人不在呼市、或者购买的房屋已经出租,这样的情况也非常多。”中山东路街道受理点负责人武倩茹说出了目前许多街道日办理量不多的原因之一。为此,街道通过各种方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动员业主尽快办理产权登记证。“我们通过在遗留项目小区居民楼单元门上张贴办理通知,网格员巡查告知或通过租户联系业主办理,还通过业主微信群广泛转发宣传相关政策,目的就是让居民能更广泛的知晓即来即办的办理政策,尽快办理。”武倩茹说。

下午4点35分,笔者来到锡林北路街道受理点,这里的工作人员正在为联建·岭秀阁小区的业主张阿姨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分户)手续。“我们是接到社区的电话通知在这个时间段过来办理登记的,我觉得社区这个做法真是又好又贴心,大家分批来这边办理,避免拥挤吵闹,我们也不用排队等待,省了不少时间。”对于受理点的工作效率和人性化的服务,张阿姨连连称赞。

2019年以来,新城区下大力气解决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找准化解路径,明确化解时限,有序推进化解工作。区领导亲自督办,多次督查调度,约谈企业配合推进各项手续办理和税费补交工作。各相关部门、街道办事处各司其职,密切协作,统筹推进,形成合力,切实推进问题化解,解决群众所盼。据新城区项目服务中心主任闫利军介绍,新城区房地产遗留项目不动产转移登记(分户)项目总数有49264套,已办11494套,剔除暂不办理的9868套,办结率29.18%。闫利军也呼吁:“希望广大业主能够尽快准备材料,到相应受理点办理登记手续,早日实现安居梦。”(李捷)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