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建設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國共產黨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一次代表大會指出,內蒙古講大局、擔使命,必須肩負起、履行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大力發展生態農牧業,優化、穩定、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為國家提供更為穩定、更加安全、更多綠色的農畜產品供應。
通遼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始終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持續推動穩糧增收作為頭等大事和戰略性工作來抓,加快高質量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步伐。
今后五年,通遼市將立足得天獨厚的農牧業資源優勢,圍繞綠色興農、科技強農、品牌富農,全力推動農牧業向優質高效轉型升級,不斷提升農牧業產業綜合效益。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突出抓好農牧業種子工程,推進標准化種養,發展智慧農牧業,完善全程可追溯質量安全體系,實施農牧業品牌提升行動,推動農牧業調結構、提質量,加快高質量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步伐,打造通遼產業發展最強引擎。
今后五年,通遼市將轉變種植業發展模式,堅持量水而行、節水為重,持續實施“節水增糧”行動,建設高效節水農業示范區,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調整優化糧經飼結構,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建設中蒙藥材標准化種植基地。突出養殖業補鏈延鏈強鏈,推動種養加一體化發展,增加終端產品供給,提高養殖業綜合效益。
今后五年,通遼市將特別集中力量做大肉牛產業,加快補齊標准化育肥和規模化加工的短板,提升優質牛肉生產能力、牛副產品加工能力和區域公用品牌溢價能力,同步推進奶牛、生豬、禽類規模化養殖和就地加工,建設國家優質乳肉生產供應基地,走出一條“全產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的農牧業現代化新路子。
多年來,通遼市堅決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落實國家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通遼市耕地面積常年保持在2000萬畝以上,糧食產量穩定在170億斤以上,牲畜存欄保持在1000萬頭隻左右,糧食和肉類產量居內蒙古自治區之首,有“內蒙古糧倉”“中國草原肉牛之都”“中國紅干椒之都”等美譽。
經過多年努力,通遼市自主研發推廣了45個玉米品種,最新研制的玉米新品種TK601畝產達到1128公斤。建成國家級肉牛種源基地,培育出中國西門塔爾牛,年產肉牛凍精290萬支,供應全國20多個省(區、市)……
目標引領方向,行動決定未來。通遼站位全國全區發展大局,立足市情實際,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實踐中,將繼續鎖定關鍵定位,聚焦重點目標,在新一輪發展競爭中構筑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通遼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糧食安全的重要論述,深刻認識通遼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大局中的職責使命,聚焦生產、儲備、加工、流通、銷售、監管全過程各環節抓好糧食生產,高質量推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守好責任田、扎牢糧袋子、織密防護網,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不畏前路多險阻,盡待我輩拓通途。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高質量推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通遼市廣大黨員干部責任在肩,砥礪前行。
科左中旗委書記於久彥說:“科左中旗將立足實際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充分發揮農牧業大旗玉米、肉牛、生態林果等資源優勢,在做大做強綠色農畜產品、綠色生態和現代能源等產業集群上下功夫,發揮好產業集聚效應,努力實現向農牧業強旗轉變。”
庫倫旗委副書記、旗長王薇說:“庫倫旗將大力振興農牧業,加快推進旱作高標准農田建設步伐,五年內實現肉牛養殖規模突破50萬頭、蕎麥種植面積達到30萬畝,為后續發展精深加工奠定基礎,帶動農牧民增收、農牧業增效。”
通遼,將始終牢記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重大職責使命,守好責任田、扎牢糧袋子、織密防護網,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記者 許媛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