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最懂高爐“喜怒哀樂”的人

——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包鋼煉鐵廠4號高爐爐前大班長孔德禮

2022年05月01日08:2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4月28日,自治區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自治區五一勞動獎表彰大會召開,包鋼煉鐵廠4號高爐爐前大班長孔德禮作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獎代表,宣讀致全區各族勞動者的倡議書。

  “我要做最好的產業工人。”孔德禮多年前獲評自治區勞模時許下這樣的心願。如今,他夢想成真,捧回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1992年,孔德禮走進包鋼煉鐵廠,被分配在3號高爐當學徒。高爐冶煉是一個連續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過程,而且當時3號高爐運行工藝老化,設備故障頻發,人員操作水平有限,爐前的崗位工人工作時都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可孔德禮就是對高爐感興趣,他努力走近高爐,想徹底征服這個龐然大物。

  通過現場觀察實踐、請教老師傅、查找專業資料,他快速成長起來。21歲時成為煉鐵廠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爐前副組長﹔參加工作4年時成為爐前組長,后擔任3號高爐爐前大班長。當時高爐休風次數多,而高爐更換風口大套作業工作環境惡劣,風口噴出的煤氣火焰有時長達2到3米,要保証快速將損壞風口拽下,並能快速對風口及風管進行回裝並上正上嚴,是一項極其艱難的工作,而3號高爐各項指標每次都在各高爐中遙遙領先。

  2006年,6號高爐投產,存在諸多不穩定因素。2007年,孔德禮臨危受命,成為新高爐爐前大班長。

  “隻要用心觀察,用心思考,高爐會告訴你很多。”在孔德禮看來,鐵口飛濺的鐵花顏色與亮度,鐵流的流速,渣鐵的流動性都是高爐的話語,表達著不同的含義。不斷鑽研高爐的穩定順行、降本增效,鑽研技術創新,不斷推動爐前操作管理技術進步,他的工作生活和高爐的“喜怒哀樂”緊緊聯系在一起。

  6號高爐由電除塵器改造為布袋除塵器后,按照孔德禮總結的操作方法,6號高爐除塵器穩定運轉,不但滿足了環保達標要求,還節約布袋及更換費用500余萬元。

  2009年8月,6號高爐鐵口運行突然出現異常——不易開口,深度變化,打炮困難……根據經驗分析,孔德禮判斷是炮泥配方改變造成的,而供貨的合資企業派來的日方專家對此拒不承認。孔德禮將跨度3個月的鐵口參數統計數據擺在日方專家面前,日方專家最終承認是他們為降低成本擅自改變了炮泥配方,並且鞠躬認錯。恢復以往配方后,6號高爐鐵口很快實現穩定運行。

  一代爐齡結束后,高爐必須停爐檢修,否則面臨眾多危險。而高爐停爐關鍵的一步是放殘鐵。排放殘鐵難度極大且非常危險。2014年至今,孔德禮先后參與了煉鐵廠4號高爐、2號高爐、3號高爐、5號高爐、6號高爐停爐放殘鐵作業,殘鐵放淨率達到100%,達到同行業領先水平。

  2014年,孔德禮勞模創新大師工作室成立。2019年,他被聘為包鋼高爐爐前工首席技能大師。近年來,工作室完成創新項目120項,創造效益500余萬元,編寫了《爐前標准化作業指導書》等6份標准化作業指導書,有效地指導出鐵全過程管控,確保高爐穩定順行。他帶出的徒弟張立明、劉家振,在2020年度自治區級高爐爐前工職業技能競賽中分獲第一、第二名。他完成高爐爐前工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客觀題庫建設,完成了660道題目的編制、校對、定稿、電腦錄入等相關工作。此題庫在2020年度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中順利運行,達到使用要求,為包鋼人才技術培養作出貢獻。

  2019年,6號高爐開爐運行已13個年頭。爐腹冷卻壁大量破損,漏水區域逐步擴大,嚴重影響鐵口作業。此前,爐前工隻能依靠煤氣火對鐵口部位進行烘烤來減輕影響,但效果極差,影響高爐正常生產。孔德禮帶領攻關團隊制定預防措施,運用鐵口二次壓入技術,有效解決了問題,為高爐穩產、高產提供了保障。

  越來越多的“孔德禮經驗”成為“包鋼標准”,守護著一座座高爐的穩定順行。孔德禮也憑借多項國家級專利、出色的技能水平和優異的業績獲得包頭市勞動模范、全國工會優秀積極分子、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記者 呂學先)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