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縣聚焦“小切口” 基層治理成效顯著

林西縣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積極探索抓黨建、促發展、惠民生、善治理的契合點和著力點,黨建引領再謀新篇、城市面貌煥發活力、民生改善亮點頻出、基層治理持續突破……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邁出聚力高質量發展的跨越之路。
社區為“點單”居民提供服務
聚焦基層網格 精准服務群眾
打開林西縣黨群連心橋網格化治理信息平台,網格員反映的“工行小區車棚破損”問題被置頂,平台負責人許姝月與網格員視頻連線核實后馬上點擊“派單”,很快,興安社區負責人便順利“接單”。社區在當月的黨建聯合體聯席會議上通報相關情況,社區共建單位主動認領,出資翻新車棚。
走進學府社區“黨群連心”工作站,近百平方米的空間內布滿了轄區黨員捐贈的生活物品,社區工作人員根據群眾實際困難將物品對應發放。“前幾天降溫厲害,感覺家裡暖氣不熱,我就在‘黨群連心號’上點了單,這不網格員通知我來領暖風機了。”社區居民許秀芹說道。
“通過網格化治理信息平台,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細化的服務,凝聚多方力量共同參與基層治理,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學府社區黨委書記宋偉東介紹道。林西縣圍繞公共服務場景,打造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核心,利用好黨群服務連心號、黨群連心橋網格化治理等信息化平台,充分凝聚社區黨委、物業企業、小區業委會、小區聯合黨支部、共駐共建單位“五方聯動”力量,為廣大居民提供高質高效、精准精細的服務。
光伏屋頂發電項目
聚焦民生改善 做好民生保障
受益於易地扶貧搬遷的好政策,史玉全一家從山溝裡搬到了林西縣東山生態家園社區。“離開了土地,我們怎麼生活?”是史玉全和鄉親們共同的擔憂,搬過來后才發現,這些顧慮完全是多余的。
林西縣通過打造集花卉蔬菜的種苗培育、生態休閑、科研教學、旅游觀光於一體的生態農業綜合體,帶動周邊村民增收致富。有231名像史玉全這樣的搬遷戶通過在家門口打工掙錢,月收入可達到3000元左右。“通過光伏發電項目,每個搬遷家庭每年還能獲得3000元補助,依托東山產業園項目帶動,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能融入、能致富。”東山生態家園社區黨支部書記周博介紹道。
林西縣依托本地特色文化、資源,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為契機,打好服務、團結、保障三張牌,多維度構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不斷擴大基層治理“朋友圈”,畫好共建共治“同心圓”。(楊玉婷、吳鑫)
來源:赤峰市林西縣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