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歸來

駕車從呼和浩特一路向西到包頭,沿途的大青山,林木豐茂,巍峨綿延。
在通往土右旗后灣村的小路兩邊,大片的果林一直蔓延到大青山腳下,這裡的村民靠著瓜果實現了增收致富,“瓜果之鄉”的美譽遠近聞名。
“這裡原先是一個儲煤場,佔地大幾百畝。2017年,旗裡實施新一輪大青山南坡生態修復工程,林草局將儲煤場的深坑填埋,種上了經濟林並無償交給村民經營。幾年過去,環境美了,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60歲的村委會委員董志勇介紹,果子成熟的季節,每天有十幾輛貨車來收果子。
“現在看到這麼美,前些年到處都是黑乎乎的煤粉,人路過都是一身黑。”“以前這一片都荒著,村民在路邊、院子裡種幾棵果樹,結的果子都是黑的,沒法兒賣。”村民們的話,展現著可喜的變化,也揭開了大青山的一處傷疤。
大青山位於陰山山脈中段,橫跨內蒙古包頭市、呼和浩特市和烏蘭察布市的11個旗縣區,攔阻著從西伯利亞吹來的朔風,收集著東南季風帶來的降水,是河套平原、華北平原及首都北京的天然屏障。歷史上的大青山“草木茂盛,多禽獸。”
然而,由於近代以來過度放牧、採伐及戰亂、降水減少等人為、自然因素,大青山植被逐漸衰退,失去當年的風採,南坡沿線的無序開採,更是使山體遭到破壞、生態惡化。
“生態屏障”變為“生態之患”,生態修復與治理刻不容緩。
2007年和2011年,包頭市連續啟動實施2期大青山南坡綠化工程,2017年又啟動實施大青山南坡生態修復綠化升級工程,堅持不懈還綠青山。呼和浩特市則於2012年啟動大青山前坡生態保護綜合治理工程,決心將城區以北的大青山前坡生態脆弱區建成首府“后花園”。
打響“攻堅戰”,啃下“硬骨頭”。將遺留的195家採礦企業、270多家工礦企業關停整改、清理退出、全面修復﹔加強天然林保護、退牧還林、封山育林……多年過去,大青山南坡已是煥然一新。
車子行駛在土右旗大青山沿線,一路上樹林相伴,曾經的亂石荒灘、荒山禿山均不復存在。土右旗林業和草原局工作人員常永勝至今記得那些年植樹造林的景象。造林採取先易后難,坡前沖積扇綠化完成后,開始向山上進攻。因為坡陡,無法使用機械,隻能靠人力和牲畜往山上運送樹苗。有時候一次性上不去,必須進行接力式的運苗,先運到一個平台上,再向上運。就這樣,共完成造林綠化面積約8萬畝,33.4公裡大青山南坡沿線染綠。
在包頭市青山區境內,曾經廢棄礦坑和危岩體遍布的大青山經過修復、綠化等綜合治理,也成了市民休閑放鬆的好去處。
“變化太大了,這兒以前是個距地面40米深的巨型採砂坑,雜草叢生、垃圾遍地,一刮風沙塵滿天,周圍村民連地都沒法種。現在打造成了公園,我們一出村就能看到美麗風景,還解決了我們的就業問題。”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哈拉沁沙坑公園62歲的管護員張連厚說。他所在的哈拉更村有十幾個村民在公園當上了管護員,掙上了穩定工資。
哈拉沁沙坑公園,因採沙坑改造而得名。2012年呼和浩特市啟動大青山前坡生態保護綜合治理工程,這片區域被列為重點整治區域。深坑回填引入中水變成人工湖,5萬多株各類樹木打造生態園林景觀,再加上文藝的木棧道、縱覽美景的觀景台,讓這個下嵌式景觀公園成為市民新寵。
“大青山前坡沿線有十幾個這樣的大沙坑,基本都已經修復綠化。”烏素圖國家森林公園建設養護中心副主任梁智介紹。大青山前坡生態保護綜合治理工程打造了烏素圖森林公園、哈拉沁生態公園、哈拉沁沙坑公園、蒙草百草園、敕勒川草原、草原生態谷、雅瑪圖森林公園等多處重要生態建設工程,以點連線、由線及面形成了一條城市“生態綠帶”,實現了大青山前坡總體生態功能的恢復。
變化的不止生態“顏值”,更是觀念和發展方式。
大青山腳下的水磨村,徽式風格的獨棟小二樓取代了過去的破舊平房,完善的配套設施和整村景觀讓小村充滿現代化的鄉土氣息﹔奎素村西口的馬鞍小鎮,成為一個集觀光旅游、休閑、度假、餐飲、住宿、文化娛樂、馬術訓練、採摘等於一體的特色旅游小鎮﹔討思浩村建成了以採摘園和觀光農業為主的新型農村田園綜合體……
以前生產石灰、膩子粉,處處冒白煙的村庄,如今變成了旅游目的地和休閑度假區,資源變資產,村民變股東、當老板,鋪展出一幅村庄美、產業興、農民富的美好圖景。(記者 霍曉慶 帥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內蒙古國民體質監測合格率為89.1%
- 日前,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公布了《內蒙古自治區國民體質監測公報》(以下簡稱《公報》),2022年內蒙古國民體質監測合格率為89.1%,較“十三五”末期提升了2.1個百分點,距離“十四五”國民體質監測合格率達到90%的目標僅差0.9個百分點。 《公報》顯示,內蒙古參加體育鍛煉的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身體機能、身體素質好於同性別同年齡組的不參加體育鍛煉者,且呈現鍛煉頻率、運動強度越高,體質越好的趨勢﹔內蒙古城鄉居民體質水平的差距有縮小的趨勢,表現為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力量素質的城鄉差異均進一步減小,其中鄉村人群體質水平的增長為主要貢獻﹔內蒙古女性體質水平總體向好。…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