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这里是科尔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享有“一旗九乡四非遗”的美誉;这里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森林、草原、湖泊、山川、湿地、沙地众美兼备,这里就是有着“疏林草原、枫情马镇”之称的兴安盟科右中旗。
为贯彻落实好中宣部为科右中旗量身定制的“吃生态饭 做牛文章 念文旅经”发展模式,落实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要求,更好地宣传报道科右中旗丰富的文旅资源,探索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实践,本报从即日起开设 《爱上科右中旗》专栏 ,通过一批脱贫攻坚、红色文化、文创产业、生态资源等富含地域民族特色的报道,让更多人感受这里绝美的天然画卷、独特的民族风情、多彩的文化魅力,让科右中旗的名片越擦越亮。
绘制图案、针线游走、挑花绣朵……这段时间,兴安盟科右中旗代钦塔拉苏木温都日化嘎查的王古胜忙碌而充实。如今,成功脱贫的她每天洋溢着喜悦,端坐在绣花架子前,飞针走线地绣着春光、绣着希望。
“我已经绣完2床被罩了,现在正在绣第3床,这一个绣品能挣1700元。”王古胜说,3年前,刚刚尝试刺绣的她学习了两个多月才绣出了第一幅作品,卖了5元钱。如今的她技法娴熟,升级为一级工,不仅一幅作品就可以卖上千元,偶尔还在周边地区授课,每天能挣100元的教学费。
金星嘎查脱贫户赵桂霞看着刚刚绣好的“牡丹花”越看越喜欢,急忙拍下照片分享在微信群里,和姐妹们互相交流起了刺绣方法。赵桂霞丈夫患有脑血栓,家庭的重担全落到了她一个人的肩上。这两年,刺绣给她们家带来了很大变化。“在家刺绣可以照顾丈夫,一年收入万元一点问题也没有。只要想绣就不愁订单,绣完就能领到钱。”
“春节前,我们接到了300万元的订单,恰逢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我们就利用刺绣产业独立性强、生产地点灵活的特点,派专人到绣娘家送订单和原料,让她们实现了‘宅’家增收。”科右中旗大学生扶贫服务协会会长杨福林介绍说,发放的300万元刺绣订单目前已经全部收回,随着绣娘们的技术不断提升,她们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这段时间大家足不出户、安心在家绣花,平均每人增收2000元。”
一根针、一双手、一群人绘就一幅脱贫致富的锦绣画卷。眼下,在科右中旗有2万余名“草原绣娘”凭借王府刺绣产业实现了稳定增收,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2895人。
在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察尔森化嘎查木耳生产基地,脱贫户包光荣正在查看养菌室内的温度和菌包的发酵情况。今年的菌棒生产季刚刚结束,33万棒木耳菌棒成行成列地摆在架子上,进入了养菌阶段。
“包光荣负责24小时维持10个养菌大棚的温度,他工作3个多月,每天能挣110元,目前已经收入1万元。”察尔森化嘎查达常宝音图说,木耳生产基地将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为当地贫困群众打造了就业平台。“菌棒生产期间22人入场务工,进入5月份摆放菌棒和采摘木耳时,用人可达到40人,预计今年发放工资20余万元。”
近年来,科右中旗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重点确定了牛、羊、马、兔、畜草、水稻、木耳以及光伏、电商、旅游、蒙古族刺绣等11个主导产业,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聚焦攻克最后贫困堡垒,今年,科右中旗继续将扶贫特色产业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科右中旗旗委副书记、旗长郭堂介绍说,围绕“吃生态饭 做牛文章 念文旅经”发展战略,发挥产业“造血”功能,促进农牧民群众稳定持续增收。
年初以来,科右中旗启动实施了全旗肉牛产业倍增计划,全面推进肉牛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通过肉牛产业贷款支持具有一定产业基础、信用度良好的贫困户发展肉牛产业。在此基础上,计划在贫困户肉牛品种改良、本地交易方面给予一定的补贴,有效提高肉牛品质,降低交易成本,带动贫困户增收。
在抓好肉牛产业的同时,该旗还鼓励贫困户多渠道增收,结合资源优势以及群众意愿,加快发展马、羊、水稻、刺绣等特色产业,鼓励引导贫困户发展猪、禽、菜、果、中草药为主的“五小”庭院经济,持续拓宽增收渠道。
肉牛养殖、水稻播种、王府刺绣、乡村旅游……如今,在科右中旗的嘎查村屯,产业扶贫项目“遍地开花”,依靠着这些项目贫困户稳定脱贫、贫困旗如期摘帽:2019年4月,科右中旗如期实现了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8433户22056人,减至89户22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13%,138个重点贫困嘎查全部出列,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脱贫答卷”。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打赢脱贫攻坚决战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科右中旗旗委书记白云海说,眼下科右中旗已掀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攻坚战”,打响未脱贫人口“清零”百日大会战、防返贫防致贫帮扶百日大会战、大排查大整改百日大会战等三大会战,精准精细抓好剩余89户226人贫困人口脱贫,确保6月底前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记者 胡日查 高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