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乡村振兴现场会暨产业扶贫、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走进鄂托克前旗

2020年10月14日18:37  
 

金秋十月,碧空如洗,凉爽舒适,鄂托克前旗大地上景色喜人、硕果累累。10月13日,鄂尔多斯市乡村振兴现场会暨产业扶贫、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在鄂托克前旗举行。现场会与会人员通过现场观摩,听介绍、谈心得、理思路,共谋产业扶贫、共话人居环境整治、共寻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与会人员首先来到鄂托克前旗城川镇马鞍桥村参观裕丰草颗粒加工厂,“天然饲草料银行”以合作社为载体,为农牧民提供代储代加工、代销物流、可存可取、置换、售卖的服务。农牧民到“饲草料银行”可以以羊、以草置换饲料。通过走基地化、长期化、模式化的“三化道路”,“天然饲草料银行”实现了农作物秸秆饲料化,不仅缓解了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带来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问题,也增加了农牧民收入。“我们来到了鄂托克前旗学习,通过今天上午参观学习饲草料加工这些基地,我们天然饲草料引航的新路子、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的相关工作得到了推进,值得我们相邻旗区、苏木乡镇互相学习。”来自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党委书记那顺德力格尔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鄂托克前旗立足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不断做优产业布局,重点打造“净”字头主导产业,全力构建“一中心一基地、三带、八园”的区域农牧业产业体系;持续调优产业结构,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及规模,坚持以水定开发,严禁非法开垦土地,重点扶持产业链上的短板和弱项,产业结构实现深度优化;连续扶优经营主体,开辟资源资产折股量化、入股分红新途径,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经纪人队伍等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模式日趋完善,实现了农牧户和现代农牧业发展有机衔接。

第二站,与会人员来到鄂托克前旗城川镇麻黄套村了解产业发展和市场运行情况,作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麻黄套村围绕全市关于“五星一特”的建设标准进行发展,即以富民先锋为目标,建设“党建”星;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建设“富裕”星;以生态宜居为关键,建设“美丽”星;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建设“和谐”星;以乡风文明为引领,建设“文明”星,打造“农旅”一体化的特色村庄。与会人员边走边看,现场交流、学习乡村振兴好经验、好做法。搭载着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快车道,鄂托克前旗推进农企利益精准联结、产业发展精准调度、科技服务精准到户,驻旗87家企业与68个嘎查村进行结对共建,辐射带动农牧民9000余户,户均增收9000元以上。特别是在贫困户联结方面,以村、社为单位细化明确了扶持标准,累计落实产业扶贫项目51个,扶持43个嘎查村发展集体经济,将607户1607名贫困人口紧紧吸附在产业链上。

在城川镇城川嘎查农畜产品包装箱厂,生产设备正在加紧马力生产农副产品外包装,工人们忙的热火朝天,与会人员听取了产业扶贫项目运行情况,该厂房位于城川镇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内,项目总投资500万元,2020年被列入全镇“红色产业先导,绿色产业配套”的“红+绿”党建“书记项目”当中,由嘎查干部和产业能人带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注册企业,发展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

有了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还不够,鄂托克前旗在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强化示范引领带动上下足了功夫。通过农牧业标准化、农产品品牌化、农牧业绿色化建设实现了农牧业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5个,培育农畜产品品牌26个,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达到95%。来到观摩的最后一站,市级乡村产业振兴示范嘎查伊克柴达木嘎查,与会人员参观了阿尔并布拉格家,伊克柴达木嘎查是一个以牧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嘎查,在肉羊良种繁育养殖发展上,推行“一分四统”的模式。“一分”是指分户饲养,“四统”是指统一品种、统一配种、统一防疫和统一销售。这一养殖模式,实现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高效畜牧业的转变。“经过今天一上午的参观学习,对我的受益很大,特别是这个伊克柴达木这个农牧家,养殖搞得非常好,建的棚圈花的资金少,但是养殖数量大,自动上饲草料,棚圈的设施做的相当好。我也是今天看了以后,我是想把我们村民带过来也看一看,看看人家这个养殖,我们也跟上人家学习。”城川镇麻黄套村党支部书记胡双山高兴地说。同时,鄂托克前旗以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率先搭建乡村振兴战略指挥平台,配套建设i前旗智慧移动平台和智慧宣传平台,全面打通城乡数据壁垒,实现信息时时畅通、产业实时调度。组建农技服务队4支,外聘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11名,线上结合大数据平台开展技术培训,线下联合企业、合作社提供“全程化、保姆式”技术指导服务。

农业强、农民富,农村也要美。鄂托克前旗始终坚持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相结合,统筹谋划、协调推进,通过环境整治扮靓农村牧区,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积极推动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以村庄清洁“百日集中攻坚行动”和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为契机,集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不断完善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垃圾箱、户厕等设施设备应有尽有,科学制定实施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村庄规划编制,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随着多点产业支撑、多元优势互补、多极市场承载产业体系的建立和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的日益改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刘思扬 闫丽 杨伟 王亮)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