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阿拉善

“沙漠之舟”變身“沙漠黃金”

駝鈴聲聲起 致富門路開

2022年11月16日08:5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天未破曉,馬軍和幾名工人就在擠奶棚裡來回穿梭,兩峰駱駝剛剛安裝上擠奶器,伴隨著嗡嗡嗡的機械聲,涓涓駝奶便緩緩流進擠奶器。待80峰駱駝擠完奶,馬軍便開著車將駝奶運送到駝奶加工企業銷售。

  馬軍是阿拉善盟阿右旗巴彥高勒蘇木巴音寶格德嘎查養駝合作社負責人,從事駱駝產業近4年。“剛開始隻有70多峰駱駝,現在發展到330峰,其中有170峰擠奶母駝。”馬軍樂呵呵地說,“目前有80峰能擠奶的母駝,日產駝奶220公斤,每天的純收入大概是1300元,每年給嘎查集體經濟增收5萬元,還為周邊3戶牧民托管著26峰駱駝,每年有3.3萬元的分紅。”

  阿拉善被譽為“中國駱駝之鄉”,是全國雙峰駝的主產地,歷史上駱駝存欄數量最高時達到25.15萬峰。上世紀80年代后期,受駱駝繁殖周期長、養殖比較效益低等因素影響,駱駝總量以平均每年近萬峰的數字急速銳減,2003年,全盟駱駝存欄數量僅5.59萬峰。

  久負盛名的阿拉善雙峰駝,難道就這樣走向衰落?

  面對雙峰駝瀕臨消亡的嚴峻考驗,阿拉善舉全盟之力實施雙峰駝優良種質資源保護、良種繁育工程,走產業化發展的振興之路,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把駱駝資源優勢轉化為健康產業優勢,加大科技投入,極力延伸產業鏈條,讓駱駝產業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引擎。

  在阿右旗內蒙古沙漠之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們在各種機器前往來穿梭、一條條生產線高速運轉,液態駝奶、益生菌駝乳片、駝初乳奶粉、駝奶寶寶皂等各種駝乳產品源源不斷地進入包裝環節。“自駝乳系列產品投入生產以來,公司日均收奶量在5噸左右,最高時可達到9噸,年均生產1000多噸駝乳產品,年產值達8000多萬元。”公司總經理冉啟偉介紹,“我們的產品不僅暢銷全國各地,還遠銷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  

  駝絨被、駝絨毯、駝絨褲、駝絨圍巾、駝絨披肩、駝絨大衣等多種駝絨產品整齊地陳列在各個展架上,阿左旗“駝中王”絨毛制品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何睿自豪地說:“阿拉善駝絨舉世聞名,我們就是要發揮好原料優勢,利用先進的紡織技術和精工制作工藝,開發出高品質的駝絨產品!”“這條圍巾是我們最新研發的,重量隻有傳統駝絨圍巾的三分之一,和宣紙一樣薄,有遮陽、防紫外線的功能,夏季使用也很舒適,徹底打破了駝絨產品季節性銷售的制約。”他指著展櫃裡的一條圍巾向記者介紹。

  從駱駝原奶到駝乳產品,從駱駝原絨到駝絨產品,需要經歷多道工序,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力量支撐。近年來,阿拉善盟不斷搭建創新平台,增強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先后支持建立了阿拉善慶華煤化工新材料技術研究院、內蒙古駱駝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全盟科技創新平台載體目前已達117家。建成阿拉善盟技術交易成果轉化中心,為全盟駱駝產業技術交易、成果轉化提供政策指導、專家咨詢和知識產權等線上線下服務。截至目前,共發布244項專利、軟件技術,已成功交易89項。全盟登記科技成果108項,自治區登記科技成果113項﹔認定登記技術合同372項,技術合同成交額25.9億元,技術交易額16426.12萬元。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阿拉善盟多措並舉,接連出台利好政策,大力扶持駱駝產業。在堅持“保護雙峰駝特有物種,在保護中發展駱駝特色產業”的政策導向下,明確提出“做亮以駱駝產業為主的高端畜牧業”。同時開展“政銀保”合作貸款業務和養殖保險業務,幫助農牧民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為其解決后顧之憂。為解決牧區勞動力不足、奶源質量監管難的問題,阿拉善盟確立了“放牧+補飼”的原生態飼養模式,主推“龍頭企業+專業養殖合作社+散戶奶駝輪換托養”的現代經營模式,眾多駱駝養殖戶因此受益。

  每隔一段時間,巴根就要到額濟納旗駝奶產業基地“看望”他的駱駝。巴根是溫圖高勒蘇木格日勒圖嘎查牧民,他將自己的8峰駱駝送到駝奶產業基地進行養殖。“駱駝在這裡吃得好、養得好、上膘快,我還能拿到8000元的租賃費。”巴根特別高興。

  “駝奶產業基地主要採用‘企業+合作社+牧戶’的形式,以一年制租賃或入股的形式將泌乳期的母駝集中托養在基地,免費為牧民喂養、馴化。租賃期間駝奶、絨毛歸基地所有﹔租賃期結束后,母駝、駝羔仍歸牧民所有,外加每峰駱駝每年1000元的租賃費,實現了基地和農牧民的互利共贏。”基地負責人朝格圖介紹。

  駝鈴聲聲催前進,踔厲奮發啟新程。阿拉善盟駱駝產業已然邁上快車道,全盟現有養駝戶2032戶,其中百峰以上養駝大戶1061戶。目前,阿拉善雙峰駝存欄數量達14萬峰,是全國雙峰駝存欄最多的地區。阿拉善盟已建成養駝專業合作社70家、養駝基地33個、駝奶中轉站9個、駱駝標准化圈舍416個、駱駝產業注冊商標33個,全盟駱駝產業年產值突破3億元。“沙漠之舟”華麗轉身,變為名副其實的“沙漠黃金”,讓萬千農牧民過上了實實在在的好日子。(記者 薛來)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