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青翠、鸟语花香,天蓝水清、美景如画。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越来越多的矿山奏响绿色发展主旋律,绿色矿山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
矿山“绿色蝶变”
时值仲春,在纳源煤矿一处植树区,四十余名工人正忙着栽种各种树苗,一棵棵新苗留下一行行新绿,成为春天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座位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铜川镇的矿山企业,刷新了人们对传统矿山的印象。矿区内绿树、碧水、凉亭环绕,清扫设备开展洒水抑尘和除尘保洁作业,“尘土漫天”的旧景致早已不见,展现在眼前的是“净与美”的新气象。
“我们抓住天气回暖时机,对复垦区、运煤线、工业广场等地进行了增植补绿工作,保证矿区应复垦绿化率达到100%。”纳源煤矿总工程师华文庆介绍。2019年,纳源煤矿被纳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
新能源产业发展引领绿色矿山建设
近年来,东胜区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提标提速、综合治理,挖一块煤田、还一块绿水青山,累计完成复垦绿化5380公顷,复垦绿化率达到80%。
绿色矿山建设中,东胜区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资源开采、加工、综合利用和运输的全过程,绿色矿山建设既要做到“表绿”,也要做到“深绿”。
从采煤工人到“选矸机器人”,从井下多人岗位到“无人值守”,从密集用工采煤作业到一个人在地面操控台就能完成......在双欣矿业公司,类似的智慧化工作面已逐渐取代传统的采煤工艺,采煤掘进系统“智能化少人化”、辅助运输系统“智能化无人化”、机电设备系统“远程化地面化”,煤矿乘上“智慧云”,不仅减少了井下作业人数,而且提高了安全系数和效率。
减人工 提效率 促发展
“我们今年规划了八个专业的自动化项目改造,正式投产以后,生产人员由12人减到6至7人,智能化的稳定运行率能保持到90%左右。”双欣矿业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军介绍说。
东胜区紧紧抓住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以新技术推动煤炭开采方式变革,不断开创运行、管理、服务方式的新局面。
智能化调度保障安全运行
“我开了11年的油车,现在换成电车,没有噪音,上坡有劲儿,既节能又环保,开起来真是太舒服了。”民达露天煤矿司机刘文军对老本行又有了“新热情”。
目前,东胜区首期在矿区布局4座充电站、26台充电桩,投入使用35辆电动重卡和电动装载机,逐步建设新能源矿卡示范矿区。此外,东胜区围绕能源供给多元化清洁化、能源消费高效化绿色化,正在积极谋划风、光、氢、储同场示范项目,为发展现代能源经济铆足后劲。
让美丽与发展同行,矿山绽放绿色生机,生态红利持续释放。东胜区通过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不但让矿区恢复了生态,更以此为起点通过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统筹推进露天煤矿复垦还地和土地流转入股工作,做好复垦土地增值的文章;培育壮大矿山支护、排矸运输、环保砖厂等一批村集体项目,实现收入近500万元,做好村集体经济培育的文章;推动绿色矿山建设与工业旅游、林果经济、林下经济、观光农业融合发展,做好产业融合发展的文章......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东胜区绿色矿山建设正在驶入“快车道”。截至目前,东胜区正常生产经营的29座煤矿中,4座煤矿创建为国家级绿色矿山,17座煤矿创建为自治区级绿色矿山。(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