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让基层党建在服务群众中更加接地气、有温度

富丽娟 张聿修

2020年09月01日13:59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位于呼和浩特市西南方的玉泉区是老城区,现如今,老城区焕发着新活力。走进玉泉区街道社区,老旧小区换新颜,小区环境变得更加美丽;区域党建联合,为社区治理集社会力量;解决群众身边事,给社区居民“家”的温暖……

社区既是百姓生活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不断创新理念,强化党建引领,探索“融合党建”之路,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在激活城市基层党建接地气、有温度上出招使劲。小区环境变得更加美丽、邻里更加和谐、文化氛围更加浓郁,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区域党建联合,形成共建共享新格局

“掷骰子,走三步,请说出至少三个厨余垃圾。”在万锦社区玉泉区社会组织便民服务中心,小朋友和家长在社区志愿者吕子木的带领下,正玩着一盘“特殊”的飞行棋——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棋。

这是玉泉区社会组织便民服务中心“泉民共益坊”的“智魔方”创意者库中的一款产品。记者看到,整个棋盘从起点到终点共设置了50个步骤,几乎在每步都融入了“垃圾分类”相关的小知识,将难分类、易混淆的日常垃圾融入到游戏棋中,寓教于乐。

万锦社区玉泉区社会组织便民服务中心,小朋友和家长在社区志愿者吕子木的带领下玩着“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棋”。张聿修 摄

吕子木说:“飞行棋设计的初衷就是希望在游戏的氛围中教孩子们垃圾分类的知识,让他们运用到生活中,增强小朋友和家长的环保意识,以后这个活动也会继续推广下去。”

“泉民共益坊”,“泉”代表玉泉区,“民”代表辖区的居民、民众,“共益”代表希望这个平台成为打造治理共同体的阵地。玉泉区社会组织便民服务中心在党建引领下,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组建本土智囊团,凝聚专家、民间、政府、社区各方的智慧,不断研究推出一些智慧成果产出,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

万锦社区社会组织便民服务中心项目专员闫琦向记者介绍“泉民共益坊”情况。张聿修 摄

万锦社区社会组织便民服务中心项目专员闫琦介绍,目前“泉民共益坊”在玉泉区开展了两项组织的项目,大学生社区公益创意挑战赛和全民公益妙招比赛,已有25个项目申报,申报成功的项目会得到进一步的指导和小额资金的支持。“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实现党员带动群众,形成区域党建的联合,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形成共建共享的理想新格局。”

解决群众身边事,让外来务工人员有了“家”

在西菜园街道党工委与乌兰察布市外出务工人员服务中心第一服务点,袁女士前来查询社保,“我是乌兰察布的,来呼市七八年了,之前交社保都在村里,现在家门口就能办,很方便。”

在西菜园街道党工委与乌兰察布市外出务工人员服务中心第一服务点,社区居民袁女士前来查询社保。张聿修 摄

乌兰察布市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劳务输出地,自上世纪80年代起,大量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举家搬迁涌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北京市。由于这些进城务工人员社保关系全在原户籍地,每年参保、缴费、年检、报销等需多次往返原籍,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加重了群众负担。

西菜园街道党工委与乌兰察布市外出务工人员服务中心党委为更好地服务辖区乌兰察布市籍居民,推动各领域党组织更好地服务群众,于2019年12月13日挂牌成立了联合党委,就地就近为辖区内3万余名乌兰察布市籍务工人员建档立卡,提供社会保障,培训就业、法律援助、工会福利、妇女维权、助残帮扶、红十字会救助等共15类25项服务,平均每年服务外出务工人员达2万多人次。

乌兰察布市外出务工人员服务中心第一党支部书记池建业向记者展示微信群里发布的培训信息。张聿修 摄

乌兰察布市外出务工人员服务中心根据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方式为他们提供培训服务,帮助外来务工人员提升劳动技能、增加收入。乌兰察布市外出务工人员服务中心第一党支部书记池建业介绍:“我们整合区域教育资源,为外来务工人员举办了电工、焊工、护工、家政、母婴护理、电梯工、信号工等各种技能培训班,不断提升他们的能力素质,为外来务工人员提升劳动技能、增加收入。平时会在微信群里发布培训信息,成立以来已培训了将近3000人。”

