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黄牛“牛起来”

——通辽市将“六个通辽”建设与“五大产业集群”培育紧密融合, 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特稿之一

2020年08月03日10:38  来源:通辽日报
 

  科尔沁草原是大自然的馈赠,绿色是通辽的底色。近年来,通辽市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和优势条件,着力打造千亿级绿色农畜产品产业集群。建设“品牌通辽”,就要培育标志性产业产品品牌。通辽市作为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科尔沁牛”国家地理标志享誉海内外,代表着高端品质和规模实力。做强“科尔沁牛”品牌与打造千亿级绿色农畜产品产业集群紧密融合、互为支撑。

  多年来,通辽市依托农牧业资源、区位优势,实施“科尔沁肉牛产业链”建设工程,强基地、树品牌,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带动饲草、屠宰、加工、销售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助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据市农牧部门统计,截至2020年5月末,全市牛存栏244.4万头,其中能繁母牛144.7万头,出栏肉牛38.2万头,牛肉产量9.24万吨。

  建设标准化规模化肉牛繁育基地

  科左后旗是通辽市养牛大旗,有一定的产业优势。为争当全市肉牛产业发展“排头兵”,前不久,该旗制定了《科左后旗2020年百万头肉牛产业全链条发展工作方案》,今年计划建设万头育肥牛养殖场2至3个,建设人畜分离千头育肥牛养殖小区20个左右。规划到2022年底,牛年存栏达到100万头,其中基础母牛存栏65万头,年产犊牛45万头,年育肥牛出栏40万头,推进牧合家养殖屠宰加工项目复工复产,力争再引进年屠宰加工能力15万头以上龙头企业2家,建设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基地1个。

  今年以来,通辽市实施了农牧业生产标准化行动,成立饲草料、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10个标准化工作小组,制定标准化工作方案,全面推进肉牛产业标准化工作落实落地。以优质母牛扩群增量和提高单产品质为目标,推广“科尔沁肉牛标准体系”和科尔沁牛“蒙”字标标准,主推人工授精、犊牛和育肥牛饲养管理、高档肉牛生产、优质牛肉生产溯源、苜蓿青贮加工利用、牛舍建设与环境控制等技术,组装配套散装饲料配送和自动化喂料系统以及废弃物处理等机械设备。制定并发布实施《科尔沁肉牛地方标准》《科尔沁肉牛饲养管理规程》两项自治区地方标准。

  目前,通辽市母牛繁育基地和育肥牛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已初具规模。全市实施母牛扩繁“万千百十”示范工程和育肥牛标准化规模化饲养。截至今年5月末,年内巩固及新建万头母牛苏木(乡、镇)2个、千头母牛嘎查(村)10个、百头母牛场9个、示范户1221户,新建年出栏育肥牛千头场3个。

  打造肉牛交易流通体系

  通辽市有多个肉牛交易市场,年交易活牛百万头以上,交易额突破150亿元,辐射赤峰市、兴安盟等周边盟市和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等十几个省市区。

  今年,通辽市创新多元化的销售体系,推进交易市场改造升级。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牲畜交易市场建设项目,推动左中成峰、开鲁雨田、伊胡塔牛市等大型牲畜交易市场改造升级,增强服务能力。推动成立肉牛经纪人协会,开展肉牛经纪人培养培训,打造一批信誉好、能力强、知名度高的专业化经纪人队伍,为全市肉牛交易流通提供服务。同时,创新线上销售渠道,引导养殖企业、交易市场合作建设万头肥牛超市,通过寄卖代卖、分区展示、高清视频等方式,推动肉牛线上销售。充分利用快手、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培育电商直播团队,开发多元化销售渠道,实现高效率低成本流通销售。

  目前,全市拥有七个较大的肉牛交易市场,市场条件完善,牛交易量大,活牛年交易规模150万头以上。2018年建设的中国(通辽)活牛电子交易平台,是集“牛交易”“牛金融”“牛服务”于一体的肉牛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买全国、卖全国发展格局。截至今年5月末,全市肉牛交易量46.7万头,其中线上交易1.01万头;全市交易额37.87亿元。

  提升“科尔沁牛”品牌影响力

  2019年,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遴选结果正式对外公布,“科尔沁牛”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230亿元,获全区畜产品第一名。

  今年,通辽市将着力建设品牌通辽,培育标志性产业产品品牌,借势“蒙字标”、打好“绿色牌”,通过规模化带动标准化,建立层级递进的品牌培育与推广机制,鼓励各类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叫得响、立得住、价值高、信誉好的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实现效益最大化。

  为加强区域品牌规划,提升影响力,通辽市将聘请国内知名机构开展“科尔沁牛”区域公用品牌规划策划,编制品牌建设总体规划,明晰品牌培育路径,进一步细化优化战略定位、品牌形象、标识设计、营销模式和传播体系,提升“科尔沁牛”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培育一批在全国全区知名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实现以“牛”为媒、推广“通辽”。(记者 管炜)

(责编:张雪冬、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