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蓋管理區: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蜿蜒曲折的烏拉蓋河。
烏拉蓋管理區AAAA級景區“布林泉”。
我國肉牛新品種“華西牛”在烏拉蓋培育成功。
收獲的季節。
俯瞰巴音胡碩鎮。
烏拉蓋管理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文化旅游業,助推民宿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美麗和諧的烏拉蓋草原。
黨的十八大以來,烏拉蓋管理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推動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保持了經濟發展、社會穩定、邊陲安寧的良好局面。
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十年來,烏拉蓋管理區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生產總值由2012年的29.77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45.67億元,累計完成322.4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49.82億元,年均增長14.73%。工業增加值由2012年的22.37億元增長到27.7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由3.03億元增長到9.76億元,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佔比大幅提升,市場主體由1117戶增加到4067戶,注冊資本由40億元增加到75億元。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1684元和14816元分別增加到47180元和34026元,年均增長8.08%和8.67%,農牧民收入增速連續多年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12年的2.5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3.8億元,年均增長5.8%。
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十年來,烏拉蓋管理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大力推進種業振興行動,立足地區資源優勢,積極推動“華西牛”新品種繁育,經過43年的努力,育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肉牛新品種“華西牛”,2021年獲得了國家畜禽新品種証書,標志著我國在肉牛育種領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烏拉蓋管理區啟動實施了國家肉牛種質資源保存創新利用中心項目,總投資達到4.8億元以上。畜牧業生產實現了由避災型、建設型向現代畜牧業的歷史性跨越,種養業內部結構不斷優化,由單純依靠牲畜頭數增長向結構優化、產業鏈延長、服務管理社會化、精細化上要效益轉變。
十年來,烏拉蓋管理區在確保生態不被破壞的前提下,穩步推進清潔能源業發展。首先堅持抓穩定能源的供給,加快推進賀斯格烏拉南露天煤礦綠色化礦山建設和農乃廟魯新煤礦智慧化礦山建設,兩礦先后獲得核准、採礦証、用地等關鍵手續,綠色礦山建設成效大幅提升,煤炭產量達到1億噸以上,其中2016年以來為東北保供煤炭達6800萬噸,有力保障了東北地區民生及電力用煤。其次堅持抓新能源的發展轉化,積極謀劃能源外送通道建設,布局坑口電廠建設,全力促成江蘇能源2×100萬千瓦電廠落地烏拉蓋,總投資達75億元,於2021年11月份開工建設,目前已完成投資10億元,投產后年發電量約100億千瓦時,將為國家能源安全戰略作出積極貢獻。
十年來,烏拉蓋管理區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大力發展原生態草原文化旅游業,促進富民增收。
十年間,烏拉蓋管理區成功創建了自治區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累計完成投資6.8億元,建成國家4A級旅游景區3處、國家3A級景區1處,並啟動了九曲灣國家5A級景區創建和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在遼寧、呼和浩特、北京、通遼等主要客源地舉辦宣傳推介會40余場次,有效拉動了東三省、京津冀旅游市場。還積極打造草原影視基地,先后拍攝了《狼圖騰》《周恩來與烏蘭牧騎》《海的盡頭是草原》等影視作品,有效提升了烏拉蓋對外知名度和美譽度,成功打造了“天邊大草原·純美烏拉蓋”旅游品牌,被評為“中國最具原生態景區”。催生了“旅游+”新業態,游客接待量最高年份突破110萬人次,人均消費1000元左右,旅游業帶動農牧民平均增收3000元以上。
十年來,烏拉蓋管理區累計投入資金7000萬元,建成文化活動中心、圖書館、博物館、兵團展覽館等場館,全部免費開放,群眾文化生活日趨豐富。
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黨的十八大以來,烏拉蓋管理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扎實推進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生態保護實現新飛躍。首先將51%的土地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全力推進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國有草場試點建設,烏拉蓋草原成功入選國家第一批“紅色草原”名錄,全力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自治區已公示並上報國家待批﹔全面落實河湖長、林草長制,確保草原生態系統完整多樣。其次堅持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在完成“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的基礎上,積極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等工作,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讓藍天白雲、碧水淨土成為常態,空氣優良天數比例為97.4%,連續多年達到國家一級標准。再者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90余萬畝禁牧區實現“零放牧”,綜合運用智慧農牧業信息系統和衛星遙感技術,布設99個監測樣點開展草畜動態平衡試點,由“人眼”定期監管向“天眼”全天候監管轉變,天然草原植被平均高度、蓋度達到24.56厘米、79.1%,各項指標均位於全區前列。
發展的基礎條件更加厚實
烏拉蓋管理區堅持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城鎮建設管理全過程,突出特色,明確定位,立足本地實際,把巴彥胡碩鎮打造成為游客的集散中心,整個管理區的服務保障基地和集會議研討、高層論壇、文娛交流、市民休閑康養於一體的綜合性新型社區。
與此同時,以建設“生態、休閑、宜居、智慧、美麗”的草原特色城鎮為目標,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打造現代生態美麗之城。