同时,服务外出务工人员及流动党员在联合党组织的引导下积极投身环境卫生整治、文化建设等活动,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参与社会治理。乌兰察布籍的王艾三年前退休来到呼和浩特市,加入西菜园云中路西岸国际居民党支部,积极参与小区疫情防控、小区建设、植树造林、慰问贫困户等工作。“外来务工人员在接受社区服务的同时,还要服务社区,真正融入到当地的生活。”

聚焦老百姓需求,开展各项为民服务

长和廊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建立“暖空间”,分为舒心坊、暖心坊、亲子坊、巧手坊、绿尚坊和儿童活动区,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让党员和群众充分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暖空间感受“家”的温暖。

社区居民王聪慧正在暖心坊里制作盘扣胸针。张聿修 摄

暖心坊里,一个个造型别致、色彩鲜艳的盘扣胸针正在社区“绣娘”的飞针走线下“诞生”。7月14日,玉泉区长和廊街道党群活动服务中心联合呼和浩特市妇联共同主办的“青城布丝瑰行动计划”千名妇女手工职业技能培训班开班,来自辖区30名妇女成为第一批培训学员,她们在15天培训期内跟着专业老师学习盘扣胸针的制作工艺。

经过15天的培训,社区居民王聪慧已经顺利结业,她向记者展示自己的作品,“我现在每天可以制作一到两个,利用空闲时间来这里体验,做出的成品还能卖钱,增加收入。”

巧匠坊里摆放着各类工具,为社区居民免费借用。张聿修 摄

入驻党群服务中心的社会组织“小小书桥”“微公益”,以及工会、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群团,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特色活动。通过街道暖空间——社区——社会组织深度融合,携手开展各项为民服务,凝聚更多党员、居民共同形成爱上暖空间、爱来暖空间、共建暖空间的良好局面,并有效将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服务延伸到社区、小区、楼栋,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触角。

长和廊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观音庙社区书记杨俊爱说,“暖空间”设立的初衷就是始终聚焦老百姓需求,发挥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众主体作用,真正让社区居民从共同利益出发形成治理的共同体,共同维护好社区生活空间,使社区居民获得更多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探索“党建+自治”模式,引导居民参与基层治理

“以前的小区脏乱差,还有一排自建平房,环境很差。”恒昌小区的住户王彩凤说,她在这里住了近30年,见证了小区的“变身”。“现在政府下大力气整治环境、改造老旧小区,小区里的住户都很高兴,把小区里私搭乱建的平房拆除之后,人们进出也方便了,改善了小区居住环境,我们住的也更加舒心了。”

恒昌社区还对小区楼体进行了彩绘、安放了居民座椅和可爱的玩偶等。张聿修 摄

始建于1993年的恒昌小区承载了很多旧城人的记忆,是典型的老旧小区。2017年2月,玉泉区委、区政府对恒昌小区进行了综合改造,拆临拆违、强弱电入地、基础设施建设、小区环境改造等民生工程硕果累累,小区面貌日新月异。

恒昌社区书记张华说:“改造前小区内私搭乱建大概有190多家,还有15排平房。小区周边无围栏,小区居民的安全和居住环境条件等都没有保障。2016年社区协调相关部门对小区进行改造,涉及到地上地下改造约23项,包括管网建设、小区地面硬化、绿化还有对小区整体封闭,进驻物业等。”

同时,恒昌小区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党建+自治”模式,依托“民声工作室”阵地,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的作用,引导居民参与基层治理,让辖区居民享受更多便捷、便利、精准服务,实现“社区对群众有求必应、群众对社区一呼百应”。

恒昌小区里,小朋友们正在进行体育活动。张聿修 摄

张华介绍,小区党组织接到居民“想让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的诉求后,开展“学校放假,社区开学”缤纷为小活动,开展了“瓶子变装记”等三场主题绘画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环保小卫士”等系列活动,教孩子们学会垃圾分类的知识、开展趣味运动会,增强孩子们的身体素质。

近年来,玉泉区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在激活城市基层党建贴地气、有温度上出招使劲,以党组织“一马当先”引领各类组织“万马奔腾”,着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职、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让居民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