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鄂尔多斯市包联驻村工作纪实

2021年01月07日09:22  来源:内蒙古日报
 

寒冬时节,走进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杭锦淖尔村,一排排别具特色的农家院错落有致,整个小村显得静谧而安详。

“村里的变化一时半会儿说不完,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村民杜世忠说,自从有了包联单位和驻村干部的帮扶,村里仿佛有了脱贫致富的“定海神针”。

兴于水、困于水。杭锦淖尔村虽位于库布其沙漠中,但紧邻黄河,得益于母亲河的“宠溺”,这个小村庄孕育出独特的生存之道。然而,由于沿黄地区河水浸渍严重,加之地势平坦、排水不畅等原因,一部分土地盐碱化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2019年10月,鄂尔多斯市水利局驻杭锦淖尔村工作队传来了好消息:杭锦旗与袁隆平院士团队进行了半年的对接,中华拓荒人计划——杭锦旗站正式启动。杭锦淖尔村在原有380亩盐碱地基础上,流转村内63户农户1000亩集中连片、盐碱化较为严重的耕地,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方式,由龙头企业进行统一耕种经营,村民以土地入股,形成千亩水稻示范种植区。帮扶单位还先后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对杭锦淖尔村进行河道清淤、渠道衬砌、小南河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工程,着力打造水产养殖场,发展起了水产养殖。

“村里的变化我看在眼里、乐在心头。我们要努力带领村民真正走上致富的道路。”市水利局驻杭锦淖尔村第一书记郝峰说。

杭锦淖尔村的蝶变,只是鄂尔多斯市包联驻村工作的一个缩影。在鄂尔多斯市脱贫攻坚第一线,活跃着736个驻村工作队、2476位驻村干部。在市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他们深入到扶贫工作最基层,积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上接“天线”寻资金、引项目,下接地气强党建、聚民心,成为黄河几字湾一道亮丽的风景。

制度先行“巧赋能”,部门协同“强合力”。鄂尔多斯市统筹整合各类干部资源,全市安排33名厅级干部包联督导9个旗区,52个市直部门一对一包联苏木乡镇,形成了市级干部包联督导旗区、市直机关包联苏木乡镇、第一书记包联嘎查村的整体工作体系。还对包联驻村干部的工作待遇提出了“四个保留”“四个明确”和“四个优先”的规定。即,保留驻村干部的待遇、编制、职位和职数;明确驻村干部的生活补助、交通医疗、办公住宿和人身保险的标准,驻村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足额下达至预算单位;优先考虑驻村干部的正常职务提升、调资、职称评定、评先评优指标。从体制机制上有力确保了包联驻村干部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精神状态。3年来,全市共提拔使用在脱贫攻坚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121人。

群众的福祉,就是驻村干部行动的号角。2018年以来,全市包联单位及驻村工作队共为736个嘎查村引进项目1572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8.09亿元。整合土地50.6万亩,新修通村道路2317.6公里,打机井2355眼,改造农网3022公里,新建改建大棚1628栋,成立专业合作社、农牧业企业736个,帮扶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夯实。目前,全市所有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了5万元以上,收入10万元以上的嘎查村481个,占总数的65%;2020年全市嘎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达到4.5亿元,平均每个嘎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61万元。

交上一份成绩单,还要留下一批好经验、一个好堡垒。鄂尔多斯市包联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功举办三届农产品展洽会,全力打造专业化、高品质、宽领域农牧业交流合作和商贸洽谈平台,全面打通农企互联对接、产品流通交易渠道。目前,三届展洽会共签约落地合作项目238个、金额15.27亿元,现场直接销售各类农产品1000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鄂尔多斯市还加强企地合作,全力打造和占稳农牧民“家门口的市场”,以稳定的供需协议、产销合作来推进消费扶贫。截至12月初,全市已经与238家驻地央企国企签订长期框架性协议399个,协议金额10.74亿元;签订具体采购合同466个,直接参与生产供应的嘎查村708个,合同金额3.99亿元。(记者 韩雪茹 通讯员 王宇飞)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