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托”起你的幸福

——伊金霍洛旗残疾人托养和综合服务中心采记

2020年10月25日10:53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有人坐着轮椅在图书角静静地看书,有人汗如雨下地做着康复训练,有人做出一个新的衍纸作品而四处炫耀,有人埋头在画板上画下一朵灿烂的向阳花,有人躺在暖洋洋的床上为电视剧里的某个桥段开怀大笑……在上下四层,共2000多平方米的残疾人托养和综合服务中心,每一个入住者都能找到并安享自己的小世界。

走进伊金霍洛旗残疾人托养和综合服务中心,为这一方暖意融融的小天地而心生感激:每一个被命运之神忽视的人,在这里重新得到了幸福的垂青。

伊金霍洛旗残疾人托养和综合服务中心自9月17日试运营以来,不断有残疾人入住。在过去的生活中,他们或许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方便、不如意,但自从住进残疾人托养中心这个“新家”,每天的日子都是温馨而美好的。

舒适托养:我又找到了温暖的家

“在这里有事儿做,有人聊天,每天定时做康复训练,感觉离社会又近了,让我有了重回社会的信心。”坐在轮椅上的杨玲一边说,一边干活,她正在将一大包纸巾分装成小包装,靠着手里的活儿,她有了收入,最关键的是不再像以前那样胡思乱想了。

干净舒适的环境、香甜可口的饭菜、规律有序的训练,这是杨玲近几年来最有质量的生活。几年前,一场车祸后,杨玲失去了双腿,也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她常常问自己:“还能回到朋友们中间吗?还能自食其力吗?”每问一次,她心里的底气就少一分。这种陷入“死循环”的生活让她沮丧不已。

今年7月底,伊金霍洛旗残疾人托养和综合服务中心通过质检验收交付使用。这是一个集托养、康复、辅助性就业为一体、残健共融的综合性服务机构,采取“公建民营”的模式进行运营,可提供集中托养、康复理疗、辅助性就业等六大类全方位、专业性的服务。目前,入住的类型主要是两种:寄宿制和日间照料,入住残疾人的范围限定在16—59周岁之间的重度肢体和精神智力残疾人。

而这个条件,杨玲正好具备。她迫不及待地递交了申请。她把这一次托养看作是一个“重生”的机会。

入住1个多月以来,她熟悉了托养和综合服务中心的角角落落,她笑称自己又找到了一个新家,而且温暖的很。

其实在托养中心,只要善于表达的残疾人,都会说出这样那样的感激之词。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先给每个人打水,然后清理卫生、打扫房间,打扫完开始吃饭,做完每个人的护理,再带领他们到二楼活动,锻炼身体。”托养和综合服务中心的护工靳月梅说。这种贴心的照顾远不限于解决残疾人的吃喝拉撒这些基本需求。

在二楼的艺术培训教室里,患有自闭症的李培鑫正在专心致志地作画。不时上翘的嘴角,显示了这个大男孩正沉浸在自己的幸福世界里。他学画多年,但父母都很忙,没法全心照顾他。正好,伊金霍洛旗残疾人托养中心一方面可以照顾他的生活,另一方面配有可以给他继续“深造”的专业师资,家里人把他送过来后,他迅速喜欢上了这里。

为了提高残疾人的幸福指数,伊金霍洛旗残疾人托养和综合服务中心在建设之初便明确了定位:主要服务是“托管、托养”,还兼顾了康复、医疗、教育、培训和劳动就业等方面内容。在配备了康复室、工疗场地、文娱活动室、餐厅等功能用房的同时,专设了心理辅导、艺术培训、图书角、就业指导等场地,为残疾人提供多元化服务。

“这里光辅具就有90多种,残疾人可以随时过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靳月梅打开辅具适配室的门,指着墙上挂着的、桌上摆着的、地上放着的各种辅具介绍说。

政府买单:我家里的负担轻多了

“来这里托养,政府有补贴,既减轻了家里的负担,我还有了一份收入,而且家里也不用有人专门照顾我。”孟虎虎对现在的状态很满意。

34岁的孟虎虎患有强直性脊椎炎,随着病情不断加重,他不仅丢了工作,还成了“家里人的负担”,尽管家人常劝他不要有这样的念头,但他的心理包袱越来越重。好在伊金霍洛旗残疾人托养和综合服务中心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光亮。凭着熟练的电脑操作技术,他既是这里的托养对象,还是这里的工作人员,每个月有2400元的固定收入。

