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提供“滴灌式”服务 让企业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助推百家企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实践

2020年12月10日15:20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新一轮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将市场监管工作放到全区发展大局中谋划,确立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基本原则,集成标准、计量、质监、认证、广告、商标等多项职能,创新开展助推百家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让企业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凝心聚力开新局 精准服务成效斐然

实施“点对点”调研,精准确定服务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按照“一需一策、一企一案”的工作要求,组织专家团队逐一调研企业需求,最终在盟市组织申报72家企业的基础上,确定为首批30家企业开展了标准制定、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知识产权培育、检验检测设备共享等多项指导与服务。

内蒙古自治区纤维检验局对口服务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赤峰东黎绒毛制品有限公司、阿拉善左旗驼中王绒毛制品有限公司3家企业,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立足实际,从推广标准化养殖、抓好毛绒质量分级分选、扩大公证检验覆盖范围、加强毛绒纤维制品质量监管等多点发力,推动了毛绒纤维生产交易环节及前端、后端的传统生产变革,提升了毛绒产业的整体质量水平。

针对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提出制定羊绒行业定额标准的需求,内蒙古纤检局与服务的其他几家羊绒企业沟通交流,确定开展“羊绒纱线制成率定额标准”研究,并陆续开展其它工序定额标准的制定工作,根据定额要求提升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工人操作水平,降低了原料损耗,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制成率。内蒙古纤检局还与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了量子纤维等新型纤维与羊绒混纺技术,实现了羊绒制品抗菌、抗静电等功能,扩大了羊绒制品种类,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已对赤峰东黎绒毛制品有限公司合作的种羊场绒山羊进行活体取样,根据检测跟踪罕山绒山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及不同部位山羊绒品质变化,建立了山羊绒品质数据库,为山羊绒购销双方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对前端绒山羊养殖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为3家企业提供了从原料进货到成品销售的全产业链检验,把检验结果与企业内部检验结果进行比对,统一检验人员的识别标准,确定标准化操作流程,并通过专题交流、标准宣讲和实操示范等方式,对企业检验人员进行培训,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检验检测能力。

山羊绒和骆驼绒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特色产业,其产业的高质量健康持续发展,对解决农牧区就业和脱贫致富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深入企业开展精准服务,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助推了全区毛绒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农牧民增收。以国家绵羊毛仪器化公证检验试点地区乌审旗为例,公检过的羊毛比未公检羊毛售价高4—5元/kg,直接为当地农牧民户均增收1000元。

通过“面对面”会商,及时解决企业困难。为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困难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的13家技术服务机构与相关企业建立了对接互动机制,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企业、技术机构进行“面对面”会商,合力攻坚企业发展中的难题。

知识产权发展处联合自治区知识产权研究会、内蒙古生产力促进有限公司与内蒙古欧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对接机制,通过“面对面”了解到企业融资存在三大瓶颈:一是缺少固定资产抵押,导致贷款困难 ;二是企业以往融资的主要方式是信托,成本偏高;三是单一客户依赖度高,即企业下游客户完全集中在一家企业,抗金融风险能力弱。在充分摸底企业技术、财务及上下游企业和股东情况后,服务团队设计了“8000万知识产权质押组合融资”方案,分两家银行审贷,均已得到银行批复,而且贷款利率比企业原信托融资成本至少低4%/年,节约融资成本约320万元。

