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興 安 盟

跑好接力賽 交出新答卷

——興安盟鄉村振興路上繪出動人畫卷

2023年01月20日07:07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扎賚特旗好力保鎮萬畝稻田。畢力格 攝

扎賚特旗好力保鎮萬畝稻田。畢力格 攝

水草豐美。畢力格 攝

水草豐美。畢力格 攝

有“小三亞”之稱的神駿灣成為周邊游熱點。畢力格 攝

有“小三亞”之稱的神駿灣成為周邊游熱點。畢力格 攝

中利(興安盟)牧業有限公司擠奶車間。畢力格 攝

中利(興安盟)牧業有限公司擠奶車間。畢力格 攝

游客在烏蘭毛都大草原游玩。畢力格 攝

游客在烏蘭毛都大草原游玩。畢力格 攝

為烏蘭圖雅頒發“文化村長”聘書。 畢力格 攝

為烏蘭圖雅頒發“文化村長”聘書。 畢力格 攝

恆佳果業沙果加工。 畢力格 攝

恆佳果業沙果加工。 畢力格 攝

中利(興安盟)牧業有限公司。畢力格 攝

中利(興安盟)牧業有限公司。畢力格 攝

科右前旗札薩克圖刺繡已成為當地一種文化符號。畢力格 攝

科右前旗札薩克圖刺繡已成為當地一種文化符號。畢力格 攝

  一條條農村公路通到群眾家門口,一個個村庄煥然一新,一批批特色農業產業落地生根,一名名擁有夢想和技術的人才涌入鄉村,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這些生動的畫面組成了興安盟鄉村振興的動人畫卷。

  作為曾經的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興安盟集中各方力量啃下了一個個硬骨頭,攻下一個個深貧堡壘,全盟6個貧困旗縣市、602個貧困嘎查村全部摘帽出列、10.5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在脫貧攻堅“大考”中交出了優異答卷后,興安盟又開始在鄉村振興的考卷上努力作答,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扎實的作風,奮力走好新的趕考之路。興安盟,這個曾經“貧中之貧”的地方,已蝶變為“點綠成金”之地。

  引領產業發展

  做好“土特產”文章

  進入冬季,興安盟扎賚特旗魏佳米業有限責任公司經理魏建明的“冬閑”成了名副其實的“冬忙”。應接不暇的客商電話,進進出出的運輸貨車……開年忙碌的場面讓他找回了發展信心,“沾著‘興安盟大米’的好名聲,我們的大米不愁賣,進入春節消費旺季,在北京市和呼和浩特市的專賣店生意也很火爆!”談起自家的米業,魏建明笑得格外爽朗:“許多‘頭回客’已成為了‘回頭客’。”

  “目前,我們在北京市、呼和浩特市都開了直營店,其他大城市的產品復購率也非常高。去年,除了自己種植了8000多畝水稻,還和200多戶農戶簽訂了25000畝的水稻訂單,全年銷售大米1.5萬噸,帶動了周邊780多戶農戶種植水稻,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魏建明躊躇滿志地說:“2023年,我們要繼續做精做優‘種植端’,引進優質水稻品種,擴大種植規模,加強田間管理,實施保護性耕作,開展全程機械化,讓種植變得更輕鬆、更精細、更高端。”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落實產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產”文章,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隨著春節的到來,興安盟各大超市貨架上的沙果干再次成為熱銷商品。近年來,興安盟依托生態優勢,把“小沙果”做成“大產業”,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在科右前旗30萬畝的林果中沙果種植面積佔到20萬畝,目前以俄體、大石寨為代表的林果基地初具規模,培育了齊心村等一批林果專業村,初步形成了“龍頭企業+林果基地+果農”的林果產業發展體系和利益聯結機制。同時,加快拓展“林果+生態+旅游”的產業發展模式,進一步提升當地林果業、旅游業的知名度和競爭力。

  1月14日,自治區黨委書記孫紹騁在參加自治區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興安盟代表團審議時說,農牧業是興安盟的優勢產業、當家產業,要瞄准量大、質優、價高方向做大做強現代農牧業。

  近年來,興安盟努力把“好資源”轉化為“好品質”,把“好品質”轉化為“好品牌”,讓以“興安盟大米”為代表的綠色優質農畜產品促進農牧民增產增收,助推鄉村振興。

  隆冬時節,科右前旗歸流河鎮滿達胡嘎查的科右前旗金剛農牧業專業合作社內一派忙碌,機器轟鳴間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地加工生產。“合作社有1000畝稻田,畝產在600公斤以上,我們要抓緊加工大米,爭取賣個好價錢!”合作社負責人包鳳英高興地介紹,如今乘著“興安盟大米”品牌的東風,她的大米不愁銷路。

  “肥沃的黑土地、適宜的氣候條件、綠色純淨的農田環境,成就了高品質的‘興安盟大米’,也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關注和認可。”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站長王世剛介紹,作為內蒙古自治區主要商品糧基地,“興安盟大米”已成為興安盟的響亮名片,成為引領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的“金米粒”。

