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興 安 盟

“兩米兩牛”成為致富名片

2023年01月06日08:32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隆冬時節,興安盟科右前旗歸流河鎮滿達胡嘎查金剛農牧業專業合作社內一派忙碌,機器轟鳴,工人正在緊鑼密鼓地加工生產。“合作社有1000畝稻田,畝產在600公斤以上,我們要抓緊加工大米,爭取賣個好價錢!”合作社負責人包鳳英高興地介紹,如今乘著“興安盟大米”品牌的東風,她的大米不愁銷路。

  “肥沃的黑土地、適宜的氣候條件、綠色純淨的農田環境,獨特的條件成就了高品質的‘興安盟大米’,並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關注和認可。”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站長王世剛介紹,“興安盟大米”已成為興安盟的響亮名片。

  2022年,“興安盟大米”“太和小米”順利通過國家地理標志運用促進項目評審。“興安盟大米”“太和小米”地理標志產品產值不斷增加,品牌溢價達到20%以上,帶動相關加工、物流、旅游產業產值達到23億元,約10萬人實現就業增收,為興安盟地理標志特色產業注入強勁動能,成為引領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的“金米粒”。

  要想品牌叫得響,“兩米兩牛”做棟梁。近年來,興安盟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積極推進“兩米兩牛”產業發展,傾心農業品牌建設,使綠色農牧業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現場燜制的米飯搭配上秘制的鹵牛肉,真好吃!興安盟不僅大米好吃,牛肉也好吃,我在網上下單買了一些,准備回家送給親朋嘗嘗!”游客李女士說。2022年8月30日,興安盟在上海舉辦的2022中國·興安盟大米產業發展峰會暨農特優品產銷對接訂貨會上,“興安盟牛肉”成為掀起現場客商熱潮的美味。

  2022年,興安盟啟動了肉牛產業再造行動,研究制定了“興安盟肉牛產業鏈重點項目區域分布圖”,依托龍頭企業、全產業鏈相互支撐,肉牛產業發展呈現穩步向好的態勢。據行業統計,目前全盟肉牛存欄131.86萬頭,全盟肉牛標准規模場發展到469家,其中,萬頭以上2家、千頭以上29家、500頭以上60家、200頭以上119家。

  “借助大市場、大平台,必將提升興安盟大米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讓更多優質綠色農特產品走出興安、走進上海、走向全國。”興安盟商務口岸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海濤說。

  目前,除了“興安盟大米”“興安盟牛肉”兩大主要產業,“新林蒼術”“太和小米”“草原金谷”等一批盟內本土品牌也紛紛搶灘國內一線城市市場,走出國門。以綠色大豆和蔬菜為原料的醬腌菜等110多個品種的調味食品,擺上了42個國家和地區的餐桌。

  如今,注重品質提升、品牌打造,走好“質量興農、品牌強農”的鄉村振興品牌化建設之路,講好品牌故事,傳播好鄉土文化,已成為興安盟進一步拓展農業產業發展空間,讓更多農業品牌走向名牌、走向世界,助力鄉村振興不斷向縱深推進的重要舉措,興安盟“源在興安——自然興安,盟生萬物”的優質品牌形象也愈發響亮。(記者 高敏娜 實習生 劉也)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二十人被評為內蒙古“最美退役軍人”
  記者從自治區退役軍人事務廳獲悉,日前,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退役軍人事務廳、內蒙古軍區政治工作局聯合開展的內蒙古“最美退役軍人”評選活動結果揭曉,經過層層推薦、嚴格遴選、社會公示,於得洋、巴特爾、湯孟雷等20名退役軍人被授予自治區級“最美退役軍人”稱號。 “最美退役軍人”是廣大退役軍人的優秀代表,他們在各自不同的崗位上發光發熱,永葆本色。…
內蒙古首家碳中和研究院積極助推“雙碳”落地
  記者從內蒙古首家碳中和研究院——鄂爾多斯碳中和研究院了解到,該研究院自2021年9月成立以來,通過孵化科技企業,推動技術應用,簽約11個“科技興蒙”合作項目,與12個國家知名院士團隊建立合作關系,共同開展課題研究和技術研發,積極助推“雙碳”落地。 據了解,為讓研發成果更快落地,鄂爾多斯碳中和研究院聚焦能源轉型戰略與新能源關鍵技術,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合作開展18項課題研究﹔積極參與鄂爾多斯市“雙碳”規劃類文件編制,制定了該市《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實施方案》《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及三年行動方案》,全市能源、工業、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和綠色金融標准也正在編制中,推動構建1+N+X“雙碳”政策體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