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国粮仓”用阳光书写科技储粮

——中储粮“科技赋能 智慧储粮”第三届公众开放日见闻

陈立庚 孟佳澍

2020年10月20日15:05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820多亿斤!10月14日,内蒙古新闻联播里的一组数据勾勒出2016年至2019年期间,内蒙古全区销往省外粮食的“成绩单”。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和6个粮食净调出省区之一,“十三五”期间,内蒙古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大国粮仓”长啥样,粮食咋储存?

中央储备粮赤峰直属库牛家营子分库,车辆正运送一车车粮食出仓。陈立庚 摄

中储粮第三届“科技赋能 爱粮节粮” 公众开放日在10月16日至20日期间,陆续在乌兰浩特市、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市“开仓”纳客,带着社会各界走进“阳光粮仓”。

住进“空调房”粮食保鲜有方

沿着赤峰市区向粮仓出发,经过一段蜿蜒的乡间公路。一桩桩绿白相间的巨型“集装箱”引入眼帘。“我们把眼前的巨型粮仓看成一个‘家’,就很好理解现代化粮仓如何做到粮食保质、安全。”在赤峰直属库保管员荣兴元的眼中,阳光粮仓的“家”模样跃然眼前。

储存粮食的“空调房”。陈立庚 摄

一个平房仓占地1530平方米,这么大的面积,“精装修”当然不能少。现代化粮仓的每一扇窗户都是电动智能窗。每年夏季高温来袭时,粮食也需要“开窗通风”。天气最热的时候,开窗也无法平衡储粮温度,“家”里的空调就要开了。

温湿度计可以实时监测仓房温度。陈立庚 摄

“内环流系统可以保证全年整仓平均粮温在20摄氏度以下。”荣兴元介绍道,为了保证粮食的“愉悦心情”,保管员还要定期打开密码锁打扫卫生。凭借粮仓内部配备的24小时远程监控系统,粮食在粮仓里“睡得”很安稳。通过多只“千里眼”的观察,远在北京的监控中心也可以看到成百上千公里外各地中央储备粮直属库里粮食的储存情况。

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为粮食提供了全天候的防护,而智能化的粮情检测系统则像家庭医生一样把粮仓内的数据直接上传到云端。“感觉我们国家现代粮仓的科技真的非常棒!”第一次来到大国粮仓的刘佳宜是赤峰市松山区四中的一名中学生。

工作人员向参观学生讲解粮仓储粮流程。陈立庚 摄

参加开放日之前,她想象中粮仓储存粮食是一袋袋麻袋叠放在一起做“加法”。走进一桩桩现代化的平房仓,她才了解到,粮食装卸全部智能化,粮食好坏也能用机器挑拣出来。方便、科技感、高大上成了她此行参观大国粮仓的关键词。

在内蒙古,中央储备粮的科技储粮已基本实现全覆盖。据中储粮集团内蒙古分公司向外发布的资料显示:目前,内蒙古辖区应用内环流储粮仓容已达253万吨、智能通风仓容238万吨、仓顶隔热保温改造仓容117万吨。

一站式购粮让数据多“排队”

粮食安则天下安。据媒体公开报道显示,今年内蒙古各粮食主产区加快推进秋收进度,已收获粮食作物4786万亩,粮食生产“十七连丰”已成定局。截至2020年9月末,辖区直属企业总仓容600万吨。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内蒙古将粮食安全责任扛得很稳。

小学生体验科技储粮的魅力。陈立庚 摄

让数据多跑路,农民少排队、快售粮,也是储粮全程信息化的显性作用。“其实,从售粮人送来粮食,到粮食成功入库,中间有着标准化的统一流程。”在一站式服务中心实验室,仓储科检验员王正珅介绍道,针对农民反映售粮高峰期排队等候时间长的问题,去年中储粮运用“互联网+”变革传统粮食收购模式,自主开发了“惠三农”售粮预约APP。该软件与中储粮“一卡通”收购系统、出入库系统相对接,为民服务解难题。

秋粮收购即将拉开大幕,好粮入仓则需要经过检验、扦样、品评等多个“关口”。中央储备粮赤峰市直属库副总经理崔晓红介绍道,售粮人通过手机APP可就近选择售粮库点、预约售粮时间。售粮车辆从进入库区登记制卡、扦取样品、样品检验、检斤到入仓卸粮、领取检斤单、登记退卡,全流程信息化,大概40分钟即可完成。

扦样员徐海力正在进行粮食扦样。陈立庚 摄

“从产地、库区到卸粮、储粮、抽检,粮食质量管理还要再过几关,”扦样员徐海力说,在检验环节,粮食会经过质量指标如水分、杂质和食品安全指标如重金属、真菌毒素等方面的检测,只有合格的粮食才能进入仓库。

“去年的秋粮收购过程中,我们全面推行‘一站式’售粮服务,在少数民族地区还开通蒙汉双语服务窗口。” 中储粮集团内蒙古分公司纪委书记齐敏在参加开放日时表示,目前辖区累计注册用户人数接近2万人,在线预约车辆1.2万余次,预约售粮35万多吨。大大节省了粮农排队等候时间,为农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守牢国家“粮袋子”

“购、存、调、销”的基本面把握好,中央储备粮不仅要保障储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还要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预防“谷贱伤农”“米贵伤民”。

新型烘干仓库一天可烘干粮食800吨。陈立庚 摄

一座标准仓能够存放6000吨粮食,大概需要近100多节火车皮才能将它装满。仓满、粮足带给人们的是牢牢端稳自己家饭碗的安全感。

今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储粮集团内蒙古分公司积极应对。抓好疫情防控和有序复工复产同时,及时制定疫情期间保供稳市预案。

中储粮集团内蒙古分公司副总经理杨军在参加巴彦淖尔市公众开放日时表示,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粮食销售出库,累计向市场投放原粮共230万吨,有效保障了加工企业原粮供应,充分发挥了中储粮保供稳市的“压舱石”“稳定器”作用。

“粮食储存一段时间品质不会下降吗,陈粮又该如何处理?”面对公众提出的疑问,杨军解释道,如今,中储粮已经建立比较稳定的轮换机制,即每年都将接近或达到储存期限的粮食销出,同时购入符合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通过这种常年购销轮换,保证粮食常储常新。

拿中储粮集团内蒙古分公司来说,公司会按期开展中央储备粮轮换,2017年以来累计轮换中央储备粮油230多万吨并实现了较好的轮换效益。如此庞大的储备库,管理不易。

赤峰直属库牛家营地下仓库内,工作人员在检查仓库。陈立庚 摄

“以前吃饭只知道盯着自家的小饭碗,却不知道国家为了端牢这一碗饭,有这么一批人在默默地奉献。”公众开放日让“阳光粮仓”走进了社会各界的心里。

中储粮集团内蒙古分公司总经理吴建民介绍道,今年是中储粮集团公司成立的第20个年头,回应社会关切则是“阳光粮仓”播撒储粮知识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打开了人们对粮食安全的疑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把中央储备粮管得好的同时,也要让人们直观体验“大国粮仓”的科技魅力,让人们对粮食吃得更安心。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