  實施“曉景計劃”

  培育一批帶富一方

  提高產業競爭力,離不開過硬的“三農”隊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引進一批人才,有序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幫助他們解決后顧之憂,讓其留得下、能創業。

  連日來,位於科右前旗科爾沁鎮平安村的展翼家庭農場內一派繁忙,齊曉景組織村民採摘,將新一批包裝的訂單蔬菜禮包運往各個採購點。“跟著齊曉景干,咱們的銷售渠道越來越多,收入越來越好,日子一天一個樣!”蔬菜大棚內,務工的村民們笑聲不止。

  從大學生村官到科右前旗展翼合作社創始人,再到如今的科爾沁鎮鄉土人才孵化中心主任,返鄉青年齊曉景帶動村民把平安村從零散經營、收入不高的普通村建設成為規模化經營、多產業齊頭並進的示范村,自己不僅成為了“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全國三八紅旗手”,更成為了全盟鄉村振興致富帶頭人的標杆。

  2022年,興安盟鞏固拓展黨員“創業帶富”行動成果,實施培育農村牧區產業發展帶頭人“曉景計劃”,為鄉村產業振興和人才振興打牢基礎,逐步實現培育一批“曉景”式帶頭人,帶富一方百姓。

  目前,興安盟盟級“曉景計劃”培養對象113人、旗縣市級283人、蘇木鄉鎮級892人,共計1288人,年經營收入累計達8.64億元,累計輻射帶動農牧戶4.18萬戶8.64萬人。興安盟從2022年起將利用3年時間實現“曉景”式帶頭人在全盟850個嘎查村“全覆蓋”,為全盟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助力發展。

  在扎賚特旗音德爾鎮五家戶村,盟級“曉景”式鄉村產業發展帶頭人、扎賚特旗五家戶為民創收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春鳳也帶領村民賺了個“缽滿盆滿”。“加入王春鳳的合作社后,水稻銷售不用愁,收益有保障。”提到王春鳳,社員金連軍十分敬佩,加入合作社后,他家的水稻以每斤高於市場價格0.20元被收購,年銷售收入達60萬元以上。

  “一個人富不算富,鄉親們都富起來才有意義!這就是合作社名字中‘為民創收’四個字的由來。”王春鳳說,目前她的合作社已有社員1000余人,經營著3000畝水稻,合作社申請了“糙米一號”“春鳳一號優米”綠色品牌,輻射帶動周邊農民9000余人。

  為加快建設一支能夠滿足農業農村發展需要的實用技能人才隊伍,激活人才引擎,2022年興安盟開展了“鄉村工匠”培養工程。通過不斷完善培訓、培育體系,加強技術指導,提升農村農業實用技能人才創新、創業技能,激發鄉村工匠創新創造活力,為興安盟鄉村發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撐。截至目前,興安盟已累計參加培訓7691人,認定“鄉村工匠”400人。

  同時,2022年,興安盟還創新實施能人返鄉、市民下鄉、干部到鄉、企業興鄉“四鄉工程”,讓八方人才競相涌入鄉村這塊發展熱土。目前,興安盟已建立盟旗兩級能人信息庫,入庫能人1110人,簽署項目26個,預計總投資10.86億元﹔市民下鄉方面,已引導20名市民下鄉創業投資2307萬元,發放“曉景農旅”惠民消費券5000張,撬動消費50萬元﹔企業興鄉方面,盟內229家民營企業、金融機構等與212個嘎查村完成結對,圍繞產業發展提供金融支持2.3億元﹔干部到鄉方面,2.4萬名干部與3.9萬戶常住農牧戶完成結對認親,1741名駐村干部常態化開展“四到村五到戶”幫扶活動,下派專家人才服務基層7564人次,覆蓋群眾21萬人。

  配強文化村長

  為鄉村振興 注入文化力量

  在科右前旗科爾沁鎮柳樹川村,自治區書法家協會會員豈夢煒帶領村民從一筆一畫學起,墨香悠悠,浸潤小村﹔一聽說內蒙古音協副主席、著名青年歌唱家呼斯楞要來教大家唱歌,科右中旗代欽塔拉蘇木農牧民踴躍報名﹔突泉縣攝影家協會秘書長李馥利的攝影作品深受群眾喜愛,如今他要把這門技藝教給突泉縣寶石鎮寶城村的百姓……這些文藝領頭人,如今有了一個共同的身份——“文化村長”。

  從傳統的“文化下鄉”轉變為把文化“扎根在鄉”,2022年,興安盟聯合自治區文聯統籌區盟旗三級文化文藝資源,烏蘭圖雅、齊峰、呼斯楞、李德戈景等知名文藝工作者走進興安盟,以“文化村長”的身份與嘎查村結對子,示范帶動104名講政治、懂理論、愛基層、能擔當的文藝工作者、文化愛好者以及各界知名人士擔任“文化村長”。他們深入嘎查村開展“村歌嘹亮”“為人民而舞”“微笑的力量”“畫畫我們村的‘明星’”等群眾性文化服務活動,以文化人、以藝通心,把文藝志願服務真正變成群眾願意來、聽得懂、信得過、真點贊的基層陣地和戰斗堡壘,推動鄉村文化文藝事業繁榮發展。

