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人民日報看內蒙古

內蒙古室韋村

額爾古納河畔的美好家園(走進傳統村落)

本報記者 張 棖
2023年02月06日08:5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①: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額爾古納河的冰雪風光。
  劉兆明攝(影像中國)
  圖②:身穿民族服飾的鄂溫克居民。
  新華社記者 連 振攝
  圖③、圖④:傳統木刻楞建筑上的木刻圖案。
  劉兆明攝(影像中國)
  圖⑤、圖⑥:傳統木刻楞建筑上的彩色裝飾圖案。
  本報記者 張 棖攝
  圖⑦:遠眺室韋村。
  戚振林攝(影像中國)

  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市蒙兀室韋蘇木,有一個充滿民族風情的傳統村落——室韋村,它依山傍水,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於大興安嶺北麓、額爾古納河右岸。在這裡,既能感受到四季如畫、河流纏繞的自然風景之唯美,又能體會到百年傳承、文化交融的人文歷史之厚重,是旅游觀光的絕佳之地。2013年,室韋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

 

  晴朗的夜空下,山巒泛出藍色的幽光,而河流泛出的是乳色的幽光,山環水繞間,室韋村如一顆明珠靜靜閃耀。

  連綿起伏的山脈環繞著村庄,春夏青綠,秋日金黃,冬季銀白,棲息著麋鹿、紫貂、飛龍等上百種野生動物。蜿蜒曲折的額爾古納河繞村而過,為室韋村注入了歡快的生命力,也帶來靈秀的生氣。

  小鎮生活

  愜意悠然

  室韋村周邊的山林裡,白樺、樟子鬆、落葉鬆隨處可見。地處邊境,漢族、俄羅斯族、蒙古族等各族人民在這裡繁衍生息,經過數百年的融合發展,今日的室韋村是各民族一同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在這裡,時間似乎放慢了步調。

  清晨的室韋村,額爾古納河霧氣蒸騰,林間小雨淅淅瀝瀝,漫步村中,似乎能嗅到微風帶來的山中鮮花與青草的味道。隨著第一縷曙光彌散在霧氣中,一排排圓木疊壘的木刻楞被暖暖的紅橙色包裹起來,被渲染成金色的雲彩流動著。人們陸續起床,享用當地特色的早餐,切開剛出爐鬆軟的大列巴,蘸上山間藍莓做成的果醬,夾上一口肉腸,悠然自得地品嘗著自然的純淨與歷史的積澱。

  在這座森林裡的村庄,很難看到尋常的磚瓦房,屋子大多是由木頭搭建的木刻楞,錯落有致地立在道路兩旁,四方尖頂,有棱有角。木刻楞整體由木楔加固,房檐、門檐、窗檐上,或雕刻或彩繪著各類具有地域特色的花紋裝飾,盡顯別樣風情。

  村民李國成家中,就有兩座老式木刻楞,其中一座有近百年的歷史。“現在木刻楞的屋頂都用鐵皮加固,這老房子的屋頂則保留了‘雨林板’,就是用鬆木劈成1厘米左右厚的小木板,一層層相互疊加鑲嵌於屋頂,木板之間看著有空隙,卻能防雨、防雪、防高溫,整個屋子冬暖夏涼。”李國成介紹。

  前些年,為了發展旅游,村民們曾不斷自建、改建木刻楞房屋,導致傳統建筑無法集中連片,影響整體觀感。“我們既要重視對傳統建筑、傳統風貌的保護和修復,凸顯歷史文化價值,也要滿足村民的現代生產生活需要。”蒙兀室韋蘇木蘇木達(鄉鎮長)達富拉說,“為此,近年來我們重點恢復傳統建筑集中連片區,強化對古房屋建筑的修繕管理,對文化遺產周邊環境進行整治,使傳統村落的格局、風貌以及周邊自然景觀、生態環境得到基本保護。”

  同時,額爾古納市也編制完成了《額爾古納市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對傳統村落的人文歷史、自然風貌和各種原生態信息進行系統普查和科學記錄,逐一建立文化檔案,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營造良好的村落環境,並結合當地自然環境及地域環境特色,使傳統村落煥發新活力。

  旅游觀光

  日漸興盛

  夕陽落山,月亮浮出湖面,夜晚的室韋村十分熱鬧。四面八方的游客匯聚於此,街道熙熙攘攘、行人如織,延攬客人的吆喝聲、載歌載舞的叫好聲、品嘗美食的歡笑聲,此起彼伏。木刻楞裡香味四溢,烤大串、燉牛肉、冷水魚、紅菜湯、格瓦斯、伏特加……各類美食飲品輪番上桌,濃濃煙火味給人們帶來滿滿幸福感。

