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生態環境

沙棘檸條繪出“綠色版圖”

2022年01月13日08:59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這還是印象中那個風沙肆虐、黃沙漫天,幾米之內看不見人的哈吐布其嗎?

  這還是記憶裡那個一到風季臉上、耳朵裡全是沙土,嘴裡嚼東西還嘎吱嘎吱響的哈吐布其嗎?

  冬日蒼茫的大地靜謐而祥和。沙棘成林,檸條漫坡,哈吐布其換了容顏!

  “過去這裡風起時睜不開眼,風沙一刮就是半年。屋子裡地上、窗台、家具都會蒙上一層細土﹔如今這裡,春夏能看見油綠油綠的沙棘果樹,成片成片嫩黃色的檸條花。到了秋天,橙紅的沙棘果像瑪瑙珠一樣一串串挂在綠色掩映的枝頭,每一個季節都美得讓人挪不動步。”說起家鄉容顏的轉變,呼斯樂感慨萬千。

  興安盟科右中旗哈吐布其嘎查地處科爾沁沙地腹地。過去,這裡生態環境惡劣,土地荒漠化、鹽鹼化嚴重,荒漠化、鹽鹼化土地面積約佔土地總面積的54%。植被覆蓋率低,沙丘移動快,嚴重威脅著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

  “自從沙棘成林之后,風小了,沙子也少了,環境比以前好多了。” 當地居民異口同聲。

  2019年,在中宣部協調引導下,“螞蟻森林”走進科右中旗,全旗大力推進防沙治沙項目。2年多來,螞蟻森林防沙治沙項目總投資1891萬元(螞蟻金融服務集團投資1206.785萬元,科右中旗配套684萬元),項目造林2.85萬畝,共栽植檸條苗木222萬株、面積2萬畝,沙棘苗木71.4萬株、面積8500畝,已完成全部造林任務,覆蓋7個蘇木鎮和3個國有林場。其中,中宣部機關共捐款100萬元,在哈吐布其嘎查種下1500畝沙棘苗木。

  “現階段嘎查有沙棘林1500畝,共栽植沙棘苗木7萬株,成活率達到92%。有效發揮了生態恢復、防風固沙的作用。下一階段,我們准備大力推進沙棘果成果的轉化,實現嘎查集體經濟收入的增加。”中宣部選派哈吐布其嘎查駐村第一書記王超說。

  “螞蟻森林”防沙治沙工程實施后,有效遏制了科右中旗荒漠化趨勢,促進生態環境良性發展,推進生態建設由生態效益主導型向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兼顧型轉變。

  該嘎查緊緊抓住“吃生態飯、念文旅經、做牛文章”的發展思路,一手抓生態環境,一手改變傳統的飼養模式,通過實施“減羊增牛”和“糧改飼”政策,引導農牧民採用舍飼圈養肉牛,減輕對草場的破壞,促進農牧民增產增收。

  “為了減少天然草原的放牧壓力、恢復草原植被,現在有禁牧政策,所以我們會自己准備飼料,家裡也有青儲窖。”呼斯樂說。

  哈吐布其嘎查的變化,正是科右中旗大力防沙治沙、持續加強生態建設的縮影。

  近年來,科右中旗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續抓好“三禁”工作,全面提升生態治理的廣度和強度,精准實施防風治沙造林種草。截至2021年末,全旗共完成造林125萬畝、退耕還林還草18萬畝、水土保持治理 25 萬畝。

  目前,全旗森林覆蓋率已提高到18.54%,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 64%, 實現“雙提高”﹔沙化土地有效恢復比例達到 88.4%,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實現“雙減少”,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020年,科右中旗被命名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在中宣部的正確指導和積極幫扶下,科右中旗的治沙工作效率得到了全面提升。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持以綠色發展為主線,通過深入實施防沙治沙、造林綠化等一系列生態工程,為全旗經濟社會發展筑起綠色生態屏障。”科右中旗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趙伍山說。(記者 張慧玲 實習生 麥麗蘇)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