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審旗:海晏河清水安瀾

天高雲淡、碧水微波。陣陣微風吹來,清清的河水泛起道道漣漪,河面上不時有水鳥飛過﹔岸邊青山逶迤,水草豐美……秋日的陽光下,烏審旗薩拉烏蘇河愈發靜謐澄澈、美麗迷人。
近年來,烏審旗聚焦管好“盆”和“水”,集中開展“清四亂”專項行動,系統推進河湖治理和生態修復,努力構建美麗河湖、健康河湖,全旗河湖面貌、水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實現河湖長制由“全面建立”到“全面見效”、河湖治理從“集中治理”到“規范整治”的重大轉變。
用好“河長制”
烏審旗境內有無定河、納林河、海流圖河、白河等28條河流、河道總長765公裡,湖泊(淖)32個,水域面積82.7平方公裡。
按照“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河湖長制工作目標,烏審旗構建了由8位旗級河湖長、38位鎮級河湖長、46位嘎查村級河湖長組成的三級河湖長組織體系,明確了全旗所有河流、湖淖水資源保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和執法六大任務,全力守護境內的碧水清流。
一河一長、一湖一長,各方有責、人人盡力。烏審旗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建立了雙總河湖長領導下的旗、蘇木鎮、嘎查村三級河長+企業河長+河湖保潔服務隊的“3+2”組織體系,實現河湖長制“全區域、全流域、全水域、全覆蓋”,進一步織密河湖管理網絡。
全市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開展以來,烏審旗無定河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全面開展河道清理整治,共出動人員105人次,出動工程機械25台次,清理垃圾193噸,清理河道153公裡。
無定河鎮河湖長制的落地見效,正是烏審旗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的一個縮影。人民河湖人民管,管好河湖為人民。烏審旗河湖長在巡河、治河、管河的過程中常態化宣傳生態文明理念和治河之策、護河之道,設置河湖新時代文明實踐崗、黨員示范崗,充分調動常住居民、黨員干部參與河湖保護。
河湖長制的實施,變“九龍治水”為“河湖長治水”,找到了打開水環境治理困局的一把“金鑰匙”。如今,烏審旗全民參與管河護河,人人爭當“河小二”“林掌櫃”“馬背湖長”護河志願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成為全旗人民的共識。
做活“水文章”
每天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過祥和草原,“馬背湖長”蘇娃迪就開始了一天的巡湖工作。對湖水水質、湖岸垃圾、生物種類等情況進行巡查,清理垃圾、記錄問題、提交報告,是他和隊友們的日常工作。
對於烏審旗圖克鎮牧民蘇娃迪來說,巴音淖爾湖是他和當地鄉親們的“母親湖”、幸福湖。為了保護好草原生態環境、保護好自己的家園,當地牧民在上級部門的組織下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馬背巡湖志願服務隊,經過近些年的治理,巴音淖爾湖泊重現昔日美景,成為鄂爾多斯最具地域特色、草原特色的鄉村旅游目的地之一。
近年來,烏審旗不斷構建完善河湖長制組織體系,努力提升河湖經濟、文化、旅游、生態等綜合效益。
守河湖有責,管河湖有方。烏審旗聚焦管好“盛水的盆”、護好“盆中的水”兩大目標,推進落實定期巡河、問題清單、保潔管護、巡河聯絡、星級評定、智慧巡河“六大機制”,全力推進湖長制從“有名”轉向“有實”。
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做好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大文章。堅持實施清新水域、潔淨藍天、清潔土壤“三大工程”,堅持聯管、聯控、聯治、聯建“四聯”並舉的治理思路,扎實推進河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打好碧水保衛戰。
作為鄂爾多斯市確定的“兩河”(黃河、無定河)流域現代農業發展的重點區域之一,烏審旗以薩拉烏蘇河(無定河)為軸心,在這裡構建起自治區唯一一個國家田園綜合體“樣板間”、鄂爾多斯第一家水生態博物館和第一個現代農牧業產業化聯合體,交出了一份美麗與發展雙贏的“烏審答卷”。
守護生態文明,促進人水和諧,發展美麗經濟,富裕一方百姓。烏審旗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確保境內河湖碧水長流、潤澤綿延。一條條河流清澈見底,一個個湖泊明淨透亮,一座座親水公園風景如畫,成為該旗推進河湖長制工作的生動注腳,擦亮了綠色烏審高質量發展的美麗底色。(劉生梅、謝世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