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菇“顶起”大产业

2021年03月31日09:01  来源:内蒙古日报
 

  春光明媚,记者来到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董三尧村。在去年投资367万元打造的村集体经济项目蘑菇菌棒制作车间,3套装袋扎口一体机正满负荷运转着。而在大棚里面,工人们正在菌棒上刺孔接种。“目前每天制作菌棒1.6万棒,预计制作50万棒菌棒,接种的菌棒需要3个月的培养,5个月就可以出菇了。”准格尔旗菇来香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润彪说。

  “终于实现了村民多年来的夙愿。”看着忙碌的工人,回想起当初发展小香菇的不平凡之路,面色黝黑的村委会主任高荣飞感慨万千。

  几年前,农户们面对村里的闲置大棚,都在琢磨种啥来钱。并尝试着与当地的一家企业以“公司+农户”的模式,从企业购买菌棒代种香菇。然而一番扑腾,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扑腾出好日子。

  村委班子眼瞅着村民利益受损,决定带领村民外出考察,自己购买菌棒培养香菇。高荣飞带着10多名村民去河北考察,并采购回来18万棒菌棒。本想着这批菌棒出5茬菇就能大赚一笔,结果菌棒品质差,只出了3茬菇,农户又一次大失所望。

  没有产业基础,单靠农民自己干哪行?各种制约因素成为董三尧村发展经济的绊脚石。如何在发展上尝试和升级?村子决定自己建厂制作菌棒。谁来带动?选能人!让“头雁”领航,带村民“换脑子、挣票子”。高荣飞又一次带领村民出发了,经过在山西、河北认真地考察市场,采购回来400吨制作菌棒的材料柞木和机器设备,还以每月8000元的高薪聘请回来一名技术员。

  就这样,一间5米长、8米宽的加工车间建起来了。

  这一次,菌棒制作非常成功,出了20余万棒菌棒,菌棒出了5茬菇,当年参与的农户每户纯收入9万余元。

  以前,高荣飞把菌棒项目当作一项让农民增收的副业。如今高荣飞已不这样看了,在他的规划中有了新的定位和方向,菌棒完全可以作为董三尧村的一项产业大力发展。

  “是否能做到1000万产业规模?”对于记者的提问,高荣飞笑着说:“过千万并不是件难事。”

  底气从何而来?听听高荣飞给算的一笔账:按照菌棒制作厂每年产销菌棒100万棒来算,每年可实现经营收入450万元,可以满足38户70栋菇棚生产,实现香菇销售收入650万元。“随着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和相关生产销售体系的完善,生产规模将逐年扩大,最终实现满负荷生产的目标,项目经济效益进一步凸显,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1000万元左右。”高荣飞说。

  通过政府的资金扶持,村里建起了新厂房、引进了新设备、成立了合作社,小香菇有了引航定向的“组织”。从单干到集群发展,实现了规范发展,香菇产业从“小家碧玉”变成“大家闺秀”,打开了一片大市场。

  村民郭万存从事培育香菇行业已经5年,吃过代种的苦,也尝到了菌棒改革的甜。“大棚培育香菇远比种植果蔬挣钱,一栋大棚种植草莓最多收入3万元,而培育香菇最少挣6万元,翻一倍,而且培育香菇特别省事,只需要用水,无需任何农药化肥,真正的纯绿色食品,所以很好销售。”如今成了行家里手的他早已算清了账。

  如今,董三尧村的小香菇经济优势日趋凸显,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村民们都说:“这都是咱‘扑腾’出来的好日子呀!”(记者 张慧玲 实习生 赵冬霞)

(责编:张雪冬、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