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風助力鄉村振興

![]() |
赤峰市翁牛特旗玉龍沙湖經過治理的沙地。 |
“隨禮不超200元,每桌隻有8個菜……”如此簡潔的“滿月宴”,源自筆者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格日僧蘇木阿日嘎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牧民食堂”的親眼所見。
翁牛特旗把鄉風文明作為重要抓手,加快深化移風易俗,讓新時代文明新風深入人心,吹進千家萬戶。格日僧為蒙古語,漢語意為“牲畜的脯肉”,上世紀50年代前,這裡水草豐美,后來由於過度砍伐、開墾、放牧,沙化嚴重。近年來,格日僧蘇木加快沙地綜合治理,在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然而經濟的振興,生活水平的提高,並沒有使當地農牧民摒棄掉一些陳規陋習。翁牛特旗格日僧蘇木黨委書記僧格介紹,長時間裡,當地紅白喜事大操大辦,講究排場與檔次,互相攀比之風愈演愈烈,讓農牧民們苦不堪言。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翁牛特旗格日僧蘇木在阿日嘎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了一處“牧民食堂”,向不良社會風氣宣戰,通過物質優惠、精神鼓勵、宣傳引導、志願服務等方式,將牧民食堂逐步打造為凝聚群眾、以文化人、摒棄陋習、成風化俗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
“牧民食堂”由閑置舊房屋改造翻新,2022年初開始運營。食堂佔地約300平方米,設有14張餐桌,能容納150多人就餐,徹底解決了農牧民遇到紅白喜事需要自己租大棚搭建場地的問題。食堂裡冰箱冰櫃、桌椅餐具、飲水機等一應俱全,供農牧民免費使用。食堂水電費由集體經濟補貼。“牧民食堂”招募了有廚藝技術的志願者,免費提供炒菜服務。辦理紅白喜事的農牧民隻要帶好食材,就能便捷地舉辦一場宴席。“牧民食堂”還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積極倡導一切從簡的理念,通過張貼牌匾、挂橫幅標語等宣傳,引導農牧民養成厲行節約的習慣。
截至目前,“牧民食堂”已成功舉辦了十余場紅白喜事活動,獲得農牧民的普遍好評,被親切地稱為“天邊的朵藍”(意為草原深處的“溫暖”)。牧民朝格圖說:“今年5月份,我在‘牧民食堂’給兒子舉辦婚宴,一共12桌,算起來比到鎮裡飯店節省3000多元,鋪張浪費的現象沒有了,這個食堂辦得太好了。”
“牧民食堂”節省了開支、減少了浪費,又摒棄了陋習,改善了鄉風,新時代文明新風吹遍了阿日嘎查。翁牛特旗旗委常委、宣傳部長班孟祺表示,“牧民食堂”的出現使當地逐漸形成了“婚事新辦、喜事廉辦、白事簡辦、小事不辦”的節儉新風。同時,對“牧民食堂”的宣傳引導以及眾多漢族志願者的無償服務,加深了溝通和融合,相愛相敬的民族團結故事在這裡不斷上演,“牧民食堂”已成為血濃於水的民族情感逐步深化的經歷者和見証者。我們還要把“牧民食堂”推廣到更多地方,讓“牧民食堂”像一顆包含精神文明成果的種子,在翁牛特旗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在阿日嘎查,“牧民食堂”可謂“一地多用”。它既是牧民的宴會廳,也是會議室,還是活動的廣場。這裡定期舉辦新時代文明理論宣講、培訓、文藝文化活動以及科技助農等科普講座。
此外,通過“牧民食堂”的凝聚力,翁牛特旗格日僧蘇木還推出當地“最美家庭”評選活動,已連續舉辦9期。文明似一道絢麗的彩霞,讓翁牛特旗的鄉村更美麗。農牧民精神新風貌、鄉村文明新氣象正在為翁牛特旗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的精神力量。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8月19日 第 0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