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生態環境

自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施行以來,內蒙古採取預防保護、綜合治理,加強淤地壩管理和嚴控人為水土流失等舉措,推動該法落地——

黃河保護 造福桑梓

2023年06月01日09:37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夏日黃河,浩蕩東流。

  流經內蒙古,造福桑梓,印記鮮明……

  內蒙古黃河流域草原、濕地、河流、湖泊、沙漠、戈壁等多種地貌類型兼具,是構建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筑牢這條生態安全屏障,離不開對黃河的治理與保護。

  近年來,內蒙古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法治護航、依法治理,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全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自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施行以來,內蒙古採取預防保護、綜合治理,加強淤地壩管理和嚴控人為水土流失等舉措,推動該法落地。

  古籍有載:“黃河斗水,泥居其七”。黃河水沙關系不協調已成頑疾。由於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嚴重,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為減少泥沙入黃,水土保持工作尤為重要。

  “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小流域治理勢在必行!”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水利局副局長張雲飛說,治理核心就是減少入黃泥沙。

  黃河內蒙古段水少沙多,在平原段,泥沙極易落淤,使黃河變成懸河。達拉特旗共有10條黃河一級支流,被稱為“十大孔兌”。為調節黃河水沙關系,達拉特旗開展了十大孔兌治理工作,如今,達拉特旗每年入黃泥沙量減少約990萬噸,黃河水變清已不是遙不可及。

  水土流失導致水患,水患又會加劇水土流失。為了不再出現這種惡性循環,內蒙古加大力氣推進水土保持工作,小流域治理遍地開花。

  2017年以來,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先后在小廟溝、賽忽洞、柏樹溝、水桐樹、阿日齊等地實施了多項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有效改善了項目區的生態環境。如今,經過治理的小佘太鎮大十份子村就成了當地人心中的“桃花源”。

  除了小流域治理,內蒙古在黃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中還針對生產建設項目違法行為造成的人為水土流失問題,開展了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專項整治行動。

  印發《內蒙古自治區黃河流域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明確在黃河流域7個盟市40個旗縣范圍內,對2011年以來,存在未批先建等水土保持違法違規行為的生產建設項目進行集中整治,形成水土保持強監管態勢和長效機制的工作目標。如今,全區1129個違法違規項目的2367個問題全部整改完成,整改率100%。

  自治區還建設了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台,集成山洪災害防治自動監測站點、防治區、危險區、轉移路線、安置點、小流域、水庫、淤地壩等全部數據信息,形成水旱災害防御一張圖。

  將黃河河道有關問題整治工作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從2021年開始,全面推進黃河河道有關問題整治,分區分類實施管控措施。整治以后,河道變了樣!

  持續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在全區范圍推廣測土配方技術模式,黃河流域7盟市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0%以上。實施“四控兩化”,目前,黃河流域加厚地膜回收率達到80%,沿黃旗縣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

  推進黃河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行動。強化黃河流域水環境質量監測預警管理,建立健全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應急聯動工作機制。

  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退耕還林工程、黃河二期防洪工程等重大生態工程,補種復綠、增殖放流、防風固沙……一項項舉措相繼實行。

  生態好不好,魚鳥最知道。蒼鷺相中了黃河流域鄂爾多斯市薩拉烏蘇國家濕地公園來這裡“定居”﹔烏梁素海水質穩定在V類﹔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黃河濕地成群灰鶴來做客﹔黃河灘區25.9萬畝面積禁種高稈作物,黃河河道行洪通暢。每一個數字都展示著內蒙古黃河水生態環境的向好。

  接下來,內蒙古將加強黃河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快推進砒砂岩區、粗泥沙集中來源區淤地壩和攔沙壩建設,推動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大力實施坡耕地綜合治理等一系列工程。

  黃河寧,天下平。為使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內蒙古一步一個腳印,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推進黃河大保護大治理。(記者 張慧玲)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