  在這熱鬧的木刻楞中,就有村民韓貴芹的家庭游小院。2004年,韓貴芹一家成為室韋村最早一批發展特色旅游的家庭戶,在政府的資金支持下,改造了住宿、餐廳。“那時全村旅游剛起步,我們家一年也就接待一兩百人。”韓貴芹回憶。

  隨后幾年,游人增多,民俗家庭游成為很多游客來到室韋村的必選項:在木刻楞中體驗夏季涼爽,在主人家的菜園子裡採摘新鮮的蔬菜,嘗一嘗當地人自制的果醬、西米丹……韓貴芹一家也逐步擴建房屋、增加人手。“現在我們有24間房屋,紅火的時候,一年接待了游客四五千人,不少還是回頭客。”韓貴芹臉上滿是笑容。

  原汁原味的傳統民俗,生態富氧的自然風光,讓室韋村成為各地游客前往祖國北疆旅游的打卡地。游人們或在團結廣場,品嘗大列巴、牛肉干等特色美食,選購樺樹皮畫、五金制品等民俗產品﹔或在游船碼頭,登上游船,感受額爾古納河上的清風,欣賞藍天、青草、碧水、白雲﹔或在馬場裡,握緊缰繩,策馬奔騰,在馬背上肆意歌唱,體驗草原的熱情豪放﹔或到村外不遠處的奧洛契庄園,眺望林海茫茫,穿越迷人花海,感受鳥語花香與採摘瓜果的樂趣……

  旅游的火熱,令室韋村在近20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通過發展農旅融合,延長產業鏈,讓當地群眾參與就業、增加收入。”奧洛契庄園負責人、室韋農牧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田一民說。

  “我們把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與產業富民、鄉村振興、移風易俗、生態保護等結合起來,全面提升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水平。”達富拉介紹,如今室韋村已形成了民俗、生態、康養、觀光農業等百花齊放的旅游發展格局。

  團結繁榮

  景美人和

  俄羅斯族村民於桂蘭開辦的家庭游,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一群來自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同時也是自己孫女史佳其的同學。“我們這次來室韋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是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通過調研、座談和理論宣講等方式,了解室韋村民族團結的相關情況。”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團總支副書記吳靖梓告訴記者。

  於桂蘭成為同學們的第一位座談對象。“我們家裡,我、老伴、女兒、兒子還有孫女都是俄羅斯族,女婿是漢族,兒媳婦是滿族,一家三代人三個民族,和睦相處、其樂融融。逢年過節,大家聚在一起能吃到各自民族的拿手菜,別提多美了。”於大媽邊說邊笑。

  在室韋村,有漢族、俄羅斯族、蒙古族等9個民族,各族群眾以誠相待、互相幫助,就像一個大家庭,而像於大媽家這樣的多民族“團結戶”更是不在少數。“多年來室韋村各族群眾不斷加強交往交流交融,‘團結戶’們的日子幸福和美。”吳靖梓調研后感嘆。

  漢族村民潘樂杰,遇上家庭游游客在自家住不下,就會推薦給周圍的俄羅斯族鄰居們﹔他的鄰居俄羅斯族大媽考佔英,碰上潘樂杰家忙活不過來,也會來幫忙擦桌、端盤……“在我們這裡,不管誰家有需要,大家都會去幫一把。”潘樂杰說。

  “各族群眾需要幫助的時候,隻要聯系我們,我們都會第一時間趕到,比如有的老人接待游客不太會用電腦,也會第一時間來找我們幫忙解決。”呼倫貝爾邊境管理支隊室韋邊境派出所副所長高杰說。

  今日的室韋村,景美民富人和,團結和諧已成為地區發展的主題,各族群眾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勾勒出一幅風光美麗、生活美好的動人畫卷。

 

  ■順道游

  莽莽密林

  呦呦鹿鳴

  從室韋村一路向東行駛200多公裡,穿越大興安嶺,來到根河市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的使鹿部落景區。蒼翠的大樹下,10多隻馴鹿頂著一兩米高、姿態各異的大角,在山林間自在奔跑。

  “敖魯古雅在鄂溫克語裡意為‘楊樹林茂盛的地方’,這裡的鄂溫克居民曾長期生活在大興安嶺密林深處,是我國唯一飼養馴鹿的民族,因此這裡也被稱為‘馴鹿文化之鄉’。”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黨委宣傳委員吳丹介紹,2022年,當地舉辦了“認養一頭馴鹿”等活動,吸引了許多游客前來。

  2003年,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140多戶鄉民由密林深處整體生態搬遷至根河市西郊,但是馴鹿養殖、民族服飾、特色手工等傳統文化依舊被完整保存下來。

  為擴大馴鹿種群,敖魯古雅還建有馴鹿種群改良站,從科研院所聘請專家為馴鹿引種改良。現在敖魯古雅有馴鹿養殖點14個、馴鹿繁育1200隻左右。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06日 14 版)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