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基层社区党委书记的一天

2020年02月18日16:21  来源:乌海日报
 

 

早上不到7点,焦璐就从社区值班室出发了。春寒料峭,路上静悄悄的,他独自一人向位于神华佳苑东门的卡点走去。刚才,他通过微信约了四个卡点的负责人开个碰头会,一是说说昨天碰到的各种情况,二是传达上级最新的指示。防疫阻击战到了最要劲儿的时候,他们片刻也不敢放松。

今年38岁的焦璐是乌达区安居社区的党委书记,从2012到这个社区,已经连任两届。不但工作人员喜欢这个平时讲究民主,性格平易近人的“老大”,社区居民也喜欢他,见了面总要嘘寒问暖聊上几句。

安居社区是一个拥有4604户居民的庞大社区,管辖着包括神华佳苑、安居佳苑、建新佳苑等在内的四个住宅小区,常住人口11400多人,防控任务重。焦璐领导着一支由娘子军主打的队伍,除了他和一位临时工作人员是男同志之外,其余的11名社区工作者和7位临时工作人员都是女同志,满打满算,这个万人社区只有20位工作人员。

早上7点半,焦璐和四位临时负责人开完碰头会。今天的任务仍然非常重,为做好复工高峰期间防控工作,小区门禁要升级,一人一卡,一户一证,特殊岗位要办理特殊出入证,卡点的工作人员不但要逐一排查,还要做好对居民的解释工作。

看了看时间,已经是上午8点半,大多数居民已经晨起,焦璐汇合防疫人员、民警一起上门,为湖北返乡人员入户测量体温。这项工作天天做,风险也高,焦璐要保护他的“兵”,只要有时间就自己上。所幸的是辖区内的返乡人员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工作人员和重点观察户互道辛苦。疫情当前,大家都不容易,但都能互相理解和配合。

一转眼已经是12点,下班高峰期到来,卡点变得非常忙碌。值守人员要检查进出车辆、人员,要一一测量体温,还要尽量加快速度,防止出现聚集拥堵现象。焦璐急忙返回卡点,看哪里忙不过来就到哪里去帮忙。

中午一点半,值守人员终于吃上午饭了,焦璐坐下匆忙扒了一口饭。上午的值班人员按照排班顺序陆续换岗交接,他却还得继续在岗,没时间回家休息。

午后天气晴朗,小区居民又有出来扎堆儿聊天晒太阳的。安居社区是采煤沉陷区和棚户区搬迁改造工程的安置区之一,老年人多,楼上楼下多是以前的老同事、老街坊、老邻居,平时就爱一起打打牌、聊聊天。非常时期,任何的聚会扎堆儿都是风险所在,必须得让居民们暂时改掉这些习惯。

于是,除了大喇叭每天按着点儿的宣传防疫知识外,焦璐借了一辆巡防车,在小区里转着圈儿地劝居民,“大爷,回家坐在阳台上也能晒太阳,不要坐在一块儿啦。”“大娘,戴上口罩再出来,病毒是看不见的。”

下午的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入了夜,晚上7点钟,路灯次第亮起,焦璐回到社区办公室一边梳理白天遇到的各种情况,一边休息一会儿吃个饭。晚上10点钟他还要去巡视各个卡点小区封闭的情况,凌晨两点还要再巡一圈,避免夜间值班人员太困睡着了。凌晨三点多,他回到办公室,七点钟以后,新一天的工作又要开始了。

焦璐家离得很近,他每天平均要走两万步,却没时间推开自己家的大门。防控工作忙碌,他基本都在社区值班室里待着,就连孩子的生日都只能匆匆赶回家唱个生日歌就走了。为此孩子在作文里抱怨:好长时间都没有见过爸爸了。

焦璐的付出也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乌达区委组织部对包括他在内的7名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担当有作为的基层共产党员进行了通报表扬。面对大家的赞许,他摇摇头谦逊地说:“责任重于泰山,咱儿站在这里,就得担负起这份责任来。”

在乌海市,像焦璐这样的基层社区工作者还有许多,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分昼夜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他们的工作看似琐碎,却在当前的形势下尤为重要。

他们脸上挂着笑容,心中种着信念,在他们疲惫的身影后,是璀璨的万家灯火。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