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那顺乌力塔精心喂养牛
“我家6头牛一共繁殖了13头,去年卖了2头,今年又卖了2头,现在通过养牛,已经脱贫了。国家这样支持我,我还要继续加倍努力干,争取早日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查干敖瑞嘎查包那顺乌力塔坚定的说道。
据悉,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将扶贫特色产业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围绕“吃生态饭、做牛文章、念文旅经”发展战略,将肉牛产业作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发挥产业“造血”功能,通过实施产业到户和资产收益等方式,同时出台相关利好政策,调动贫困户养牛积极性,促进农牧民群众稳定持续增收。
据了解,包那顺乌力塔家有三口人,因妻子生病开销巨大,孩子还要上学,2015年被纳入贫困户。于2017年至2018年两次实施产业项目,先后补贴资金购买了6头牛。包那顺乌力塔介绍到,自从养了牛之后,他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在他的精心饲养下,牛个个皮毛光滑、膘肥体壮,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现有基础母牛6头、牛犊3头,出栏4头,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917.54元。如今,他家已稳定脱贫。
绣娘张五月赶制绣品
“疫情防控期间不能出门,就在家绣花,现在这个就是疫情防控期间开始绣的,这样的订单20天左右就可以完工,绣完就能挣3000多块钱。我现在脱贫了,还得带动更多妇女,教她们刺绣,一起致富。”张五月说。
在大力发展牛产业的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中旗还大力发展刺绣产业。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起源于清代,是旗内图什业图亲王府世袭传承的一种蒙古族传统手工艺,属于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传承好这门手艺,同时让贫困户通过产业技能摆脱贫困,2016年以来,在全旗推广刺绣技艺,2万余名“草原绣娘”实现稳定增收。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部分行业停工停产,许多外出打工人员忧心忡忡,兴安盟科右中旗代钦塔拉苏木芒来嘎查张五月在疫情防控期间宅在家挣钱。张五月是一名蒙古族刺绣绣工,在疫情防控期间,利用居家时间,完成订单。她家曾经是贫困户,刚开始接触刺绣时,她只能接一些图案简单、较小的订单,经过不断的摸索练习,如今她可以接到图案复杂、较大的订单,靠刺绣产业已成功脱贫,家庭年收入从1万多元增加到5万多元。
合作社基础母牛长势良好
除此之外,针对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和弱劳动能力贫困户,建立“合作社+养殖大户+贫困户”带贫机制,带动贫困户以入股合作社、委托代养、投工投劳等方式,助农增收。新佳木苏木布日很茫哈嘎查吴喜峰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18年投入43户贫困户入股资金77万元购进基础母牛,合作社每年以入股比例12%进行分红。“第一批入股59.5万,第二批入股17.5万,总共77万,购进基础母牛,之前有50多头牛,现在发展到120多头了,每年分红9.26万。下一步,我们将争取更多资金,带动周边贫困户,发展致富。”合作社负责人吴喜峰说。
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中旗还加强文旅产业、生态产业,结合资源优势以及群众意愿,加快发展羊、马、兔、水稻、木耳以及光伏特色产业,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同时,鼓励引导贫困户发展“五小”庭院经济,持续拓宽增收渠道。(富丽娟 哈布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