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從“牛產業”到“產業牛”

“在外打了幾年工,辛苦不說還沒掙到多少錢,近年來旗裡出台好多鼓勵返鄉創業的政策,2020年在嘎查黨支部的引導下我回到了家鄉,小隊長還主動幫我辦了牛棚手續,養了18頭西門塔爾牛,前期投入不大,也很省心,僅養牛去年就掙了7萬多,比打工可強多了。”說起養牛,鄂托克前旗特布德嘎查牧民孟克畢力格難掩內心的喜悅。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前旗特布德嘎查黨支部立足自身地處蒙陝寧交接處的區位優勢、農牧業設施基礎好、擁有大型駐地肉牛養殖企業等實際,以“支部引領、企育戶繁、藏牛於戶”方式,發展壯大肉牛產業,走出一條產業富民新路子。肉牛養殖戶由2020年的20戶增長到現在的52戶,養殖肉牛3300頭隻,2021年農牧民肉牛產業純收入達1150萬元,2020被評為全市鄉村振興示范村。
一個好支書,瞄定牛產業
2021年1月,經過換屆選舉,31歲土生土長的趙偉當選特布德嘎查黨支部書記、委員會主任。
特布德嘎查養牛的時間不短,但一直以土牛為主,也不成規模。隨著農牧業轉型升級的進程不斷加快,如何在草蓄平衡前提下,轉變肉牛養殖模式、增加牛肉產量、提高農牧民收入?這是趙偉上任以來常常思考的問題。
“牛肉價格一直比較穩定,我們現在養殖的西門塔爾牛比咱們當地農牧民養殖的土牛牛肉產量能高2倍以上,而且這些品種牛生長速度快,很適合農牧民養殖。”當聽了駐地養殖公司負責人的一席話后,趙偉眼前一亮。
經過充分市場調研、考察學習,反復與相關專家及養殖大戶溝通對接,趙偉與嘎查“兩委”成員算了一筆賬:由駐地養殖公司為每戶農牧民提供20頭15個月齡以上西門塔爾、安格斯純種能繁母牛,按市場價每頭2萬元計算,總投入40萬元。養殖戶通過爭取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貼息貸款和養殖公司墊付資金能解決90%左右的投入資金,養殖戶隻需自籌4萬元左右即可實現。一年后,銷售牛犢可盈利20余萬元,每年母牛和牛犢必需的養殖成本約12萬,還能收益8萬元。
說干就干,很快特布德嘎查就與勁牛養殖公司簽訂了產業捆綁發展協議。
一條產業鏈,鏈起企與農
“沒養過西門塔爾牛,價錢可比土牛高不少,就擔心養不了,養不好賠不少、養成又擔心賣不了。”嘎查養殖戶杭玉林說。
起初,對於養殖品種牛,農牧民心裡沒底。村“兩委”從有經驗養殖戶入手,講政策、講優勢、講保障、講收入,一段時間下來,農牧民也逐漸接受了這個想法,願意跟著支部干。
“農牧民信任我們,就要盡可能的把這事辦好,從購買、飼草料供給、防疫技術到最后的銷售,這些我們都應該保障好,打造一條全產業鏈,讓百姓掙到錢、見到利。”趙偉說到。
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嘎查黨支部聯合養殖大戶,勁牛等公司技術人員成立良種繁育服務隊和技術指導服務隊,逐步建立起從優良肉牛凍精引進、肉牛配種、優質牧草加工、飼養管理技術培訓、疫病防控到牛犢統一回購的“養、育、銷”肉牛全產業鏈,將企業與農戶緊密鏈在產業鏈上,徹底打消了農牧民顧慮。
2022年,嘎查黨支部按照“小規模、大群體”整村推進、分戶飼養的養殖發展模式,勁牛公司先后為15戶養殖示范戶提供能繁母牛300頭,目前,70%的母牛成功完成人工受精。
“對牧民的原有肉牛,我們也將上門提供技術指導,做好土牛與品種牛有序銜接。”勁牛公司總經理李林堂說。今年以來,技術服務隊派出技術員60余人次,開展服務140余次。
一個協作區,助力產業牛
如何將各方資源要素聚集到肉牛產業發展中來?上海廟鎮黨委及時協調勁牛、華陽、蒙江等肉牛龍頭企業及包扶單位上海廟經濟開發區與特布德嘎查黨支部聯合成立黨建協作區。為了便於后續管理和統籌,鎮黨委書記兼任黨建協作區領導小組組長。
“目前,我們正在積極對接相關部門創建全旗肉牛公用品牌,強化授權管理,引領帶動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協同發展。利用鄂前旗農特產品展展銷中心,進行品牌營銷推介,加強與新媒體、電商、商超等主體合作,線上線下融合,不斷提升特布德肉牛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特布德駐村第一書記王飛說。
心往一處想,勁才能往一處使。嘎查黨支部“牽線搭橋”,爭取政策補貼、協助辦理手續﹔包扶部門負責加強品牌建設和安全監管﹔龍頭企業強化肉牛養殖全過程技術服務。各有分工、同向發力,黨建協作區為特布德的肉牛產業匯聚起強大合力。
“力爭到2026年,全嘎查肉牛養殖戶達到130戶以上,建成5萬頭規模化肉牛養殖繁育基地,同時將我們的養殖模式在周邊嘎查進行推廣,輻射帶動更多農牧民。”談到未來的發展趙偉信心滿滿。
隨著特布德嘎查的肉牛產業逐漸興旺,農牧民的腰包鼓起來了,農牧民的獲得感、滿足感也日益增強,一幅由黨支部引領農牧民增收致富、助推鄉村振興的“牛畫”正在添彩增色。(雷祿、楊靖)
來源:鄂前旗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