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鏈舞長風”推帆逐浪

——內蒙古全力推動產業鏈現代化綜述(下)

2021年11月08日07:54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金秋時節,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項目現場,140多名施工人員正在各司其職加緊作業。作為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的核心板塊,這個於2020年4月啟動的項目將承接科研和服務工作,建設全球領先的高端乳制品創新研發中心。建成后,高端乳制品創新研發以及技術成果應用都將通過這個“智慧大腦”轉化輻射。屆時,呼和浩特在全球乳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不可小覷。

  一滴水折射太陽的光芒。肩負產業鏈現代化時代命題的內蒙古發力創新驅動,一項項“黑科技”炫耀登場,產業鏈現代化“鏈舞長風”。首台100kw級氫燃料電池環衛重卡正式下線,極薄取向電工鋼制備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世界首創氫基熔融還原冶煉技術在烏海市落地轉化,以“蒙芯”射頻芯片、煤炭地下氣化、乳酸菌基因測序為重點的一批重點技術創新項目增強了科技創新力……

  延鏈補鏈 產業鏈現代化按下“快進鍵”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內蒙古時就深刻指出“延長資源型產業鏈是內蒙古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內容”,今年又要求內蒙古“要緊扣產業鏈供應鏈部署創新鏈,不斷提升科技支撐能力”。

  投身時代大考,內蒙古奮力答卷。

  4月18日至21日,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石泰峰率自治區黨政考察團赴上海市、江蘇省學習考察。對標兩地做法,內蒙古梳理勾勒出18條產業鏈全景圖。

  從“路線圖”變為“施工圖”“作戰圖”,內蒙古適時按下“快進鍵”。

  呼和浩特市全力支持伊利、蒙牛“2頭牛”和盛健、蒙羊、蒙羊羊“3隻羊”等龍頭企業,著力培育綠色農畜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助力從“一棵草到一杯奶”形成“研發——生產——市場”全產業鏈,牽引帶動綠色食品加工產業做強做優,全力建成“世界乳都”。

  素有“稀土之都”之稱的包頭市,今年新落地項目重點集中在傳統材料深加工、稀土應用、裝備制造產業配套等延鏈補鏈強鏈方向。同時,圍繞產業鏈數字化轉型,組織一機智能制造車間、北重柔性生產線、包鋼智能化庫管等43戶工業企業實施升級改造,啟動傳統工業電機節能替換改造。

  坐擁全國最大現代煤化工產業集群的鄂爾多斯,錨定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的戰略定位,在推進神華鄂爾多斯煤制油公司、中天合創能源公司、久泰能源內蒙古公司等一批煤化工“巨無霸”企業向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的同時,發力煤基特種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終端應用產品,布局“煤化工+氫”耦合等示范項目,引領煤炭“由黑變白”、煤化工產品“由粗變精”的時代潮流。

  創新驅動 “鏈主企業”和“隱形冠軍”風生水起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也是構建產業鏈的微觀主體,企業強產業鏈才能強。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關鍵是要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技術優勢或市場優勢的‘鏈主企業’和能夠生產某些關鍵設備和先進材料的‘隱形冠軍’企業。”內蒙古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產業創新發展處處長、副研究員司詠梅說。

  引導和支持企業在科技創新大潮中當主力、唱主角,內蒙古正在譜寫新的樂章。

  今年,自治區對科技計劃項目實施“揭榜挂帥”改革,對制約重點產業領域發展、攻關難度高、研發投入大、單純依靠企業自身甚至區內科研力量難以解決的“卡脖子”難題,由政府面向全國公開張榜招賢,邀請國內最有實力的研發團隊揭榜攻關。首批榜單共15項,研發需求全部由企業主導提出,經費總預算達到2.7億元。

  千帆一道帶風輕,奮楫逐浪天地寬。放眼北疆,一個個“鏈主企業”正悄然萌芽,把產業鏈現代化的“長板”鍛造得更長。

  在鄂爾多斯獨貴塔拉工業園區內,內蒙古伊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120萬噸/年精細化學品項目,宛如一株煤化工巨樹逐漸枝繁葉茂起來,包括物流在內的17家上下游配套企業應運而生,處在塔尖的“鏈主企業”伊泰生產的10余種產品,成為這些企業的生產原料,不斷延伸出一條條全新的產業鏈條……

  自治區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潘志峰說,加快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離不開培育壯大承載產業基礎能力的“專精特新”企業。

  財政部、工信部於年初聯合印發《關於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明確從2021年到2025年,帶動1萬家左右中小企業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在國家頂層設計和自治區接地氣的政策紅利下,一顆顆耀眼的“小巨星”脫殼而出:“小巨人”中科合成油內蒙古有限公司,在煤炭間接液化技術不斷應用推廣的基礎上,正在中試填補行業空白的有機危險廢物資源化轉化利用等5個項目。其投資1個億的費托重油流化熱解及裂化中試項目,於去年年底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投料試運行並產出合格油品,實現將煤制油副產物“變廢為寶”﹔內蒙古歐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余年深耕石英坩堝研發,成長為國內該領域主要供應商﹔內蒙古超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高鐵鈦高嶺岩型煤矸石固廢綜合利用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

  以園聚鏈 打通營商環境“痛點”“堵點”

  園區是產業鏈建設的主要載體,內蒙古正筑起“以園聚鏈、以鏈集群”的厚實基座,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在鄂爾多斯蘇裡格經濟開發區,國內最大規模的風光氫儲一體化示范項目正在籌建。圍繞亞洲單體規模最大的中天合創煤制烯烴項目,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在這裡著手建設該項目。項目規劃制氫產能2萬噸/年,採用綠電制氫替代部分煤制氫產能,同時向周邊區域供應綠色氫氣。

  立足園區化工產業基礎好、能源資源及企業技術人才等優勢,鄂爾多斯蘇裡格經濟開發區拓寬化工產業發展領域,利用周邊汽車、輕工、紡織、電子等相關行業市場需求量大的特點,正在園區規劃建設圖克新材料科技產業園。包括中試基地、生產功能區、物流倉儲區等,總規劃面積2187畝。

  “通過‘園中園’模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以高端聚烯烴、工程塑料、高性能合成橡膠、精細化工等多板塊相融合的新材料園區,促進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多元化發展。”圖克工業項目區負責人王小兵興致勃勃地說。

  保障好每一個項目、服務好每一個企業,內蒙古正以時不我待隻爭朝夕的干勁打通營商環境的“痛點”“堵點”,以營商環境之優激發產業鏈發展之活。

  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推動電子印章和電子營業執照同步發放、集成應用,科學構建具有內蒙古特色的營商環境評估指標體系,建立公務員錄用和調任考察社會信用記錄查詢工作機制……內蒙古多部門聯動,架構起優化營商環境的“四梁八柱”。

  “內蒙古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我們在這裡的投資已經超過100億元。”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新,在2021全國工商聯主席高端峰會暨全國優強民營企業助推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動情地說。

  站在新起點,舞台更廣闊!“‘十四五’期間,我們要圍繞稀土、大規模儲能、石墨烯、氫能、碳捕集封存等五大領域,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開展關鍵技術攻關,解決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接續開發一批重大創新產品,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同時,加快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在能源、化工、冶金、裝備制造、農畜產品加工等傳統產業的示范應用,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自治區科技廳廳長孫俊青堅定地說。(記者 李永桃)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