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绿草遍地花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鲁特旗在行动

2020年07月28日09:24  来源:通辽日报
 

  盛夏7月,科尔沁草原迎来了最美的时节,地处扎鲁特旗北部阿日昆都楞镇的80万亩迁出区草原天蓝云清、悠远辽阔,山峦像铺了一层绿色的丝绒地毯,焕发出绿色的生机。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扎鲁特,守护生态环境,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扎鲁特旗作为我市重要生态屏障、水源涵养地,始终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特色优势,突破短板瓶颈,奋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人退草进地增绿

  “现在的草原真的有从前的样子了!”今年46岁的宝音乌日图是阿日昆都楞镇百万亩无人无畜封禁保护区温都尔敦吉管护站的一名护林员。他说,几年前,这里虽没有寸草不生那么严重,但也绝没有现在这样花草茂盛。

  几年前,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为了增收和发展,过度放牧和工业排放导致这里的草枯黄矮小,畜牧业生产效益低下。“以前牲畜多,大家都以为养的牛羊越多,赚的钱就越多,却从来没有考虑过,草场能不能承载得起这么多的牛羊。”宝音乌日图感慨道,由于长期超载放牧,使得草场沙化退化严重、河流断流,草原生态越是遭受破坏,牛羊就越是吃不饱,牧民的收入也就越来越少。

  2013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具体安排,扎鲁特旗下定决心,在与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的阿日昆都楞镇启动了“生态移民”工程,对该镇11个嘎查(自然村)789户、2116人进行了“生态移民”,并全面禁牧禁垦。经过6年的自然恢复和围封保护,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全面恢复,年产优质牧草6400公斤,经济效益达到7000万元,实现了保护区休养生息、搬迁户安居乐业。

  当生态慢慢恢复时,曾经消失过一段时间的药草植物也“现身”了,连丹顶鹤等动物都频频飞来短暂休憩,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局面。

  为了让扎鲁特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按照产业规划和生态优先的前提,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有效减轻了生态环境承载压力,逐步恢复了草原、森林植被原貌和生态系统功能。大力实施千万亩草原修复工程,全面完成草原修复50万亩,修复面积达到130万亩以上。严格落实“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沙地综合治理、无立木林地恢复造林等重点项目,大力推进千万亩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工程,完成综合治理46万亩、造林15万亩。实施全国首例电解铝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示范工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取缔关闭污染企业35家;组织原住居民1172户、3385人搬离生态保护区,建立封禁保护区429万亩,草原生态综合治理394.9万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结构调优畜增肥

  近年来,扎鲁特旗全面落实“减羊增牛、强牛兴牧、提质提效”战略,大力实施千万亩天然草原现代畜牧业示范工程,完善草畜平衡管理制度,继续实行小畜全年禁牧舍饲,统筹推进北部牧区生产发展、生态保护,全力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推动绿水青山增创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2019年,全旗羊存栏降至200万只以下,牛存栏增至40万头,黄牛冷配19.5万头,畜牧业实现提质提效,草原黄牛产业成为了农牧民脱贫增收主导产业,许多农牧民群众从中受益。

  格日朝鲁苏木霍日格嘎查牧民胡达古拉积极响应旗里“减羊增牛”的号召,将2000亩草牧场围封保护起来,转场到100多公里外水草丰茂的夏季牧场“安营扎寨”,开始4个多月的夏营地生活。待天气转冷、牧草枯黄后,再带着膘肥体壮的牛羊返回已经“休养生息”结束的冬季营地进行圈养。这种方式有效利用了草牧场,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保证了牛羊的质量。

  而巴雅尔吐胡硕镇图布信嘎查牧民洪格尔巴特尔则做起了“家庭生态牧场”的文章。2017年,洪格尔巴特尔意识到,养羊放羊对草原的破坏力大于养牛,不仅收入不高还对生态有严重的影响。因此,他把羊全部卖掉,调整产业结构,从传统的畜牧业转型做了“养牛+旅游”的生态牧场,当年就有了50万元的收入。洪格尔巴特尔说:“近几年,我们积极响应‘减羊增牛’和‘禁牧舍饲’的号召,改变了散养的放牧方式,不仅让生态得到了保护,草原植被也得到了恢复,缩短了牲畜出栏时间,加速了畜群增膘。”

  扎鲁特旗坚持以草定畜、增草增畜,着力推进以现代生态家庭牧场和专业合作社为主的草原畜牧业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旗牛存栏达到100万头、羊存栏降至100万只,实现牛羊存栏“双百万”目标。

  山披新装人增收

  依山傍水,优越的自然资源,让扎鲁特旗发展特色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最美的山地草原、誉泉山生态旅游风景区、民俗旅游区,常年承办亚洲巴哈越野锦标赛等。每一个品牌的打响,都得益于扎鲁特旗积极作为,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大力修复生态,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2019年,全旗牧家乐、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接待户发展到49户,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5亿元。

  夏季是草原最美的季节,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惹人向往。近日,格日朝鲁苏木朝格苏力德牧家乐迎来了旅游高峰,来来往往的观光团,可忙坏了牧家乐的牧民们。骑马、射箭、篝火晚会、蒙古歌舞表演等各式各样的本土娱乐项目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

  “去年6月开业至9月份已经接待游客5000多人,实现旅游收入12万多元。”牧家乐经理布仁朝格图笑着说道,今年牧家乐恢复营业后,他们打算进一步完善牧家乐,联合周边牧民把蒙古族马具文化、服装服饰缝纫、制作毡子等民族手工技艺展示给游客们,力争吸引更多的游客。

  改善生态环境,才能确保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致富圆梦的最大资源、最大靠山。牧家乐的兴起,不仅为全旗的旅游发展增添了新能量,更是为农牧民发家致富提供了新动能,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收获生态财富。

  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远。在扎鲁特旗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生态逐渐恢复,实现了地增绿、畜增肥、人增收的目标,形成了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扎鲁特旗将继续做好全市、自治区乃至祖国北部生态的保护者和守护者,在保护好生态的基础上发展好经济,坚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担负起建设美丽北疆、美丽中国的重大责任。(记者 邵南 特约通讯员 白敖敏 包玲玲)

(责编:张雪冬、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