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把特色產業搞出名堂

2022年11月21日10:34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開欄的話

新時代新征程,旗幟引領前進方向,核心領航復興偉業。目前,全區各地各部門紛紛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緊密結合實際謀劃工作,以最快行動、最大力度、最實舉措,把學習宣傳貫徹工作引向深入。

即日起,內蒙古日報開設“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專欄,展現各地區各部門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務實舉措和實際行動,進一步凝聚起全區上下擔當作為、真抓實干、開拓進取,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內蒙古新篇章的磅礡力量。

這幾天,苗新其每天在網上緊盯著大連的疫情動態和航班情況,一旦方便出行,他就准備馬上飛過去考察西瓜市場。

“我們村的‘黑沙’西瓜脆甜、水分大,含糖量達到15%,是方圓百裡少見的好東西,雖然在當地也不愁賣,但價格卻上不去。”他說。

苗新其是包頭市東河區沙爾沁鎮什大股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過去,他一直在外承包土建工程,致富后,回到村裡,被鄉親們推選為鄉村振興帶頭人。

他告訴記者:“幾十年了,村民們一直是靠種植玉米、葵花等傳統農作物為生,投資大、利潤小、回款慢,辛苦一年也掙不了多少錢。所以,必須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旅游產業。”

很快,1200畝土地被流轉出去了。800畝水稻種植區、養魚養蟹區、兒童游樂區、風車長廊、水域小島、玻璃棧道、房車營地等十幾個鄉村旅游項目建成並投入使用。其中,稻漁空間生態觀光園被評為國家3A級鄉村旅游景區。

緊接著,又爭取資金600多萬元,打造了5000畝高標准農田。

現在,黨史館和村史館打造出來了,20多公裡長的田間小路修好了,2公裡長、6米寬的水泥路建成通車了,2公裡長的民生渠能滿足4500畝農田的灌溉需求,總投資400多萬元的污水處理工程也即將竣工……

“苗書記上任4年多時間裡,村裡的變化實在太大了,基礎設施得到大幅改善,環境美了,游客來了,村集體經濟每年收入100來萬,村民人均收入也達到2萬元。”老黨員宋小剛介紹說。

對此,苗新其感慨道:“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鄉村要振興,必須因地制宜,結合實際,把我村的特色產業搞起來,搞出名堂。”

今年,為了拓寬村民增收致富渠道,村三委全體成員每人自籌資金試種了120畝“黑沙”西瓜,每畝純收入4000多元,比種植其他作物產值增加了40%以上。

看到村干部的成功示范,村民劉二潤躍躍欲試,打算明年種植八九畝西瓜。他說:“從近兩年的銷售情況來看,種植西瓜的利潤最大,而且當時賣當時就能見到錢。”

漸漸地,村民們認識到種植西瓜的價值,大多數人計劃明年改種西瓜。可是,產量大了,銷售是個問題,單靠村民開著三輪車走街串巷出去賣可不是個辦法,怎麼辦?

“最近,我正在籌集資金,打算在村東邊的馬路旁建一處5000平方米的西瓜批發市場,這樣,村民可以就近送貨,經銷商也可以集中採購,方便供需雙方的同時,也能使市場形成規模效應。”苗新其對鄉村振興的未來信心堅定,干勁兒十足。(記者 劉向平)

【記者手記】

在包頭市東河區沙爾沁鎮什大股村採訪,記者看到,原本一個土地鹽鹼化嚴重,傳統農業收入微薄的村,但在“鄉村能人”苗新其的領導下,採用“企業+合作社”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不僅實現了廢地變寶,有了地方特產西瓜,而且家園變花園,村民由以往單一種田變為種大田、種西瓜、搞旅游多渠道增收。

【點評】

鄉村如何振興,能否成功,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什大股村之所以在短短幾年時間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黨的政策指引,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推選出了一位政治素質過硬、有思路、有能力、擔當作為的好干部。有這樣一位“能人”帶領、示范,相信什大股村的產業發展會芝麻開花節節高。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