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光耀乡村

2020年08月13日15:46  
 

文明实践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呼唤文明实践。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泥井镇,遍布乡村的政策宣讲、形式多样的积分兑换、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如今,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种子”植播于白泥井镇各乡村,以各种方式融入村民生活,在村民心中悄悄发芽、开花、结果,茁壮成长出一幅幅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的生动画卷。

村民欢聚一堂庆丰收。白亦涛 摄

白泥井镇有一个被农民群众亲切地称为“泥腿子之家”的“阳光365”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广播文明实践的种子,培育乡村善治的新苗,使文明乡风浸润242平方公里每一寸土地。

何谓“阳光365”呢?“白泥井阳光365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其意在于志愿者在一年365天里,阳光服务每一天,温暖每个角落。同时,365代表着3级阵地、6支队伍、5种服务。3级阵地打造文明实践‘共同体’,6支队伍搭建文明实践‘朋友圈’,5种服务串起文明实践‘供需链’,真正实现阳光365,服务每一天。”白泥井镇党委书记赵瑞东介绍。

3级阵地打造文明实践“共同体”

“有事找小七,小事打电话,大事到您家。”在白泥井镇七份子村,这三句话不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变成了七份子村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品牌。七份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9年2月,因站点设置在七份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又下设7支服务队,故取名为七色花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而每一位志愿者被群众们亲切地唤作“小七”。

“七色花的花语是真诚的爱,体现了志愿者奉献大爱的决心与温暖帮助他人的态度,七片不同颜色的花瓣各代表一支志愿服务队,象征着各队积极参与、永不言弃的奋斗精神,而每一位志愿者都能在这里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共同绽放出最美的状态。”白泥井镇镇长娜木汗给我们解释了“七色花”的含义。

其实,七色花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只是盛开在白泥井新时代文明“大花园”里的几朵艳丽小花,整座“大花园”更是争芳斗艳、景色迷人。白泥井镇以“阳光365”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完善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地图,下设三级阵地,包含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10个,并增加了农业技术服务、民俗文化体验、智慧农业体验、垃圾回收服务、群众文化活动等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通过3级阵地打造文明实践“共同体”,全方位为村民提供志愿服务活动。

6支队伍搭建文明实践“朋友圈”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广大群众既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白泥井镇充分激发基层居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吸纳了一批有识、有能、有志之士成为志愿服务队成员,党政群合力建立的6支队伍搭建起了文明实践“朋友圈”,“点线成面”有效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序开展。

让人们自愿开展志愿服务并非一件易事,需要创新举措加以引导。白泥井镇在壮大志愿服务队伍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发挥技术人员的专业和职能优势,建立理论宣讲、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平安法治、文明乡村创建志愿服务队,动员在群众身边威信高、口碑好的党员干部、离退休教师、道德模范典型、乡土文化人才等,就近加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服务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志愿服务项目。

5种服务串起文明实践“供需链”

志愿服务是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白泥井镇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志愿者与老百姓“零距离”的优势,使志愿服务之根深扎乡村。

依托实践阵地“讲”。白泥井镇组织志愿者深入到田间地头、街口村头、百姓炕头传理论、传政策、传法律、传技能、传文化,提升农村群众的政治觉悟、思想境界、文化素养和致富能力,让群众知党好、感党恩,让党的政策、党的声音在白泥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开展“每人一堂课”活动,用身边好人好事激发全镇群众参与道德实践的热情。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围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等内容开展农牧民思想教育。利用线上线下各平台,开设意见箱、在微信群征集民意等办法,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点课”,掌握群众需求,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确定授课内容。

依托身边事迹“评”。白泥井镇坚持抓乡风、带民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农牧民思想教育为契机,广泛发动群众举荐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褒奖善行义举。2019年,评选好媳妇、好婆婆11人,栓整人家和美丽庭院18户,道德模范12人,文明家庭20户,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32人。组织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及退伍老军人34人次。引导农村群众在参与实践中提高道德素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依托爱心传递“帮”。母亲节来临之际,邻里互助志愿队为儿女不在身边的留守母亲送去关爱;暑假到来时,为切实解决辖区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和其他类型学生假期作业辅导困难的问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了“青春筑梦,让爱起航”大学生支教志愿服务活动……白泥井镇组织志愿者采取上门拜访、恳谈交流、心理疏导、公益帮扶等方式,面对面地为群众进行服务,协调家庭邻里关系,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孤残老人,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和情感心理困惑等问题,营造邻里互助、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的社会风尚,不断增强农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依托文体活动“乐”。白泥井镇组织志愿者培育挖掘基层文化人才,开展形式多样、接地气的文化活动,有计划地举办节日庆典活动,满足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和人际交往需求,活跃繁荣农村文化生活。创作编排一批富有地方特色、形式灵活多样的精品文艺节目,寓教于乐,让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提升文明素养。着眼农村实际,搞好体育培训,开展体育活动,增强农民体质。开展健康讲座,举办医疗义诊,满足农村群众健康需求。

依托传统节日“庆”。白泥井镇充分利用春节、端午、中秋、国庆等传统节日,有计划地举行“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如中秋节,举办“浓情中秋 幸福共享”中秋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志愿者们一起制作传统手工月饼,并将制作的月饼送到贫困户家中,为其送上节日的祝福。同时,文明实践站里还聚集了很多村民吟诗话乡愁,感受乡村振兴带给乡镇的变化。

依托实践平台“做”。白泥井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对不同层次群体、不同内容需求,实行“个性化定制”,逐步形成“活动项目群众点单、文明实践员派单、部门负责人接单”的工作布局。积极探索“文明积分卡”机制,激发广大志愿者、群众参与热情,构建文明规范引导体系,着力解决文明实践“谁来做”的问题。“文明积分卡”围绕志愿服务、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垃圾分类、移风易俗、好人好事等,制定了文明乡风量化评分细则,村民的日常文明行为均可进行积分,并将每月25日定为积分兑换日,志愿者和群众可以用积分兑换服务和物品。同时,他们也鼓励志愿者、群众将所获积分捐赠至“文明驿站”,捐赠积分兑换的物品将直接用于帮扶困难群众。“文明积分卡”机制推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从定性向定量转变,正向激励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的意识。

“在锐意进取的变革时代,建构符合乡村特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培育更厚实的社会土壤,激发群众的参与激情,释放乡村文明的发展活力,是一项重大的新课题。”赵瑞东说。白泥井阳光365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法一路走来,其鲜艳烂漫的花朵,标注着上一段征途的璀璨。如今,这朵已然开遍田畴沃野的乡村文明之花,正在吐露着愈加动人的芳华。(武文玲)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