十年來,烏拉蓋管理區中心城鎮先后獲得“自治區級特色景觀旅游名鎮”“自治區文明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等榮譽稱號。一是突出建設“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定位,先后兩次修訂完善城市總體規劃,控規覆蓋率達97%。從群眾需求出發,從細微處入手,大力推進硬化、綠化、亮化、美化、淨化建設,城鎮建成區面積由2012年的5.9平方公裡擴展至7.6平方公裡,綠地率由25%提高到43%,人均綠化面積、公園面積、市政道路面積分別達到173平方米、101平方米、48平方米,形成了七橫十縱的道路網格和點面融合、內外滲透的綠地生態格局。累計投入4.4億元,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工程,征拆1149戶,居民居住條件大幅改善。二是下大力氣完善基礎設施,補齊城鎮功能短板。目前,烏拉蓋管理區共建有中小學、幼兒園7所,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0個,文體中心、廣場、公園等公共休閑場所12處﹔城鎮集中供熱率達到94%,自來水普及率達100%﹔城鎮污水、雨水地下管網配套完善,城鎮綜合承載能力不斷提升。三是積極推進鄉村振興建設,以“嘎查村走在前、作表率,國有農牧場分場高標准、創示范”為目標,投資達8.39億元,嘎查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5萬元以上,戶廁普及率達61%﹔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強,瀝青(水泥)路裡程達646公裡,城鄉供電等級和保障可靠率達99.96%,累計建成通信基站97座,實現通訊信號實現全覆蓋。
民生福祉大幅增進
十年來,烏拉蓋管理區始終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不斷加強和改善保障民生工作,擦亮民生底色,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期間,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持續深化,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分別從2012年400元/月、350元/月提高至840元/月,是全盟乃至全區最早實現城鄉一體化社會保障的地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100%,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8.98%,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在住院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達73%,有效減輕困難群眾醫療負擔。就業形勢總體保持基本穩定,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8%以內。
十年來,烏拉蓋管理區衛生健康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建成旗縣級二級乙等人民醫院1所,人民醫院發熱門診建成使用,傳染病區、應急觀察室開工建設﹔與多家省級三級醫院組建醫療聯合體和專科聯盟,開展骨科、婦科、腸胃鏡等手術700余例,惠及人群1000余人次﹔平均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和注冊護士數分別為3.2人和3.7人。烏拉蓋管理區還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十年來,累計投入各級各類教育基礎建設資金2.02億元,新建改擴建小學3所、幼兒園3所,各類學校全部實現校舍樓房化。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3%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100%,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和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均為100%,教學質量保持全盟中上水平。
民族團結進一步鞏固
十年來,烏拉蓋管理區全面深入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不斷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大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八進”活動,累計創建盟級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單位、10個模范集體、3名模范個人受到自治區表彰,12個模范集體、17名模范個人受到盟級表彰。同時,始終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主線,聚焦凝力,在經濟社會活動中賦予其民族團結、民族共同體的意義。烏拉蓋管理區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列入干部教育培訓計劃,累計培訓1085人次,實現干部教育培訓全覆蓋。
黨的建設不斷加強
十年來,烏拉蓋管理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常態化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各級黨員干部持續加強黨性淬煉和思想洗禮,“兩個確立”更加堅決,“兩個維護”更加自覺,“四個意識”更加牢固、“四個自信”更加堅定。
十年來,烏拉蓋管理區把強化政治功能作為基層黨建的“牛鼻子”,扎實開展“兩化”治理、常態化長效化推進“雙百”攻堅行動、嚴格落實“整治兩化問題、提高工作質效、淨化政治生態”專項行動和“爭創招”工作,補短板強弱項,抓規范促引領,強隊伍夯基礎,重創新求突破,黨員干部提振了精氣神,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得到了新提升﹔緊緊圍繞“三強三優”(強政治、強作風、強治理和優職能、優隊伍、優保障)目標,深入實施“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年”,扎實推進“抓鄉促村帶戶”“對標創先”等“揭榜領題”項目,推動黨組織標准化、規范化,各級黨組織書記抓黨建工作的主責意識明顯增強,各領域黨建呈現出齊頭並進、全面提升的良好態勢﹔充分發揮特色優勢,扎實開展國有農牧場黨建“四個規范化”建設、“最強黨支部”創建,持續深化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統籌謀劃實施嘎查村(分場)集體經濟項目,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民族團結的“火車頭”帶動力越來越足,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今后,烏拉蓋管理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和安全並重,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決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著力補齊民生短板,全力提高社會事業發展水平,全面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堅定不移從嚴管黨治黨,奮力譜寫現代化烏拉蓋建設新篇章。(巴依斯古楞)
( 圖片由烏拉蓋管理區黨工委宣傳部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