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情堅守 護佑生命

“滴!滴!滴!”心電監護器發出有序的電子音,這是生命躍動的聲音。
這個國慶節,包頭醫學院第一附院重症醫學科(ICU)8名醫生,28名護理人員,堅守在這被譽為“距離死亡最近的地方”,守護著生的希望。
“今天是國慶節,我們陪您一起過節。”10月1日上午,耿立霞對患者張先生說。
張先生今年61歲,國慶節前一天因蜂窩織炎引發膿毒症、呼吸衰竭被轉至重症監護病房做進一步治療。主任醫師耿立霞帶領團隊立即開展搶救。呼吸機輔助呼吸、維持水電平衡、抗感染、營養支持……一系列針對性治療讓張先生的生命體征穩定下來。
因為重症監護室的特殊性,患者家屬無法陪護,整個節假日期間,陪伴張先生的就隻有醫護人員。
“一定能好起來!你看,我們都陪著你呢!”耿立霞笑著鼓勵道。重症監護室裡,像張先生一樣的患者還有18名。他們的治療、護理、吃喝拉撒等一切事務都歸醫生和護士管理。
“ICU裡的病人不同於普通病人,住在這裡的病人都是危重患者,病情復雜、突發情況多,需要醫生能夠快速識別病情,果斷處置,所以我和同事們必須分秒必爭,與死神競速。”已在重症醫學科奮戰了16年的耿立霞與同事們堅守一線,她說:“病人沒有節假日,我們當然也不能有,病人比家人更需要我們。”
“最近咳嗽的厲害,一早趕來醫院發現醫生和護士都已經早早上班了。原以為醫院隻有急診開診,沒想到挂上了戈改真主任的專家門診號,假期看病,比想象中的容易多了。”包頭市民王女士說。
“近段時間正值呼吸道疾病的就診高峰,危重病人比較多,連續3天滿號。”從醫26年,早已讓戈改真習慣了這樣的工作節奏。“答應母親出去轉一圈的承諾又要爽約了,在這個國慶假期選擇堅守崗位,是一名醫務工作者的使命,也是獻給祖國的最好禮物。”
這個假期,對於包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主任楊葉來說,除了求診病人比平時更多些,工作節奏更快些,和往常任何一個工作日都沒有太大的差別。
在急診科工作了17年,救護車的警笛聲、藍色的警示燈、監護儀器的示警聲,早已成為她最熟悉的聲音和場景。節假日,對急診科醫護人員來說,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大考。
“歷年長假,急診科都很繁忙,今年也不例外。在這裡,時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突發狀況,遇到各種危重病人。從節前開始,我們17名醫生、24名護士全員在崗,保持持續‘戰斗’模式,不管白天黑夜,我們都會第一時間響應。大家會爭分奪秒,拼盡全力從‘死神’手中搶人!”楊葉信心滿滿地說。
生命面前,刻不容緩。國慶節期間,廣大醫護人員把使命擔在肩上,為千家萬戶的健康保駕護航,用行動獻禮華誕,用堅守向祖國告白。(記者 王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