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羊碼頭”助農發展羊產業

日前,走進通遼市奈曼旗東明肉羊交易市場,幾十輛載重卡車正有條不紊地進行過磅、辦理檢疫等手續,交易市場異常火爆。伴隨拉羊大卡車響亮的鳴笛聲,“奈曼羊”源源不斷發往東北、華北等地。
羊市負責人吳曉磊介紹:“東明鎮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養羊,羊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我們全力維護市場交易的公平透明,最大限度地保障買賣雙方的權益。”
奈曼旗是自治區羊產業發展的重點旗縣之一,素有“綿羊之鄉”的美稱。近年來,奈曼旗把羊產業的發展作為強區域、富百姓的主導產業,在強科技、擴鏈條、塑品牌、提效益等方面持續用力,著力把“羊生意”做成羊產業,推進羊產業提質增效、延鏈升級,全旗有4個鄉鎮羊存欄總數達10萬隻以上,養羊戶總戶數已達到1.8萬戶,約佔全旗農戶總戶數的20%以上。
在奈曼旗新鎮李家杖子村,韓慶華夫妻倆靠養羊過上好日子,逢人便說發了“羊財”。
“現在育肥羊存欄500多隻,原有的1000平方米棚舍不夠用了,今年在村西頭又新建了一個2000多平方米的棚舍和草料庫,每年僅靠出售育肥羊收入就能有40多萬元。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韓慶華笑著說,他已經積累了一定的養殖經驗和資金,再加上旗裡鎮上的技術支持,對發展羊產業的信心更足了。
據了解,奈曼旗羊存欄107萬隻,其中種公羊總數1.48萬隻,按全旗目前羊繁殖成活率水平計算,年產羔羊總數達到65萬隻以上,年出欄肉羊70萬隻以上,已經成為連接我國東北華北地區的“羊碼頭”。
在羊數量連年攀升的同時,奈曼旗以集約化養殖、產業化經營、鏈條式運行為統領,形成了“企業+基地+農戶”的羊產業發展模式,實現了“興一項產業,活一地經濟,富一方百姓”的發展目標,在促進群眾增收的同時,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作為今年奈曼旗的肉羊產業校地合作項目,大沁他拉鎮先鋒村良種肉羊繁育場堅持以良種繁育為基礎,為壯大全旗羊產業規模、筑牢羊產業基礎增添動力。
“目前,我們羊場有基礎母羊400隻,種公羊31隻,育肥羊1000余隻。在良種繁育方面,我們與青島農業大學合作,採用科學繁育技術,以小尾寒羊為母本,以黑頭杜泊優質肉羊品種為父本進行三元雜交,提高當地肉羊產肉性能,促進羊產業發展。”大沁他拉鎮先鋒村黨支部書記王學剛說。
羊產業的健康發展,不僅是奈曼旗養殖戶增收致富的“穩定器”,更是奏響了鄉村振興的“新牧歌”。《奈曼旗2021—2025年肉羊產業發展規劃》中顯示,未來3年裡,奈曼旗將引進優質種公羊6000隻,爭取到2025年良種杜泊、薩福克等肉羊品種改良比例達到80%以上,覆蓋全旗肉羊重點養殖區﹔計劃培育5000隻以上肉羊標准化養殖場2個,1000隻以上標准化肉羊養殖場5個﹔推進財鑫集團科爾沁肉羊屠宰加工項目投產運營,打造全旗肉羊飼養、銷售、屠宰加工完整產業鏈條,持續打造“科爾沁肉羊”品牌。(記者 薛一群 實習生 王陽 宋小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