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什:城市管理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城市是居民的家,城市管理,大到城市規劃建設、民生工程實施,小到居民出游購物,小區環境衛生,事事連著民心。多年來,康巴什區在城市建設管理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在建設民生福祉中心的理念指導下,出台一系列舉措,辦好一件件實事,彰顯著為民情懷。
用足“繡花”功夫改善人居環境
康巴什區圍繞城市治理,推出了一系列落地有聲、群眾叫好的扎實舉措,著力提升城區環境。漫步於康巴什街頭,滿眼綠意盎然,街頭小品盡顯匠心。康巴什區著力打造出門見綠、500米見園“綠色福利”。2021年,新增國土綠化面積3900畝,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2%以上,獲評2021中國綠色發展示范區。
為改善居民基本生活條件,提升群眾居住品質,康巴什區將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作為補齊民生短板的重要內容,持續加大改造力度,不斷向“城市環境優美、小區舒適怡靜、居民生活幸福”的目標邁進。先后有18個小區列入改造范圍,工程實施前,各街道社區廣泛聽取居民意見建議,真正做到體現群眾意願。通過改造,小區面貌煥然一新。正如家住寧馨社區警泰苑的劉女士所說:“牆皮脫落的問題解決了,整個小區的更加美觀了,居住環境的改變帶來了愉快的心情。”
運用科學管理保障城市品質
近年來,得益於技術創新,康巴什區各街道將傳統社會治理與網上虛擬社會治理有機結合。依托“多多評·碼上生活”社區智能綜合服務平台將各有關單位、商企、群眾聯通,利用“邀您參與”“我要上報”“我要點贊”和“隨手拍”等功能,及時收集、辦理居民群眾需求,舉報、上傳各類不文明行為,將線下網格化治理引至線上,各類問題實行“發現上報、統一受理、任務分解、完成銷號”的全流程閉環。2021年9月康巴什區成功入選首批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特色基地和自治區首批社區治理創新實驗區。
在康巴什,專業社會組織憑借其專業性、個性化和及時性,對政府基層治理工作形成了有效的補充。2015年7月,康巴什區達爾罕社區成立了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開展殘疾人、老年人、兒童、婦女等特殊群體服務。最終形成“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願者+社會公益慈善資源”的“五社聯動”服務模式。經過數年努力,孵化、培育出“黨員志願者服務隊”“紅星藝術團”“公益課堂”等社區社會組織。
注重人文關懷提升幸福指數
康巴什的美,既包括了美輪美奐的街頭園藝,相映成趣的青山流水,又包含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這些活動能給人以深沉的精神滋養。為了吸引更多游客,帶動第三產業發展,近年來康巴什區鉚足了勁頭打造一座新興“網紅城市”。僅在去年,康巴什區建成了城市帳篷營地、美術館等網紅打卡點﹔“馬上游城”等品牌活動更彰顯了草原馬背民族的豪情和現代城市向世人展現自我的信心。每年五月,花王牡丹綻放,家家戶戶,相攜共游婚慶文化園,白發垂髫與國色天香在康巴什相遇。
文明友愛是城市人文最重要的篇章,志願服務是城市居民最溫情的牽系。作為文明城區,康巴什區在常態長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生動實踐中,堅持“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願服務理念,不斷擴展志願服務領域,吸納志願者23892人,建設志願服務“一庫百單”項目,構筑了“群眾點單,中心制單、派單,部門接單,群眾評單”全覆蓋、閉環式的文志願服務網絡,依托科學管理,確保將實事辦好、好事辦實,實現了“群眾在哪裡,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裡。”
在城市管理中,康巴什區堅持統籌思考,協同推進,既注重細部設計,又綜合考慮城市景觀和空間利用﹔既注重科技創新,又立足於居民群眾的現實需要。在追求卓越品質的道路上不斷前進。(朱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