  “95后”劉麗是科右中旗額木庭高勒蘇木巴彥敖包嘎查的“文化村長”,身為基層干部的她愛好寫作,是興安盟作家協會會員。“巴彥敖包嘎查是‘全國文明村鎮’,更是擁有悠久歷史和秀麗風景的旅游度假村。”這位年輕的“文化村長”上任后,走村入戶為嘎查撰寫村賦,和村民一起創作快板、三句半等文藝節目,還組織志願者繪制文化牆,致力於嘎查“氣質”“顏值”雙提升。

  如今,在“文化村長”的帶動下,興安盟嘎查村文化氛圍日益濃厚,農牧民逐步從“學文化”到“用文化”,從“當觀眾”變成“當主角”。可喜的是,又有300余名文藝志願者主動申請成為“文化村長”,為鄉村振興持續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加快環境改造

  讓農村牧區更宜居

  “合發村真漂亮,垃圾分類分五樣。五分法要牢記,各個村民都參與。可燃的要裂解,不可燃的要埋掉,易腐爛的做肥料,可回收的變成寶,有毒害的送村部……”在突泉縣水泉鎮合發村,這首由“五分法”垃圾分類模式改編的順口溜可謂是家喻戶曉。

  “以前家裡的廚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放在一個袋子裡隨意丟棄,垃圾分類處理后,我變成了見‘圾’行事的垃圾分類志願服務隊隊員,不僅把自家的垃圾分類處理,也幫助別人一塊兒進步。”合發村村民陳秀芬說。

  農村牧區干淨整潔是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順應農牧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是鄉愁得以安放的基礎。

  近年來,興安盟把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硬任務,採取垃圾處理城鄉環衛一體化、給排水一體化、“牛羊出院”人畜分離等舉措,為鄉村發展匯聚人氣、增添活力。

  2022年,興安盟按照“系統謀劃、局部示范、重點突破”原則,擇優打造盟級鄉村振興示范村35個,累計投入6.44億元,重點實施“三個一體化”(給排水一體化改造、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景村融合一體化建設)工程項目256個,完工項目233個,完工率91%。加快推動“牛羊出院”項目建設。把“牛羊出院”作為提升人居環境整治成效和促進畜牧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實現庭院整潔度和養殖規模化雙提升。2022年,投入0.77億元打造“牛羊出院”盟級示范點12個,實現肉牛擴群9300頭。扎實推進廁所革命,加快戶廁改造進度,穩步提高農村牧區衛生廁所普及率。截至2022年11月末,全盟已完成新建廁所4284戶(不包含試點),並在每個旗縣市選定1個具有代表性的嘎查村進行試點示范,擇優選定13家改廁廠家產品,完成試點改廁158戶,確保經過試驗,篩選出符合興安盟實際的科學改廁產品。

  提供組織保障

  干事創業更有效

  走進烏蘭浩特市義勒力特鎮西白音胡碩嘎查“兩委”辦公室,隻見室內布置整潔有序,資料擺放整齊,嘎查黨支部書記馬金財正和“兩委”成員研究2023年的產業發展。如今是嘎查黨支部書記的他,之前是烏蘭浩特市義勒力特鎮鄉土人才孵化中心的一名學員。

  回想起孵化中心的技能培訓,馬金財直言收獲頗豐。“加入孵化中心后,通過外出學習和專業培訓,增長了不少見識。特別是產業發展這方面,原來我們的農產品賣不上價,但是經過品牌化運營,每斤3元的大米賣到了5元。”馬金財說。

  在興安盟像馬金財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2019年起,興安盟在57個蘇木鄉鎮設立了鄉土人才孵化中心,把嘎查村優秀青年農牧民集中起來統一培養,重點選拔35周歲以下的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人士、退伍軍人等優秀青年,為鄉村振興輸送青年人才。

  組織興,則鄉村興﹔組織強,則鄉村強。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目標,也是根本保証。近年來,興安盟以提升基層黨組織活力為目標,通過筑牢組織堡壘、建強“頭雁”隊伍、壯大集體經濟,不斷激發組織振興活力,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2022年,興安盟加強鄉土人才孵化中心建設,將其與培養扶持盟、旗、鄉“曉景”式產業帶頭人相結合,助力集體經濟增收、提質,全盟850個嘎查村年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

  藍圖繪就千般景,奮楫振興此其時。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興安盟上下將按照黨中央、自治區決策部署,鍥而不舍跑好“接力賽”,在新的趕考之路上交出新的優異答卷。(高敏娜、胡日查、武跟兄)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