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养殖助脱贫奔小康

2021年01月07日15:12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满院子的肉牛。张海峰 摄

冬日暖阳,沿着G303路北蜿蜒的乡路行至通辽市科左中旗门达镇四合村,沿着“哞、哞、哞……”的牛叫,笔者寻声而行,走进了刘振玖家。

刘振玖是土生土长的四合村人,据他回忆,以前的村里人以种地为生,是远近驰名的贫困村:“从前靠天吃饭,种地的收成不保靠,这几年家家户户都养上了牛,条件才逐渐好起来,日子也‘牛’起来了!”

刘振久家就是率先加入养牛行业的一户。“2019年之前我一直在外面搞运输,赚的不多,还总是不着家,日子没啥希望和盼头。后来听说家乡推行了好多养殖肉牛的政策,我思来想去就回来了。”说起彼时的决定,刘振久至今还记忆犹新。返乡后的刘振久拿着家人拼凑借贷的20多万元本金投入了肉牛养殖行业,买了20头肉牛,带着刚刚高中毕业的儿子刘新宇当起了“牛倌”。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牛长得慢还常生病,收益并不好。刘振玖顶着压力、咬着牙坚持,他买了专业的书籍学习养殖技术,在镇动防站工作人员定期上门指导的时候求教技术知识,慢慢地自己变成了养牛专家,不仅把自家牛养得膘肥体壮,还经常帮助邻里配药。通过2年的精心发展,刘振久家的牛从20头发展到了140头,2020年刘振久家出栏肉牛80头,摇身一跃成为了村里的“百万大户”,“我准备拿着这一百来万继续投资肉牛养殖,现在政策好,加把劲儿努努力!”说起未来,刘振久充满了希望。

近年来,科左中旗深入实施“31111”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重大战略工程,将百万头牛肉养殖设为全旗农牧民的大方向、大目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动乡村振兴摇旗呐喊。门达镇根据本地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群众增收渠道较窄的实际情况,以肉牛养殖为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坚持走以农牧户自繁自育为主的“小规模、大群体”养殖之路。“‘人均1头牛、脱贫不用愁’‘人均5头牛、小康有奔头’,发展肉牛产业是促进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的重要载体,也是我镇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门达镇政府副镇长陈光伟说道。不仅如此,门达镇还通过发放肉牛养殖贷款、托管代养、嘎查村“党支部+合作社”、申报金融信用村等途径助力肉牛养殖,集中精力搞好包含养殖、防疫、销售等环节的全程优质服务。

门达镇只是科左中旗百万头牛肉目标下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科左中旗牛存栏52.2万头、新改建以人畜分离为标志的肉牛养殖村25个,切实推动了畜牧业向集约化、现代化、规模化发展。(唐丽雅 郭紫瑜)

(责编:张雪冬、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