残疾人的幸福点数关乎着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近年来,伊金霍洛旗始终把残疾人工作纳入全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扎实开展了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的各项工作,旗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资金,用于保障困难残疾人基本生活、康复、医疗、教育、创业就业、住房等,着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据了解,伊金霍洛旗现有符合托养条件的残疾人1200多人,如何让他们享受到社会发展的红利,是民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

随着残疾人托养和综合服务中心的投用,伊金霍洛旗残联负责人坦言“压力更大了”。怎么调配有限的床位让最需要入住的残疾人顺利入住?怎么为托养对象提供更有质量的服务?只有这些短板补足了,一座幸福城市才能蓄满“幸福之水”。

为了推动残疾人托养和综合服务中心健康运行,伊金霍洛旗残联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公建民营”的方式引入社会力量为残疾人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服务,并对运营方提出了收费上限,以保障残疾人利益。旗委政府出台了相关补助文件,根据实际情况对托养的残疾人进行300元到1500元不同标准的补贴。由此,伊金霍洛旗成为全自治区第一个出台托养机构补助政策的旗县。

“残疾人托养后,可以解放家里的劳力,改善家里的状况。而政府买单可以有效减轻残疾人家庭的负担,托养中心专业周到的服务,对残疾人个人来说也可以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旗残联负责人说。

一技在手:我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大家看,猫头鹰要这样卷……”随着指导老师的“翻译”,来自朝乐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设计师肖赟一步一步作出示范,围坐在一起的残疾人们手指翻动着五颜六色的彩纸条,他们正在和肖赟学习创作衍纸作品。肖赟是一名聋哑残疾人,也是伊金霍洛旗残疾人托养和综合服务中心的“就业培训师”。而旁边的展示架上,放置着他们的衍纸作品:党徽党旗、十二生肖、草原风情……每一件作品,他们都付出了多于常人几倍的努力,但他们找到了常人难以感同身受的人生价值。

伊金霍洛旗残疾人托养和综合服务中心不仅帮助残疾人解困,还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康复和就业,靠自己的劳动实现人生价值。托养中心启用以来,谋划长远、创新思路,与朝乐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合作,为有就业条件的残疾人提供就业技能培训,让残疾人实现庇护性就业。目前,有11名残疾人在这里接受就业培训。为了重塑残疾人的信心,朝乐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结合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了特色课堂,让掌握了技艺的残疾人现场展示制作文创产品,让来学习参观的党员干部体悟残疾人的乐观精神和生存技能。同时还组建了残疾人爱心团队,带动残疾人服务残疾人,让托养对象定时为居家的残疾人提供家政、护理、文体娱乐等服务。

“我们去给他们扫地、拖地、聊天,我发现自己也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残疾人苏乐笑呵呵地说,因为精神受刺激,28岁的苏乐,智力水平相当于十四五岁。随后,他又慢悠悠地转向指导老师问道:“老师,咱们能不能不放假?周末我也想干活,和大家在一起开心,还能赚钱。”原来,每上门服务一名残疾人,他就能得到50元的补贴,他说妈妈听说他能赚钱了开心地抱着他流了眼泪。“借助残疾人托养和综合服务中心这个平台,我们希望能带动更多残疾人朋友就业创业。我们现在已经研发了67款文创产品,如果都能给残疾人朋友教会,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生活技能、劳动技能、社交技能,让他们能够走出家庭、走进人群、融入社会。”朝乐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肖彬说。沿着一个个鲜活的场景细细看过去,悉心聆听残疾人朋友娓娓道来的心声,正是周到细致的日常生活护理、专业的康复训练、丰富的文体娱乐活动,互帮互助、亲如一家的和谐氛围,让入住的重度残疾人过上了更有尊严、更有品质的生活。

“我们想通过托养一个人实现幸福一家人,让这个地方成为残疾人温馨的家,让残疾人都能够残有所养、残有所乐、残有所康、残有所为。”伊旗残联负责人的一番话和其背后的故事,正是伊金霍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的生动实践。

每个残疾人,都是被命运关闭了一扇门,但伊金霍洛旗残疾人托养和综合服务中心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虽然在以往的日子他们失去了“太阳”,但幸好在未来他们拥有了“星星”。这样的幸福,应该是一座城市的“标配”,而伊金霍洛恰好拥有。(张晓艳)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