通过实践发现,利用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价值+10%保证金的模式,就可以带动了银行信贷投入,解决了长久以来企业资产不足导致融资难等问题。按照这一思路,知识产权发展处扩大了服务范围,先后与内蒙古民丰种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大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建立对接机制,通过对企业百余项专利和商标进行梳理,量身设计融资方案,帮助8家企业融资5.83亿元,有效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提供“实打实”服务,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按照“一需一策、一企一案”的方式,为企业量身定制服务方案,通过“滴灌式”精准服务,“实打实”为企业免费提供技术支持,让企业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内蒙古自治区食品检验中心牵头对接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草原酿酒有限责任公司,在调研时发现,该企业坚持传统工艺,纯粮酿造,但由于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调酒主要靠人工操作,酒的口感不稳定,质量难以控制,产品销量多年未实现大的突破。自治区食品检验中心组织技术人员多次与企业进行了探讨,双方确定了具体服务项目,即开发固态发酵白酒人工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和白酒生产质量管理系统。固态发酵白酒人工智能生产管理系统是通过输入大量的白酒生产数据,以及对每批次成品酒的感官评价,将人工智能勾调系统与各环节数据模型对接,建立人工智能白酒生产学习系统,让计算机不断优化白酒生产过程,实现了白酒优级品率持续提升,2019年销售收入增加了3000多万元。白酒生产质量管理系统是建立原料、半成品酒、原料酒、成品酒质量数据库,实现了白酒智能生产和全过程质量管控。除此之外,还为企业研制了一体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可快速检测出原料(玉米、高梁等)是否含有农药残留;帮助企业解决制曲车间温湿度监控,建立原料采购质量标准、原料酒入库质量标准,提升了企业自身检测能力、标准化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在总结服务草原酿酒有限责任公司经验的基础上,自治区食品检验中心积极对接其它白酒生产企业,及时将服务一企推向服务一业,积小胜为大胜,积极帮助骆驼酒业、百年酒业等一批白酒企业解决了相关技术难题。

探索创新育新机 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坚持深入生产一线问诊需求,是精准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前期,盟市市场监管局未深入企业调研,通过电话、座谈等方式征求企业需求,征求到的企业需求大多为需要政策支持、资金支持、项目支持、减免税收等,很少有企业提出技术服务、品牌培育等方面需求。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组织13家技术服务机构成立18个调研组对全区14个盟市进行调研,在走基层、访企业、进车间、问需求过程中意识到,想要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就要深入企业,为每户企业建立需求和服务清单,从根本上做到“把好脉、开好方”。比如,内蒙古自治区稀土院对口服务包头市三隆稀有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生产以金属镧、铈、镨、钕以及高纯低碳金属铈为核心的各类稀土金属及稀土合金。前期,征求到的企业需求是给予政策、资金支持,但是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该公司存在稀土金属及合金铸锭成型后检验周期长、效率低、损耗大等问题,内蒙古自治区稀土院帮助企业研发了适用于稀土金属冶炼行业的电火花稀土金属及合金快速分析仪,实现了产品快速检验。按照该公司年产5000吨稀土金属测算,仅检测成本节省100万元/年,效率提高了3倍,减少用工5人。

坚持发挥职能优势优化服务,是精准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在总结企业共性问题的基础上,集中13家技术机构的技术优势,按照“一需一策”“一企一案”的方式,集中为企业免费提供包含食品、药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标准制定等8大类69项精准服务。在提高企业检验检测能力方面,为企业搭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大型检测设备共享;在加强企业培训工作方面,综合多家技术机构培训力量,为企业提供集中培训;在强化企业品牌建设方面,培育一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商标,并指导有条件的企业申报自治区主席质量奖、中国专利奖、中国质量奖。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与各盟市政府建立协调机制,与一流科研技术服务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引入优质技术服务力量,探索与国际知名服务机构的合作,实实在在为企业解决了许多难题。在实践中,企业对政府部门的服务理念及方式转变了看法,从盲目地要支持、要政策、要项目,转向配合专业技术机构进行技术改造、专利申请、提升检测能力,技术机构和企业形成了相互配合、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

坚持建立问效机制推进落实,是精准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为充分调动13家技术服务机构的工作积极性,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建立以服务企业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将服务企业的能力、举措、成效列入年度绩效考核,并按照综合绩效考核结果、工作量以及企业评价,对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服务等级评定,按照评定结果,给予经费支持。比如,对内蒙古自治区食品检验中心服务太仆寺旗草原酿酒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绩效考核,并结合工作量和企业评价,综合评定给予食品检验中心130万经费支持,极大地调动了工作人员积极性。通过实践感到,只要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从上至下倡导实干为先、服务为要,拉出企业需求清单,拿出务实举措,以工作实效作为评定标准,扎扎实实地助推企业发展,就一定会取得积极成效。

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全面总结经验做法,将服务一企做法复制推广到服务一业,带动整个产业发展,实现区域内整体产品质量提升。同时,还将积极与发改委、财政厅、经信委、科技厅等部门建立沟通协作机制,与盟市政府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加强横向协同、纵向联动,把服务企业的各项支持与举措整合起来,多部门联合多点发力,一定会助推百家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裴宇艇)

(责编:张雪冬、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