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城區新能源公交車全覆蓋 烏蘭浩特綠色轉型漸入佳境

“各自備水源井用水戶:為促進烏蘭浩特市地下水合理開發、利用,實現資源節約集約,自4月10日起,全面清理自來水管網覆蓋區內自備水源井,現將有關事項通告如下……”這幾天,一則“關於清理自來水管網覆蓋區內自備水源井的通告”在興安盟烏蘭浩特市居民的“朋友圈”中被廣泛轉發,贏得了許多市民和自備水井用水戶的支持與配合。今年3月份,烏蘭浩特市啟動了為期4個月的自來水管網覆蓋區內自備水源集中清理整頓,通過加強地下水資源管理,改善水生態環境,規范取用水秩序,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夯實水資源保障。
推進綠色低碳節約集約,是烏蘭浩特市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是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題中之義。近年來,烏蘭浩特市深入貫徹自治區關於推進全社會資源全面節約集約工作要求,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全面加強資源節約,深入開展“五個大起底”行動,多措並舉走好綠色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今年年初,烏蘭浩特市117輛新能源純電動公交車正式上線運營,與其配套的還有3個充電場站、131個新能源充電樁。僅此一項,預計每年將減少碳排放1000余噸,減少燃料消耗費用1000余萬元。
烏蘭浩特市在交通、能源、工業等多領域開展清潔低碳轉型行動,在全區率先實現主城區新能源公交車的全覆蓋,綠色出行算的不僅是經濟賬,更是生態賬。
“在去年,我們就圍繞‘五個大起底’開展了一系列專項行動,以追繳資源資產為例,我們對各類資源資產逐一起底盤點,通過行政司法、聯合懲戒等途徑累計追回資金、資產共計約2.5億元,把各種閑置浪費、低質低效利用的資源要素全面盤活、高效利用起來。”烏蘭浩特市政府常務副市長馬書剛介紹。
正如馬書剛所說,近年來,烏蘭浩特市多措並舉,著力構建節約集約發展新格局。在加強稅源實時監控、健全協稅護稅長效機制、規范行業稅收征管秩序等方面用力,清查企業欠稅,2022年以來,累計清理欠稅5400萬元,稅收“跑冒滴漏”現象得到根本性遏制,全力推動稅收收入再獲新提高、實現新突破。
在盤活低效房源方面,烏蘭浩特市開展行政事業單位閑置房源起底行動,避免國有資產閑置浪費、最大限度實現保值增值,累計排查出因棚戶區改造、回遷安置、房屋老舊等原因產生的閑置房源2884套。目前,已用於回遷安置192套、出售出租89套,剩余優質資產以注資方式劃撥至國有企業,為企業發展“筑巢引鳳”“聚勢賦能”。
與此同時,烏蘭浩特市注重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在全區率先制定出台《機關事業單位編外人員管理辦法(試行)》,建立編外聘用人員數據庫,創新規范管理制度化、聯動監管合理化、動態管理數字化、補齊短板嚴格化“四化”管理方式,動態清理臨聘人員700余人,實現人員與經費“雙控”、發展與效益“雙贏”。(記者 高敏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