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内蒙古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 各领域工作亮点纷呈

2020年03月18日16:10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会议现场。张聿修 摄

人民网呼和浩特3月18日电(张聿修)18日,记者从2020年全区文化和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获悉,2019年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工作推进有力,实现了预期目标,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全区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区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9512.48万人次,同比增长10.05%;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4651.49亿元,同比增长12.01%。

据介绍,内蒙古各地区坚持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协同创新,涌现出了一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呈现出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勇创佳绩的良好态势。具体来说,各领域工作亮点纷呈。

艺术创作演出日益繁荣。乌兰牧骑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组织开展了乌兰牧骑交流演出和巡回演出活动,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乌兰牧骑艺术节。深入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并斩获“文华奖”,实现了内蒙古在该领域零的突破。舞蹈《黑缎子坎肩》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金奖。积极打造内蒙古音乐品牌,举办了首届内蒙古音乐节、第三届“草原金秋”声乐比赛、“草原音乐周末”等一系列活动。

公共服务效能持续提升。扎实推动“厕所革命”,2019年全区新建旅游厕所828座,完成率124%。组织举办了全区农牧民文艺汇演、“魅力乌拉特”西部民歌会、“舞动北疆”全区广场舞大赛、“我和我的祖国”全区合唱艺术节等示范性群众文化活动。举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内蒙古自治区展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展览、内蒙古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主题图片展。

文物保护利用成效显著。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积极推动辽上京和祖陵遗址、红山遗址群、阴山岩刻和“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哈民遗址、昆都仑召、白塔火车站旧址等8处文物单位入选第八批国保单位。实施了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配合基本建设开展考古调查60多项。建立了文物保护与安全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了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对全区文物安全工作进行了督察,文物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非遗保护传承创新出彩。深入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重点扶持蒙古族皮艺、蒙古族刺绣等传统工艺项目,对4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5个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开展了抢救性记录。组织开展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活动。举办了蒙古马非遗展、“额吉牧歌”非遗传承成果展、“锦绣中华·草原霓裳”蒙古族服饰秀,承办了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开展了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对话活动和“美丽中华行”大型公益交流活动。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组织举办了内蒙古首届旅游商品大赛和传统蒙古包展览。内蒙古博物院“草原茶道”获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举办了中蒙博览会内蒙古特色旅游商品展、蒙冀辽文化产业博览会。组团参展深圳文博会、北京文博会等重点展会,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资源开发利用持续优化。满洲里市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阿拉善盟胡杨林旅游区成功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呼伦贝尔大草原-莫尔格勒河景区通过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重点扶持了16个文化旅游特色小镇、21个乡村旅游集聚区和96个旅游扶贫示范项目,评定五星级乡村(牧区)旅游接待户50家。深入挖掘地方特色美食IP,推出了“内蒙古味道”之盟市系列产品。组织举办了内蒙古旅游那达慕、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等品牌节庆活动,成功塑造了内蒙古旅游目的地形象。

市场培育监管稳中向好。对文化和旅游领域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对本级行政权力事项进行了全面压减,规范了审批事项,优化了审批流程。组织开展了文化和旅游市场整治专项行动,对全区A级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娱乐场所安全检查60余次。组织开展了文化和旅游市场交叉执法检查,委托第三方对文化和旅游市场开展“体检式”暗访,对文化和旅游市场乱象进行了排查整顿。

对外交流合作异彩纷呈。承办了第四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召开了“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工作会议和中俄蒙三国五地联席会议。举办了“万里茶道”文化旅游博览会、国际蒙古舞展演活动、内蒙古国际合唱周活动。举办了“感知中国”纪念中蒙建交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组织赴印度、日本、埃塞俄比亚等9个国家开展了“欢乐春节”活动。与坦桑尼亚中国文化中心合作,开展了“美丽草原我的家”内蒙古文化旅游年活动。在日本、韩国、新加坡、蒙古和香港设立了文化旅游营销推广中心,赴境外重要客源国开展了旅游营销推广活动。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