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沃野绘新景

——通辽市“十三五”时期农牧业发展综述

2021年01月05日09:37  来源:通辽日报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通辽市是农牧业大市,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自治区之首,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全国23个百亿斤粮食生产地级市之一,素有“内蒙古粮仓”的美誉。“十三五”期间,通辽市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农牧业发展结构,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牧业基础设施,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农牧业大市向农牧业强市发展,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十三五”时期,通辽市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促进了农村牧区生产力发展,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平稳增长。节水农业持续发展,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十三五”期间,通辽市农牧业灌溉实现高效节水,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2左右,年节水5.4亿立方米,节水农业灌溉面积达到1000万亩,饲草料基地面积达到600万亩,扶持贫困地区新增高效节水农业5万亩以上。坚持全员发动、全力推进,项目区全面推行“田、林、路、井、电、技”六配套和“一增四改”种植模式,集成应用精量播种、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全程机械化等技术,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落实。粮食作物(种植业)产业结构布局优化。2020年,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2143.18万亩,已经成为全区粮食主产区。养殖业畜种结构科学合理。全市2020牧业年度牲畜存栏961万头只口,同比增长5.93%。全市肉类总产量50万吨,同比增长31.06%;禽蛋产量4.3万吨,同比增长6.97%;牛奶产量33万吨,同比增长13.67%。

  农牧业发展结构不断优化

  “十三五”期间,通辽市坚持“北保护、中节水、南治沙”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全面完成1218.23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其中划定水稻14.25万亩、小麦4.98万亩、玉米1182.9万亩、大豆16.1万亩,旗县区已完成划定和上图入库工作,目前进入成果检查验收阶段。培育粮食、肉、乳、设施农业等主导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推进“增牛稳羊”。

  农牧业产业化取得进展

  “十三五”时期,通辽市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持续增强。目前,重点龙头企业建立农企利益联结关系比例达83%,其中紧密型达70%,带动农牧户数达35万户,已创建产业化联合体24个、联结合作社10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取得突破。科左中旗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开鲁县自治区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成功获批。农牧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程已覆盖5个乡镇、112个嘎查村,聘请信息员279名,解决农牧户种植养殖难题101个。通辽市现代农牧业调度指挥中心全面启用,农牧业大数据平台已开设农业生产概况、农牧业信息服务、肉牛行业大数据、农业环境大数据等专题,并与开鲁、左中信息服务中心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提高了农牧业生产经营数据综合管理应用水平。

  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十三五”时期,通辽市保护提升耕地质量,重点推广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轮作和深耕深松技术。目前,全市有机肥施用面积771万亩,较2015年有机肥使用面积增加223.6万亩,秸秆直接还田460万亩,秸秆还田减少222.5万亩,完成深松深翻552万亩,耕地质量进一步提升。采取使用大型农药机械及更换喷头等措施,2020年农药用药量2010.72吨,化肥农药持续实现负增长。农膜污染实现有效控制,2019年,农膜当季回收率达到85%以上,回收地膜35万亩以上。

  农畜产品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十三五”时期,通辽市依托高效节水工程,以水肥一体化技术为核心,集成推广“一核八辅”技术模式,全市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200余个。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2019年,“三品”有效用标企业174家,认证产品440个,认证产量388.26万吨,完成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有机绿色产品已全部纳入部级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监管,2020年新增“两品”用标企业达18家、产品26个、产量9.3万吨,增幅达13.7%。目前,全市农产品地理标志达到5个,4个区域性公用品牌、5家企业、9类产品分别入选内蒙古农牧业区域公用品牌目录、企业品牌目录和产品品牌目录。2020年科尔沁牛品牌价值达到258.1亿元,较上年增加27.8亿元。

  农牧业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效

  “十三五”期间,通辽市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2019年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6%,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畜禽良种化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8%、96%、90.2%、87%。建成国家级联合体试验点12个、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点10个。2019年,全国100头最好的种公牛种通辽市占40头。依托科尔沁肉牛种业、高林屯等肉牛核心育种场,西门塔尔牛育种核心群存栏达到307头。全市牲畜配种站点达到3137个,围绕改良、放养、饲养、防疫、兽医、加工等各个方面提供服务的技术人员已超过3万人。持续推进科技示范推广技术,全市围绕玉米、肉牛、红干椒、肉羊等特色主导产业,2020年,培育特聘农技骨干33名;培训农牧业科技示范主体1.03万余人次,辐射带动13万人,科技示范主体人均增收10%以上。

  农村牧区各项改革全面稳步推进

  “十三五”时期,通辽市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9个旗县市区已合成完成,实测面积2069万亩,确权面积1674万亩。2020年全市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17万亩,比2015年增长13.9%。2020年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在农牧部门备案的达到7542家,比2015年增长108 %。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18.2万人,2222个村组成立集体经济组织。(记者 管炜)

(责编:张雪冬、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