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文旅融合搭平台 巧手编织致富路

2020年09月14日17:27  
 

城川镇苏坝海子村柳编合作社里,几名农牧民正在合作社里制作柳编作品,柳条翻飞、经纬交错,编织出一件件精美的柳编工艺品,欢声笑语荡漾其间……

合作社负责人告诉我们,合作社在发展中通过开办传统手工艺及开发文旅产品、开展文旅活动等方式培育“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元素,越来越多的手工艺作坊开了起来并且办得很不错。前所未见的经营方式既提升游客参与度、体验感,更有效破解了景区建设的同质化与文旅融合的空泛化问题,为自己创业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如今,合作社的劳动成果已通过互联网远销到多个省份。

“草帽现在是我们合作社里卖得最火的旅游产品,既可以让游客感受不一样的文化体验,还能通过传承、发扬传统手艺带领群众致富,一举三得。”苏坝海子村党支部书记刘燕飞说。

柳编制品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手工艺品,工艺的原料来源广泛。产品有篮、筐、盘、篓等家用品,以及花瓶、葫芦、画框装饰品等。

近年来,城川镇苏坝海子村围绕着传统民俗体验、农耕文化展示、休闲娱乐互动三大版块,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成立了苏坝海子村柳编合作社,重拾柳编技艺,开拓柳编工艺品加工产业化项目,用“柳编”优势推动全镇柳编文化传承、柳编事业持续发展,带动农牧民发展传统手工产业,开拓致富之路。

筑牢基础设施,种好“原料柳”

城川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沙柳种植可上溯千年,十里长廊两侧,自然生长着大片喜湿之柳。同时,合作社积极鼓励农牧民引进沙柳新品种,为下一步扩大规模奠定基础。为实现推动当地柳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柳编合作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柳编展厅1处。

学习创新工艺,编好“技术筐”

为了传承传统工艺,助推柳编产业提档升级,苏坝海子村党支部联合柳编合作社积极学习现代柳编技艺和经营发展模式,探索传统柳编产品和工艺升级道路,让古老技艺焕发新活力。同时利用城川沙柳柳条柔软易弯、粗细匀称、色泽高雅的特性,选择细滑而韧性强的枝条,泡制加工成的细柔条料,编制时勒编紧密,条缕均匀,加上城川特有的新颖的编织技法,构成了城川柳编独有的风格。

利益联结农牧民,织好“惠民篮”

苏坝海子村党支部不断深化“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企业和合作社下单、农牧民接单、市场买单”的农牧业生产模式。鼓励农牧民种植沙柳,并聘请专业柳编老艺人开展农牧民柳编工艺培训,农牧民可利用闲散时间在家中完成柳编制品,合作社再以相应价格进行收购,帮助农牧民创收,逐步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惠民富农的产业发展道路。同时,积极开拓电商渠道销路,不断扩大产品销售量和销售范围,将柳编艺术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

柳编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

城川镇苏坝海子村柳编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模式,依托传统手工艺资源优势,到社区、嘎查村传授民族传统柳编技艺,传承民族传统技艺。通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妇女和蒙古柳编爱好者进行面对面讲解、手把手现场指导教学的方式,对当地农牧民和贫困户免费培训指导,学成后提供就业岗位。截至目前,已有包括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内的20多人就业。

建活阵地 编出风采奔小康

苏坝海子村妇联将妇女素质和妇女致富能力的提升贯穿于合作社发展的全过程,并采取“合作社+村集体+妇女”的经营模式。苏坝海子村妇联充分发挥“龙头纽带”作用,以妇女群众需求为中心,以妇女群众满意为关键,以增收致富为目标,通过参加柳编培训,广大妇女免费向合作社领取原材料并利用空闲时间做柳编,无成本投入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实现了足不出户就能增收致富的愿景,进一步提高了她们的家庭和社会地位。

大家都说,出门打工的收入虽然高一点,但哪有从事柳编实惠,既增加了收入,又能照顾到家庭和孩子。在合作社的带动下,从苏坝海子村到大场子村,到处都可以看到妇女生产柳编产品的场景。随着产业不断发展,产品不断创新,更多新颖实用美观的柳制品展现在客户的面前,产品备受游客青睐。以产品促宣传、以质量树品牌,提升城川镇的影响力,创造柳编产业的新辉煌。(常晓飞)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