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興 安 盟

激活人才“引擎”賦能鄉村振興 

——突泉縣培養“曉景式”人才助鄉村振興發展側記

2022年09月13日17:35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初秋時節,走進突泉鎮東信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牛舍裡一頭頭膘肥體壯的奶牛正吃著新鮮的草料。2010年,一直在外地工作的王青山回鄉創辦奶牛養殖合作社,經過12年的努力,現在奶牛存欄量497頭,僅鮮奶外銷一項,年收益就可達700萬余元。

王青山到村民家中幫忙給牛看病。

王青山到村民家中幫忙給牛看病。

一人富不算富。今年,王青山被確定為突泉縣“曉景”式鄉村產業發展帶頭人后,他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帶動周邊群眾共同致富上,給予他們無私的幫助和支持,被大伙親切地稱為“奶牛專家”。

“沒養牛時以為養牛很簡單,牛一買回家才發現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了,牛有點小毛病我就打電話找王青山,他都第一時間開車跑過來幫我,真讓我感動。”東信村的養牛戶李永庫感激地說。

用致富能人、鄉土人才激活鄉村活力。突泉縣結合本地實際,突出抓好“曉景計劃”培養人選的培育工作,借助鄉土人才孵化中心平台,探索實施“343”培養機制,深入挖掘鄉村人才潛力,培養了一支思想素質好、品德修養高、發展辦法多、為民服務實的“曉景計劃”培養人選隊伍,助力鄉村振興。

三級甄選,讓“曉景式”人才脫穎而出

“小一點的笤帚一天能編10個左右,活也不累,一個月能收入2000多塊錢,我這和李老師剛學不久,還是新手呢,手法再成熟一點,我就能收入得更多了。”水泉村村民高玉華高興地說。

高玉華口中的李老師,就是興安盟盟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草編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突泉縣“曉景”式鄉村產業發展帶頭人李鳳華。她憑著對草編傳統工藝的熱愛,點草成金,一年能收入18萬元。在村、鎮、縣的挖掘培養下,李鳳華利用業余時間教授婦女們草編手法,帶領水泉鎮婦女走出了一條“傳承+致富”的新路子。

優中選優,強中選強。為充分釋放“鄉村能人”帶動效應,把好“曉景計劃”人才培養“准入關”,突泉縣牢牢抓住人才選拔這個“牛鼻子”,制定《突泉縣“曉景計劃”實施方案》,組織各村黨組織從返鄉創業人員、鄉土人才、養殖大戶等群體,通過“四議兩公開”的方式,擇優推選出符合標准的“曉景計劃”培養對象並向各鄉鎮黨委推薦。各鄉鎮組成工作組,對初步人選開展資格初審、走訪考察,擇優確定為鎮級“曉景計劃”培養人選,並向縣委組織部推薦。縣委組織部聯合20余家單位,對各鄉鎮推薦的人選深入各村開展考察,最終確定縣級“曉景計劃”培養人選,並擇優向盟委組織部推薦。

通過層層選拔,讓優秀鄉村人才脫穎而出。突泉縣甄選一批盟級“曉景計劃”培養人選27名,縣級人選77名,鎮級人選263名。

四項舉措,讓“曉景式”人才名副其實

“今年我跟著高金柱種植了幾畝水稻,長勢特別好,金柱農場經常給我們開展線上線下培訓班,還到田間地頭給我們指導,今年我這水稻肯定豐收了!”太平鄉白廟子村村民陳國志高興地說。

作為老百姓致富帶頭人,突泉縣金柱家庭農場場長高金柱今年被評選為盟級“曉景計劃”培養人選,他用自己所學種養殖技術知識幫助群眾,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我作為一名老黨員、一名農場場長,深感到農民賺錢的不易,我要用自己所學技術知識幫助群眾,帶動群眾增收致富。”高金柱說。

目前,金柱家庭農場開展的多樣培訓,已經有20余名群眾通過培訓掌握了種養殖技能,並通過種養殖技術增加收入。

推動“曉景計劃”落地見效。突泉縣強化統籌協調,成立“曉景計劃”辦公室強化組織協調、資金政策保障、教育培訓、宣傳推動等各項相關工作。強化集中培訓,每月開展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六項工程六到村戶”,組織縣直包戶干部、村“兩委”干部、駐村工作隊成員深入各戶,了解各戶產業發展需求,將部分優秀青年農民納入到鄉土人才孵化中心進行集中培養,擇優納入“曉景計劃”培養人才隊伍。強化宣傳引導,因地制宜發展鄉村車間、鄉村工廠、特色制造、手工業等鄉土產業,充分發揮典型引領作用。強化考核推動,將“曉景人才”培養工作納入縣委督查專班“六到村戶”考核內容,每月對各村“曉景”人才培養情況進行實地考核。

三本清單,讓“曉景式”人才靶向發力

“老百姓剛開始養牛,沒有經驗,有時看病不及時一萬五六的一頭就沒了,一年就白干了,看著著急,我就從網上不斷學習,加上這些年養牛積攢的經驗,隻要村內養牛戶有事,我第一時間到,我的手機24小時開機,無論什麼時間,老百姓現在家裡有啥事都找我。”太平鄉賽銀花村黨支部書記黃銀昌介紹

從養牛大戶、到村黨支部書記再到太平鄉統戰委員,黃銀昌是突泉縣“曉景計劃”培養人才的典型代表。

強力培育鄉村本土人才。突泉縣堅持以結對幫帶清單、產業扶持清單和制定培訓指導清單這“三本清單”為落腳點,把“曉景計劃”培養人選培養成為鄉土人才、中共黨員和村后備干部,夯實農村產業發展帶頭人培育根基。

用鄉村人才喚醒鄉村活力。通過組織“曉景計劃”培養人選與周邊農戶建立“帶頭人+經營主體+農戶”利益聯結關系,採取入股分紅、托管服務、吸納就業等方式聯結農戶,通過聯戶經營、聯耕聯種聯養、組建合伙農場等方式聯合開展生產,帶動農戶共同發展。目前,共帶動戶數6503戶,其中入股分紅1805戶、托管服務1390戶、吸納就業3308戶。

    用鄉村產業激活鄉村發展。通過培育農村合作社標杆,引導“曉景計劃”培養人選積極參與示范社創建,將規范管理、創新發展、聯農帶農作為評定考核內容和政策扶持的主要依據,培育一批制度健全、管理規范、帶動力強的農民合作社行業標杆,提升農民合作社發展質量。目前,全縣共有合作社117個,打造盟級示范社17個,給予補助754.68萬元。(馮玉燕、張禹)

(責編:趙夢月、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